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六 儒意淡然


本站公告

    今天的人们对于释、道、儒三者的态度似乎有些自相矛盾。就顶礼膜拜而言,善男信女们对释之佛与道之仙具有更多的虔诚且付出了更多的热忱,之于儒,就远不能与释或道相比,大多数时候,儒,几乎被人们完全丢在了一边。然而,常人在虔诚地叩拜了佛与仙之后,往往又不自觉地从嘴里吐出诋毁释和道的言语来。诸如童话故事《三个和尚没水吃》、歇后语“道士的爷――不信邪”、“菩萨裆里的卵――神棍子”之类的例子我们可以举出许多来,好像谁同和尚或道士沾上了关系都不是好人,也就更不会有人把“当和尚”或“做道士”作为自己的理想。而在人们的言论之中,如若谁与儒联系上了,那么这个人在别人心中的地位就明显高了一个层次。一个商人被人称之为“儒商”,一介武夫被人称之为“儒将”,一个医者做成了“儒医”,都是非常难得的好事。在人们的言论之中,儒者是理所当然能登大雅之堂的上流社会人物,而“和尚”与“道士”就是正儿八经的“三流九教”,释、道、儒三者的位置与顶礼膜拜之时就颠倒了过来。

  读余明然先生的《心路弯弯》,我的感觉是作者在以一个儒者的身份要求自己,《心路弯弯》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也就闪现出一片儒意的光亮来。

  作者说:“一片枫叶红似火,满腔热情比天高!一生执着,我从不轻言放弃;梦想永远是最美丽的,但要看我如何努力。”这就像我曾经在一片荒坡地上看到了一棵小树,地表的沃土已经被流水冲刷净,它高不过尺余,却在烈日爆出的一条干圻中顽强地生长着,霜染的季节,它的叶子红得比春花还要鲜艳,不远处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鲜绿的灌木与青草。或许,明然的弯弯心路就是这棵小树的追求,命运让他生长于严酷的环境,让他经历了更多的磨难,但他并没有哀叹,他还在感谢命运让他在承受磨难的同时,也享受了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他将在磨难中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他甚至于用他鲜艳的红色向周围炫耀着他的骄傲,那些树丛中的灌木和青草虽然享受了沃土,却被大树们遮住了他们生命所需的阳光。

  勇于承受苦难,就是儒家的“头悬梁,锥刺股”,就是“囊萤映雪”,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因为风雪之后才是艳阳天。

  儒家说,“吾日三省吾身。”《心路弯弯》这本书让读者感受最多的便是作者在不断地反省自己的过去。让人感受最深的有《剩生伢叔》中通过对“我”与剩生伢叔在两场考试中的表现与考试结果的回忆来反省,为他人;《我俩牵手走人生》中通过对妻子患上鼻咽癌这一生活的突变与“我俩”勇于面对生活磨难的回味来反省,为自己。从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毫不回避当年他所做过的一些所谓“投机倒把”的事件,这些反省和对自身行为的拷问便在读者面前呈现出作者这些年来走过的弯弯心路,也就让读者感受出作者的人格升华之路,一个儒者人格的形成过程。

  博学,是余明然先生儒意的表现。在《心路弯弯》这本书中,作者的律诗、词赋、散文、小说、杂文、现代诗都写得有板有眼,甚至于他还能很流畅地用文白体写出许多的文章来。像《都昌南山记》、《都昌印山记》、《荷塘随笔》都颇有唐宋大家的风采,在今天,实属不可多得的佳作。作者不仅文章写得好,还在摄影、摄像、网页制作等多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就像古代的博学鸿儒们善于琴、棋、书、画一般。

  写一本好书,在书中灿烂出一片儒意的光亮来,是一种倡导,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就都昌县而言,儒家的意识本是很浓郁的,且不说耕读传家的古训,就是粗粗的考究一下我们的方言,你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来。记得小的时候,常听人说某人的衣裳很花,叫做“花布统董”,后来查看词典才发现这个词竟然是个成语“花不棱登”;人称字写得涂涂擦擦的“乌焦巴弓”一词也是出自于《百家姓》;都昌人口语中称厅屋的“堂?”还是字典中注明的书面用语。但是,都昌人的这种传统文化中的儒意正在现代的商品大潮中面临湮灭。许多人本来也爱读几本书,写几段文字,但现在他们更愿意做的事是打打麻将,更愿说的话是发发牢骚。明然一年来在网上发表了大量关于都昌县地方文化的优美文章,点击率还很高,说明已经得到了广大读者的认可。读明然的《心路弯弯》,儒意的烛火式的亮光,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欣慰与期待。

  徐红生:业余作家,都昌县东湖学校教师。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