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红炉房,两个宦官就叫皇上把这个还不知道叫什么的东西,拿给他们挎起。当了皇帝如果都亲力亲为,也不好,小赵皇帝就把鸟枪递给他们。
小赵皇帝走后,吴敏丞相就叫几个做记录的官员,把自己的记录拿来互相对照,把小赵皇帝的讲话整理成一篇完整的讲话。
他又把老子的:“寡民使什百人之器。”
孔子的:“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以及小赵皇帝的解释:“我们在千奇百怪的自然面前,它的许多知识,它不告诉你,它在按照它自己的规律在运行。如果全部都需要老师告诉你,行吗?知识的获得,要靠我们去研究千奇百怪的事情。我们不能光靠前人告诉你,要自己找到比前人更多的知识”
和小赵皇帝讲的科学院的目的任务:“我们科学院建立是干什么的?就是研究什百人之器的。朕搞了一个良心炮,我们的士兵不用到敌人面前,就可以代替我们十个人百个人杀敌人。我们科学院以后要发明更多的十百人之器,提供给我们大宋的老百姓使用。我们建立科学院的目的就在这里。就是要我们大宋永远比周围的国家先进。”
单独抄出来,叫字写得好的官员写了许多的条幅,张贴在科学院里,作为科学院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也作为激励搞研究的动力。
吴敏又把小赵皇帝给的任务理了一下:
1、到辽东、到阿城各开辟几百亩水稻田。将南方的各种水稻种收集去分别种一些,进行对比。看可以不可以种水稻,谁的产量高。
2、找出国的大宋商人或者到大宋的外国商人带大宋没有的农作物种子进来。进行奖励。
3、选种,培育新良种。
4、研制轧钢机器。
5、研究建大炉子炼钢。
6、研究给钢里面加其他原料,造削铁如泥的钢。造绕指柔的钢。
7、建炉子,将野外的矿石拿来炼出新金属。
8、造加高钢铁的机器。如:切削,钻孔,切断的机器。
9、研究石灰砖头瓦块变成可以连接的原料。
吴敏找几个人商量,决定建立:
一、农业研究所。
二、机器研究所。
三、冶炼研究所。
四、建筑原料研究所。
种子的引进,只有种出来,证明大宋没有的,可以食用的,就奖励五百两白银。如果以后效果好,还要奖励。
他们想,有大宋没有的种子,拿一万两银子就可以引进二十种作物。效果就不得了。五百两白银,可以使一个穷人基本实现富裕,变成财主了。
有人说:“既然皇上对农作物的种子进行引进,我们许多东西自己还要研究。如果外国有,我们引进来,我们就不需要研究了。也应该奖励。”
吴敏同意进行“引进”的扩展。一、我们没有的技术书籍的引进。二、我们没有的金属的引进。三、我们没有的机器的引进。先都可以按五百两银子的标准进行奖励。四、其他我们认为对大宋有用的东西都可以引进。
专门再建一个引进认定办公室。
设立一个专利认定办公室。
吴敏管的科学院马上对梳理出的工作,派专人负责开展工作。
六月十九日早朝
吴敏在朝堂上介绍了科学院昨天下午已经对皇上指示执行的情况。大臣们对科学院能够顺利开张工作感到高兴。小赵皇帝还表扬了他们对自己的指示做的扩展。
散了早朝,小赵皇帝想到自己的鸟枪还没有试验,不知道效果如何。就指示两个宦官去装一小袋火药,一小袋铁砂子。
他们装回来,自己就换上便装,带上侍卫,骑着马。到城南的一个树林里,派侍卫们站好岗,避免有人穿来,试枪的时候把人打了。
他找了一个树不密的地方,找了两根矮树叉。把鸟枪装上火药铁沙子。在地里扯来两根葛藤,把鸟枪绑在树叉上。又给鸟枪安了一根导火索。见导火索外面有布,鸟枪的小孔根本装不进去。就把导火索外面的布拆了,只用里面的扭成纸捻子,用一根小钎子插进去。捻子也安好了,小赵皇帝想,还不能点。自己这是一支新枪,第一次如果炸膛,或者从侧边喷出来的火药多了,点火还有问题。就叫宦官去折一根树枝细长的来。将树叶去掉,把香绑到尖端,在鸟枪后面很远,将树枝上点燃的香伸上前去。火药的捻子燃起来,轰的一声,鸟枪的前面的枪口喷出了一团火。铁沙子打了出去。
一些鸟听到枪响,扑扑地飞走了
小赵皇帝就到前面去看。一些树叶打下来了。在前面大约一百多米的地方,一个树干上布满了小洞。
宦官和侍卫们都轻声地喊:“成功了!成功了!”
