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阅读持续走低,却在一种专用阅读笔记的指导下,享受着阅读之乐。一个小学三年级学生,两个半月时间,可以读完20多本书,共计80多万字。这个数字比教育部规定六年制小学生150万字总阅读量的一半还要多。这种阅读笔记,左页是备忘录,可记书目、体裁、作者、出处、字数;右页是读书收获,可记提要、摘录、感想和评论。受惠于这种阅读笔记,在一些试点中小学,一个学期下来,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平均阅读量超过100万字,最多的一个学生读了710万字。让学生读起来,就是一种成功。这样读一本,就会感觉到一本的积累,学生就有了读下去的动力;同学之间有了量的比较,相互之间就有了挤时间多读一点的压力;只要再能安排一些活动,譬如让学生分组介绍几本读过的书,以防“萝卜快了不洗泥”……那么,这样的阅读,一旦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肯定会产生良好而深远的效果。能让人欣喜于学生读起来了;那么,读起来以后,还有一个读什么的问题。如果学生读的都是流行的玄幻小说,都是时尚的言情、武侠,正好,解决的就是阅读引导的问题。如此有组织地让学生走近名著,表现了当地精神文明工作者的清醒与智慧。由于文化消费的快餐化、文化取向的多元化和学生存在的一些逆反心理,沉得下心读名著的人少了,对名著的评价也不一致了,越是倡导学生读名著,有些学生对名著越是敬而远之。其实,所谓名著,是经千百年的时间与千百万的世人反复筛选出来的,凝聚着人类共认的精华。如果一个人的阅读是从名著开始的,他就会拥有一种尺度,一种衡量与评判其它作品的尺度。阅读的面可以宽泛一点,但阅读一定数量的名著,无疑是基础。即使从文化积累的角度看,名著也包含着引用率极高的文化信息。尤其是对中小学生来说,有了名著垫底,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书,他就都可以对付。否则,不知道“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到底是什么意思;被人骂成“葛朗台”,不知道是褒是中 文首发贬;也很可能弄不明白,“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什么是治学的第一个境界……这样的读书人,其实是非常可怜的。
只有读书,才能让这样的香火传承下去。许多学校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会引用一句名言:阅读改变人生。其实,良好的阅读肯定要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读起来,读什么,怎么读。所有的学校都应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用“良好的阅读”来改变学生的人生。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