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皇元年二月丁丑(公元581年2月26日),年仅13岁的杨广被隋文帝杨坚任命为并州总管,接收并州军务,并加封晋王。此时,长子杨勇已被立为皇太子,留在了京师帮助杨坚处理政务,三子杨俊封为秦王坐镇河南,四子杨秀封为蜀王坐镇益州,五子杨谅,留在家中吃奶(此时的四子杨秀也不过十岁),可见为了江山的巩固,杨坚确实下了血本。
本书的大主角杨广被封在了并州,也就是春秋时晋国的所在地。并州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其北靠大漠,南临京师,东接华北平原,既是抵御像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的第一道防线,又是捍卫首都长安进而控制中原的战略重镇(古时的镇不是今天统领几万人的小乡镇,古时的镇一般都为军事要地,类似于如今的军区,只是要小一些)。并州下辖现今的山西省,其晋阳(今太原)为并州第一大城,杨广讨生活便是在晋阳。若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并州,那真是个好地方,拿个锄头随便挖两下便是黄金万两。可惜的是,当时的人们或许是还没有认识到煤炭的巨大使用价值,或许是超前的环保观念不允许他们做出如此断绝子孙后路的事情,总之,并州并不富裕,相反,那地方由于与突厥接壤,从而战事频发,是个埋身葬骨的风水宝地。杨广来到了一个不适合吃喝享受却适合建功立业的好地方。
杨广此时只有13岁,不论其平时是如何表现,毕竟还是一个初中生年纪,杨坚是不会放心让其一人上路的,因此,一个阵容庞大的晋王幕僚团队成立了。这些为杨广配置的幕僚主要有王韶、李彻、李雄、韦师、张衡、冯慈明、张虔威、段达等,无一例外的属于关陇勋贵,其中王韶出自太原王氏、李雄出自赵郡李氏、韦师出自京兆杜氏,都属于当时大门阀家族。这些人都有着深厚的家世背景,一方面出于自幼家庭环境的熏陶其政治才能毋庸置疑,另一方面让杨广从小接触这些人为以后杨家统治的稳定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王韶与李彻两人,一文一武,是晋王府幕僚的领头人,能力极为出众,《隋书》记载杨坚曾对左右说过这样一句话:“安得文同王子相、武如李广达者乎?”可见二人在大隋朝廷的地位了。同时也可以看出杨坚对自己的次子杨广是极为重视的。
不得不承认,晋王杨广的幕僚团队还是相当尽职尽责的,不管是政务还是军务,都整理的井井有条。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王韶,由于他在并州这一段时间对杨广的成功教育,才使得杨广没有像其大哥杨勇那样早早的腐化堕落从而失去了唾手可及的皇位。王韶身为一名以军功晋升的文人,性情极为刚直,加之其又是大门阀出身,在管教杨广这一方面忌讳较少,因而常常对杨广的不妥行为提出批评。而杨广此时还比较年幼,没有蜕变成一只老油条,对王韶的批评还是比较忌惮的。史书记载,在晋阳期间,深受姐夫宇文赟影响的杨广趁着王韶出差公费旅游的功夫,带了一帮小弟在晋王府内挖来挖去,目的是修建一个大池塘,然后再弄几块石头当假山,仅是想想那也是比较令人惬意的美景啊。可惜的是,人间仙境还没建成呢,王韶回来了。王韶来找杨广,还不是空手来的,顺便带了条铁链子,这可把杨广吓坏了,心想王韶不会是想把自己锁起来吧。没想到的是,王韶把自己锁起来了,然后是自责,再然后是死谏,再再然后是杨广的悲痛万分弃恶从善,一切都是按流程办事。不要说这一过程是如何的假,当时的人就是这个样,思想比较单纯嘛。杨广怕王韶,即使当了皇帝,还曾经大发感慨:“没有王韶的深刻批评教育,就没有我杨广的今天啊(微子相之力,吾无今日矣)!”
在晋王府幕僚的大力辅佐下,并州风调雨顺,人民安居乐业,而杨广在从政的同时还不忘刻苦学习,尤其是对《金光明经》一书有着比较深刻的研究(杨氏一家大小都是佛信徒)。杨广年纪虽小,但在人人早熟的封建社会,他还是渐渐露出了成熟的模样,深得幕僚乃至杨坚的喜爱。可惜的是,杨广的童年是有残缺的,那就是由于其镇守并州,最多两年才能回一次老家见见父母,这就为以后兄弟反目父子成仇埋下了伏笔,毕竟过早离开父母怀抱的孩子不管其以后的成就如何,心理上总是会多多少少出现些问题的。
13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身为皇族成员,13岁足以大到可以为父母排忧解难了,既然都可以为父母排忧解难了,那就证明13岁足够大,大到可以娶妻生子繁育下一代了。于是乎,咱们的杨广同学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大事——成婚。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