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之历史钩沉


本站公告

    辛亥革命之历史钩沉

  说起辛亥革命,就不能不提到孙中山。毛泽东称其为“革命的先行者”,国民党人称其为“国父”,中国人大多称其为“孙先生”,却很少有人记得或者知道孙中山在那个时局动荡、腥风血雨、满清王朝摇摇欲坠,武昌首义风起云涌的时候,曾经扮演过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以至于十几年以后,汪精卫叛国投敌,沦为日本人的走狗,成为臭名昭著的汉奸的时候,也恬不知耻的声称,是“继承总理的遗愿”呢。

  不过在辛亥革命之初,孙中山却不在国内,他远在檀香山游说他的三民主义,黎元洪被武昌起义军推选为领袖,清政府急令被罢官隐居的袁世凯出山,率清兵进攻武昌,黄兴亲赴武昌担任明军总司令,正在日本野战兵十三联队实习的蒋介石与同学张群微服出走长崎,登轮毅然回国,在上海受陈其美的指派,参加了杭州起义。“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以蒋介石为指挥官。”蒋介石还曾给母亲和家兄写信表示誓为革命而牺牲之决心,慷慨陈词,正义凛然。

  蒋介石后来也曾回忆起在杭州起义中,他指挥进攻巡抚衙门时的情景:“攻击之初,先由陈济汾、沈筱九二君掷炸弹于署侧杨馥斋楼窗之下,署前部队,随响攻击,二标队伍,亦相继前进,霎时弹声震地,火光烛天。署中卫兵,闻警奔溃。全城光复,在此一战。”蒋介石当时正值青年,雄姿英发,沉着冷静,指挥若定,而且身先士卒,挺身而上,热血壮士,可歌可泣,令人佩服。

  就在袁世凯统帅清兵攻陷汉口的当时,黎元洪致信袁世凯,劝其“与我徒共扶大义”,“将来民国总统选举时,第一任之中华共和大总统,公固不难从容猎取也。”几天后,黄兴也致信袁世凯:“明公之才能,高出兴之万万,以拿破仑、华盛顿之资格出,而建拿破仑、华盛顿之事功,直捣黄龙,灭此虏而朝食,非但湘、鄂人民戴明公为拿破仑、华盛顿,即南北各省,当亦无有不拱手听命者。”由此可见当时革命党人首推之大总统为黄兴也。而当时袁世凯还假惺惺的表示谦虚,认为“此事我不能为,应让黄兴为之。”但心里却肯定是吃了定心丸之,于是就有了南北议和,其要点为:清帝退位,建立共和,袁世凯为大总统,召开国民会议。

  在当时的纷繁的时局动荡中,黎元洪被边缘化了,黄兴和革命党人也被挤到一边,南北议和结果成了袁世凯和江浙士绅们的勾结。同盟会便由陈其美策动各省代表选举黄兴为大元帅(后为副元帅),代行民国政府中央政务,把议和的主动权重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在此时,孙中山回国来到上海,黄兴、陈其美是他的左右手,他们和胡汉民、汪精卫等人考虑到孙中山革命一生,眼看满清即将崩溃,“应给予其民国首任总统职位,以示尊荣。”便在一番紧锣密鼓的准备之后,在南京将孙中山匆忙推上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上。而孙中山还托人向袁世凯示好:“如清帝实现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绝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公以能,首推袁氏。”

  与此同时,孙中山却在策划一个惊天大阴谋,一个卖国求荣的企图。通过王勋和流亡日本的盛宣怀进行紧张密商,由盛宣怀向日本财团借款,然后转借给民国政府,并秘密由民国政府、汉冶萍公司和日本三井物产株式会社签订了一项名为合办,实为借款500万元的协议。此事一经泄露,中外一片哗然,此等出卖主权之协议,自然遭到参议院不承认,也遭到汉冶萍公司股东大会的否决,惨遭流产。可孙中山却想出了一个更加骇人听闻的新主意,更加狮子大张口,在一份经过孙中山和胡汉民修改,发给三井物产的电文中声称:“孙答应租借满洲,日本为防止革命军解散,在汉冶萍公司五百万元外,应立即借一千万元,以终止与袁世凯合议,故孙文或黄兴为了满洲之契约将到日本一行。”最后虽然依然被日方所拒绝,但出卖国家主权,乃至割让领土之卑劣行径不得不令人发指!由此也可见得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的不仁不义。如果日本答应了他的条件,东三省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九一八事件”就会提前爆发,八年的抗日战争也许还要加上几年,孙中山为了一己之利,置国家大义而不顾,每每想到这里,无不怒发冲冠,拍案而起!

  而蒋介石这时却因为在辛亥时期刺杀陶成章而名噪一时。事情经过是这样:“是时,陶成章踵回国,蓄意破坏同盟会,拥戴章柄麟,抹煞孙、黄历史,并谋刺陈其美而以光复会代之为革命正统,诣公游说,公大骇。默忖其计果行,则沪军无主,长江下游,必复入混乱态状,而当时东南人心未定,军官皆清室遗孽,江浙仍将为满清与袁贼所陷,熟权公私利害,决先除陶以定革命全局,事后自承其罪。盖其用心出于至诚。绝非对人有好恶于期间。此为辛亥革命成败最大关键,亦即公革命重要历史之一也。”

  事成之后,孙中山和黄兴先后致电陈其美,要求严查凶手,蒋介石“辞去沪军第五团长,举张群代之。”而蒋介石后来在日记中也承认:“余之除陶,乃出于为革命为本党之大义,由余一人自认其责,毫无求功,求知之义。然而总理最后信我与重我者,亦未始非由此时而起,但余与总理始终未提及此事也。”不过他为孙中山铲除了最具威胁的政治对手,瓦解了光复会,做了孙中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孙中山自然心知肚明。后来反袁失败,孙、黄两人分道扬镳,黄兴远走美国,孙中山来到日本,陈其美便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为自己的接班人,孙中山也曾兴致勃勃的给蒋介石写过一联:“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就说明的清清楚楚了。有文章指出:“蒋介石刺陶时表现出的眼光、魄力、果断和勇气,赢得了孙中山的欣赏和信任,日后备受重用,倚为柱石,这是他能在十余年间超越党内众多元老捷登大位的重要原因。”

  历史就是历史,粉饰和删减只是历史的表面,事实却永远存在,孙蒋两人在辛亥革命时期的截然不同的表现就是如此,这也就是在双十节的时候写下的一点历史钩沉,不过就是想还历史一个真实罢了。

  2008-10-10(双十节)

  以上资料来源选自:

  《民言报》:《浙江敢死队之壮观》

  蒋介石:《为〈杭州光复记〉复顾子才书》

  张国淦:《辛亥革命史料》

  黄兴:《黄兴书》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盛宣怀:《盛宣怀档案资料选辑》

  伊藤升三:《辛亥革命时期有关孙文的资料》

  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

  中央党史委员会:《中国国民党八十年大年表》

  蒋介石:《蒋介石日记》

  范福潮:《辛亥时期的蒋介石》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