第一枪成功了!小赵皇帝却没有他们兴奋。因为他虽然没有打过鸟枪,他原来在农具厂的时候,其他炉子上有个师傅,就经常做鸟枪,周围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上山去打猎。这个“新发明”比那些鸟枪还落后。自己有什么高兴的。
不过有了第一枪,就敢打第二枪了。
这一次,装上火药,铁沙子,安上捻子,小赵皇帝自己亲自端着鸟枪,对准前面的一根树干,叫一个宦官点捻子。
轰的一声,面前一团火,火药的烟子喷出来。震动,使小赵皇帝差点丢了枪。还好,还没有丢。因为他从来就没有打过枪。在农村当民兵的时候,也只是摸过步枪,还没有打过枪。
最让小赵皇帝不满意的,是这样的鸟枪,一个人没有办法打,必须有一个人帮忙点火。
小赵皇帝叫宦官去通知侍卫,大家不要站岗了。我们回去。
宦官和侍卫都显得很高兴,大宋又一个新武器诞生了。这可比弓箭厉害得多。小赵皇帝却一点不高兴,这样的鸟枪,比自己见过的鸟枪都落后了不少。有什么令人高兴的?不过,小赵皇帝又想,总算弄了一个东西出来,也不要因为不满意影响自己的情绪。
进了南熏门,就是进了外城。小赵皇帝叫几个侍卫把马牵回去,把枪带回去。他主要是走一走,散一散心,驱走自己的不高兴的心情。还在城内看一看,是不是可以看到什么可以启发自己东西。大街上倒闹热,能看见老百姓的普通生活吗?只有那些小街小巷,可能还有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小赵皇帝专门选那些小街小巷走。前面走了几个侍卫,后面走了十来个侍卫,都拉开距离。前面走一段,见有叉路的时候,就会停下,看到小赵皇帝,让他挥手指路。
一个小街上,新张贴了一张告示,小赵皇帝就去看,原来是官府禁止妇女缠脚的宣传。这一张禁止妇女缠脚的宣传,证明下面已经开始宣传禁止妇女缠脚了。小赵皇帝就像天热的时候,渴了喝了一碗凉水,舒服极了。
官府的告示前面,也同时有几个男人在那里看。
一个中年男人说:“连苏东坡这样的大文豪都写诗赞扬妇女缠脚呢!缠了脚的女子,走起路来,扭扭捏捏地多好看。”
小赵皇帝想,男人们喜欢走路扭扭捏捏的女人?还可能真有人欣赏,就是现代的女人,也穿上一个尖尖的鞋子,下面一个高跟,走起路来,立场不稳,就有扭扭捏捏的姿态。即使不缠脚,也还希望有扭扭捏捏的样子。如果没有男人欣赏,女人决不会装扮成那个样子。
那个中年男人继续说:“皇帝不喜欢小脚女人,害得我们都不能喜欢小脚女人,真令人不舒服!”
又一个男人说:“你老哥说话要注意一下啊,这么好的皇帝,你还要说呀!皇帝不喜欢缠脚的小脚女人,是因为,女人缠了脚,就无法做事情了。过去女人可以栽秧打谷,挑粪种地,还可以抬石头,可以上前线打仗。现在许多事情不能做了,自己的男人如果上了前线,还担心家里面,自己死了,家里的人,就没有办法生存了。所以,士兵就贪生怕死。我们国家哪个来保卫。”
旁边另一个男人轻声说:“伙计,你不是那个马车师傅,骂了皇帝还得奖励。如果被官府的人听见了,轻的要坐牢,重的要砍头。可能缠脚还真不好,回去,我把女儿的脚解了。缠脚的女儿,一天哭爹喊妈的,好痛哦!”
