平王的迁都实在是迫不得已,先不说自己的籍贯被西戎搞的一塌糊涂,连个客厅都没了,就是国内的诸侯也令他无法在镐京安生的住下去。
平王的即位并不是那么大快人心人人追捧,道理很简单,权利的重新洗牌,总有人连汤也分不上。分不上怎么办,罢工!那是老百姓干的事,贵族自然另有办法,再找一个人当肉盾。
由于幽王死时来不及些什么遗诏(他倒想,有人可不答应),更没有什么金匮藏书之类的密件让人研究,所以平王这个废太子的即位,追究起来并不合法。
怎么不合法?什么叫废太子?被废掉的太子,屁话!呵呵,但是一个太子如果当得好好的为什么会被废掉,原因很简单,他的太子当得不合格,不论是没拍好他爹的马屁,还是却是不是个东西,总之如果被他爹废了,就说明在前任国王的眼里他已经失去了王位的继承资格,除非他的兄弟死光光(我说的是合法继承),他爹已经没得选了,他才有可能从新当上太子。
问题出现了,宜臼的兄弟死光光了吗?答案可以肯定,没有!老姬家的繁殖力是很靠得住,这一点估计可以让大宋朝的赵大官人们恨得牙根痒痒。具体活着多少我不太清楚,但是只要有就足以坏事。这个坏平王事的姬家兄弟名叫余臣。一个不错的名字可以望文生意的解释成为,剩下的臣子。
起什么名字和干什么事基本没关系,余臣就很不想做一个臣子,不管是他的个人想法还是被人推上了虎背,总之他也称王了。
周平王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了迁都,但并不是所有的贵族都跟随他一起离开,还有很多人留了下来,留下来干什么?留下来和平王作对,哦!这样说好像不对,平王已经不配给人作对,他们要反对的人应该是以申侯为首的新贵族集团。
在这种情况下王子余臣被以西虢公翰于抬了出来在“携”这个地方有一个周帝国成立了。很可惜,在本人看来余臣和他的拥戴者的智商,着实可以和学龄前儿童较个高低,连一个非常简单的法律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宜臼的即位不合法,那么你余臣的即位就有说服力吗?当然没有!这就好比别人吃饭不给钱,就意味你也可以有样学样吗?吃霸王餐也是要讲实力的。余臣有吗?没有!
平王虽然着实有些背,但他还算明智,挑选了洛邑。洛邑位于当时周帝国的东部,这里是周帝国的大后方,虽然平王的新领地不大(方六百),但至少这里从来没有受过任何外族的入侵,因此有着比较丰富的人口和稳定的物资供应,最关键的是他得到了当时东方诸侯的承认。尽管此时王已经堕落成一个名誉头衔,但在那个处处拿大道理说事的年代,他还有存在的价值。
携王余臣呢?西方的诸侯很少,也很穷,倒是有个猛的——“戎狄”,可人家根本不待见你。和许多的小朝廷一样,余臣结果非常凄凉,二十一年后他便被晋国给灭了。
种地不选肥田偏找一块盐碱地,这地能种好吗?
堂兄弟之间要靠什么来维持信任?交换儿子当人质。
在新集团中迅速崛起的郑国,终于有回到了帝国的管理层,而武公掘突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很快就巩固了自己在王国中的地位,真正做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熏天的郑伯很快就不满足自己的那块小小的领地,要想成为一个大国,没有地盘是不行的,那年头只有土地才是硬道理。
郑国的创始人姬友是周厉王的小儿子,宣王姬静的小弟弟。由于厉王的那次出逃,姬友和他哥哥一样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那些黑暗的日子他甚至比他的哥哥过的还要凄惨,宣王那时至少还是个太子,多少还有些利用价值,而姬友厉王的儿子中排位为季,伯仲叔季他应该是老四,作用及其有限,连做替补的资格都是最后一名,如此一个普通的王子,少年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
苦难永远都是一种财富,糖罐里长大的标准结果就是幽王那样混都混不好的混子。姬友在磨难中学会怎样对付无耻,和怎样无耻,而这正是一个政治家的标准的生存手段。正是拥有了这样的手段,姬友才才从宣王的几个弟弟中脱颖而出裂土封侯,更令人叹服的是郑国几乎只在他一人手里,便从一个新建的国家一跃成为春秋初期的头号强国。
作为一个优秀的人,他对危险的预见也是令人叹服的。在省城镐京当差的日子里,根据他大侄子平日的作为,他十分准确的推理出这小子早晚要出事。最为一个有房有地有一堆老婆的人,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后路“咱们家的地盘这么大,那里才是我家呢?”姬友实在拿不住主意,这个时候他想起了一个人,记录大周国历史的人太史伯,于是一段堪于“隆中对”媲美的策对诞生了。
这段对话的原文我就不赘述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史记郑世家》细细去品味。在和太史伯的对话中,姬友把东南西北问了个遍,想找出一块居住地。太史伯也不客气,把姬友当小学生般的教育了一番,然后告诉他,你以为你是谁,国家这么大其实只有一处是你的家。洛水以东,黄河、济水以南那里最适合你。太史伯的理由很简单,那里有两个国家虢(东虢)、郐,而且你很幸运那两个国君干的非常不好,天天盼着有人去拯救他们,你正是这样的人物,想想以你大司徒的身份,只要到那一现身把官印一亮,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大家觉不觉的有些眼熟,《三国演义》中众人劝刘皇叔取西川是不是和这种论调有些神似。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