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图要投降,但是投降也是有选择性的,他既可以向隋文帝杨坚投降,也可以向阿波可汗投降。思来想去,摄图决定向大隋皇帝杨坚俯首称臣,毕竟他与杨坚没有杀妻弑母之仇,以前的那点小过节自己罚酒三杯也就过去了。就这样,在一次大隋朝堂例行的讨论会上,杨坚接受了摄图的降表。杨坚与摄图化干戈为玉帛并不是因为他的气度有多大,而是一个强大完整的突厥实在是杨坚不愿意见到的,现在阿波的势力暴涨,若不扶植一个新代理人与其相抗衡的话,谁也不敢说阿波是不是下一个发兵大隋的摄图。
即使得到了大隋的原谅,摄图还是没有挽回败局(杨坚打心底也是不愿意他能挽回的),至开皇五年(585),阿波占领漠北全境,自称突厥大汗,而摄图率部众南迁,加上西面的达头可汗,突厥人由一个完整的游牧民族帝国分裂为被大隋分而治之的三方势力。
开皇7年(587),突厥又经历了一次比较大的权力洗牌。首先是连年的征战令摄图心力憔悴,先行一步离开了人世,留下了孤苦无依刚刚成年的儿子雍闾和老婆大义公主(摄图依附大隋后,其皇后千金公主也随之上表请为隋文帝女,就这样,突厥皇后宇文氏摇身一变成了大义灭亲的大义公主,并得到了一项无与伦比的“殊荣”——赐姓为杨,成为了杨广同学的干姐姐,唉,人生就是这么荒诞)。根据突厥兄终弟及的优良传统,处罗侯继任可汗,史称莫何可汗。同时,为了达到进一步分裂突厥的险恶用心,杨坚又册封摄图的儿子雍闾为叶护可汗。南部突厥进一步分裂。
与和谐的南部突厥相反(南部突厥在领导人的更替过程中未发生一起流血冲突,因此称之为和谐),北部阿波可汗与西部达头可汗这两位亲密的战友却打了起来。原因很简单,阿波当上突厥领导人后很是兴奋,觉得自己终于熬到了天气放晴的一天,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行事了。可是由于突厥的师资力量比较落后,阿波没有接受中原地区正统儒家文化的教育,为官之道更是没有学到半分,这就造成了其自身的盲目自大与骄奢淫逸。时间一长,阿波的小辫子就都翘了起来,整天一副天下之大舍我其谁的地主嘴脸。作为当年一同与阿波可汗打天下的武装力量领导人之一,坐镇西部的达头可汗感到这个世界太不公平:凭什么他阿波依靠我的帮助打了胜仗取了汗位,还摆出一副老子的嘴脸给我看,没有我达头,他能有今天吗,靠,老子怒了!达头可汗很生气,后果就是双方乒乒乓乓真刀真枪的打了起来。不知是不是孙子说过的这么一句话,“骄兵必败”。当上了大可汗的阿波很骄傲,所以连带着他的兵马也很骄傲,既然都骄傲了,那就败了吧。短短几个月时间,阿波可汗便败的肝脑涂地,连裤衩都被打的找不到了。达头可汗这人也确实够狠,在打下阿波的老家后,一鼓作气将其部众30余万全部杀掉(跟日本人有的一拼,直逼后来的蒙古鞑子了),只有阿波带着两千余人逃了出来,不得已之下归附了大隋,成为大隋一无名无姓无官无职的部落首领(没有实力就是投降都被人看不起)。经过两场内战,突厥早已不复当年之勇,彻底的沦为了二等民族。
紧接着,在隋文帝杨坚的大力支持下,处罗侯发扬了炮灰精神,亲自率兵攻打达头可汗,双方在西线承胶着状态。而后,处罗侯由于在战争中身先士卒,被对方的士兵甲一箭射死(处罗侯的事例告诉我们,既然当上了领导就不要冲在前面了,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真的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摄图的儿子吸收了处罗侯的势力成为了依附大隋的突厥人的新统领,史称都兰可汗。在都兰可汗的领导下,南部突厥的勇士们与达头可汗连年征战,而突厥也正式分裂为了东西突厥,其中东突厥就是依附于大隋的都兰可汗一支,西突厥就是达头可汗一支。由于东西突厥间的战争需要大隋的支持,不管是早已俯首称臣的都兰可汗,还是退居西部草原的达头可汗,都不再是大隋的威胁,而大隋也经历了短暂的和平恢复时期,为将来攻打南陈、进行国家的大一统战争积蓄着力量。
现在掉回头来看看我们的主人公杨广,杨广同学这段时间过的还算是惬意,除却刚开始听闻突厥来犯时的紧张与恐惧,他还是很好的履行了并州总管这一职责。出于并州的重要地缘位置,在抗击突厥来犯的过程中大将李彻多次带兵奔赴前线,晋王杨广则一次又一次的欢送与迎接李彻的出发和归来。每当看见打了胜仗的李彻骑在高头大马之上耀武扬威的在街道两旁群众欢呼声中凯旋而归,杨广便按捺不住心中激动的心情,一股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时不时的涌上心头,只是由于年龄和身份的限制,在对突厥人的战争中他只能呆在并州处理当地政务。不久,属于杨广的机会来了,开皇六年(586)八月二十八日,即将年满18周岁的杨广应杨坚的召唤回到了长安,同他的父亲兄弟大臣们一起商讨南征陈朝的大计。英俊潇洒、神勇无比的一代才俊杨广便正式出现在了长安城权力中心的舞台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