那个说皇上的,还真不敢说皇上不好了,就闭着嘴巴不说话了。
小赵皇帝心里笑了:“骂老子,还真没有好果子吃呢!你骂嘛!老子不来救你,你就要坐牢。”摇摇头,走了。
走进一个小巷,两口子正在吵架。
婆娘说:“老娘今天早上,给女儿缠了好半天的脚,你个舅子,回来,腔都不开,就把女儿的脚上的裹脚布解了。那里有你这样当爹的,女儿一哭,就就把脚解了。我看你的女儿,今后怎样嫁人。”
男人骂道:“你个蠢婆娘,脚缠了有啥子好!李大脚,一个大脚板,今天进东家,明天进西家,到处说媒,男人在家,又赚银子,一天又吃得满嘴流油。那边的几个半大脚的婆娘,现在自己去摆摊,一天家里都要纯收入一百多文。”
婆娘说:“你不是说:‘姑娘家,一个大脚板,以后不好嫁人。’大家都在给自己的女儿缠脚。缠脚又不是我一户人。”
男人又骂:“你个莽婆娘,又认不到字,你又不出去听一听。现在朝廷下了告示,今后还给女儿缠脚的,家长要罚款,要罚款打屁股,要坐牢。老子如果坐牢了,出来不把你个莽婆娘休了。”
婆娘抓住男人:“老娘犯了那一条,你要把老娘休了?”
旁边就有人来劝架,说:“张二嫂,现在真的继续跟女儿缠脚要坐牢。如果张二哥坐了牢,出来就是休你的理由了。”
那个张二嫂一屁股坐到地上,哭起来,说:“现在给女儿缠脚,还真是里外不是人了哦!”
小赵皇帝摇摇头,缠脚这样的好事,就有执行的阵痛。难怪清朝初期禁止缠脚,禁止不下去。不知民国是怎样禁止缠脚的。
小赵皇帝想:老子可不管你高兴不高兴,格老子就是要坚决把缠脚实行下去。
走了一段巷子,见巷子里有很多家的门框上贴着小红纸,上面也是写着:“叩谢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小赵皇帝知道这是那些已经不再缠脚的小女孩写的。被骂的话,就不重视了。
走着,走着,前面传来曾经听到过的声音“啪!”一会又是“啪!”这好像是原来自己小时候也用过的小孩砸火皮的声音!
走了一段,拐了一个弯,原来有三个小孩拿着小石头在街檐的石头上砸火皮,小赵皇帝走向前,看他们砸。童年时候的记忆涌上来。自己真希望也砸几石头来玩玩。
突然,火皮被砸的时候,火光一闪。小赵皇帝脑子好像灵光一闪。
小赵皇帝说:“小弟弟,你们的火皮是那里买的,真好玩。谁带路告诉叔叔,我就给他买火皮玩。”
那两个宦官想:“我们的皇上还真是的,到了街上,与小孩子玩上了。”不过,嘴巴可不敢说。皇上,小时候喜欢蛐蛐的,喜欢猫狗的多的是。皇上还不是人。只是皇上大了,老了,为了显示尊严,就没有人爱小孩子的玩意了。
一个小孩说:“叔叔,我带你去,我知道哪里在卖。你要给我买火皮玩。”显然,这个孩子没有钱买火皮,想给他买。
那个砸火皮的孩子说:“我晓得在哪里卖,我给你带路,要给我买,不给他买!”
小赵皇帝说:“去吧,都买!”
两个宦官想:有了,皇后现在怀了孩子,原来皇上他是给他孩子买火皮,以后好玩。不过,即是现在生下孩子,离会砸火皮的时候,不知还要几年?皇上也太爱他自己的孩子了。
在三个小孩子的带路下,找到了卖火皮的人家。原来一张火皮,一百颗,要一百文。在当时,价格也不便宜。小赵皇帝给那三个带路的小孩,一个人买了一张,花了三百文。
小赵皇帝一下子就买了十张,给了一两银子,卖火皮的人家,见他买这么多,可能价格要得太高了就另外给了他两张火皮,作为送给他的。
小赵皇帝买了火皮,才来问这一家火皮是那里来的。卖火皮的是一个中年妇女,说:“火皮是我家那口子,原来无意用几种原料混合到一起。又被砸了一下,一下就啪的一声响。后来又试,终于把配方试出来了。最近皇上叫大家做生意,就想起这个东西做出来,也可能卖得到钱。,才刚做出了不久。”
小赵皇帝说:“能不能叫我认识一下大叔,我以后又来买。”
那个中年妇女,今天卖了十几张火皮,以为小赵皇帝也是一个做生意的人,见是新奇东西。可能买回去卖。认认老头子,目的是看是不是真的是他家产的。好下次再来买。屋里的老头被叫了出来,原来是一个四五十岁的半老的老头。小赵皇帝问了几句,还真是生产出来不久。小赵皇帝又问了这个老头住家在那条街道,那个巷子。专门记录了下来。
最后告别了卖火皮的一家。带着宦官侍卫回了皇宫。
下午,小赵皇帝就在自己的书房里专门思考击打发火装置。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