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窗外,雨势渐渐大了起来。雨刮子在拚命地工作也忙不过来,雨水被雨刮子扫得四溅。我心想,今天就是下刀子也要完成这次的白鹿之行,这可是我长埋心底几十年的一个愿望。
许是我们的虔诚感动了上苍,老天也似乎体味到了我们此刻的心情,收敛起暴戾的脾气,变得温柔起来。窗外的雨变细了风变小了,正好让我们便宜赶路了。
上午十时,车子停在了白鹿洞书院立在山口的牌坊前。看着鎏金的白鹿洞书院几个大字,雾雨中轻轻摩挲着牌坊的础石石柱,眼前彷佛看到了朱子的身影,既有治者的敏睿,更有儒者的风范。心底不由生出无限的景仰之情。
顺山间公路蜿蜒而下,我们来到了书院的大门。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来意后,一位年近四十的男同志引导我们来到了书院管理处。书院管委会高主任、黎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江西省书院研究会郭秘书长等,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他们帮着翻找史料,查阅院史,对于我的问询,详尽地做出解答,尽一切可能地予我们以方便。他们的行为着实让我们深受感动。
整个查阅过程,让大家出了一身大汗。在完成了相关的检索之后,郭主任便邀请我们到书院各处走走看看,这正对了胃口。本来,我就想找个话题提出请求的,这下好了,我们连忙道好并致以谢意。
刚才一路匆忙驱车进来倒真的没有注意到书院的环境,现在手头上的事情搞好了,真该放下包袱好好的欣赏欣赏,感受一番了。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傍山而建,唐贞元时期李渤隐居读书于此。李渤隐居时曾养一只白鹿,相当驯顺,能听从驱使,被山民视为神鹿,所以人们便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山环合,由山间小路进去有数里之遥,站在山麓,俯看似洞,故而称此地为白鹿洞。白鹿洞因此而得名。
南唐升元四年(公元940年),朝廷于白鹿洞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国庠”“匡山国子监”,这便是白鹿洞书院的前身。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江洲地方人士于白鹿洞创办学馆(亦称书堂),后经扩建改建为书院,并正式定名为“白鹿洞书院”。这就是白鹿洞书院的由来。
白鹿洞书院的建立,是中国学术史、文化史、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书院建成的这一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是我国文化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白鹿洞书院与睢阳书院、石鼓书院、岳麓书院并称为中国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真正的扬名海内外,当要归功于一代理学宗师――朱熹。宋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朱熹以秘书郎受命差知南康军。翌年抵任,任后则发榜征询白鹿洞书院遗址实情。秋,亲视书院旧址,决定修复,发牒教授,县令董其事,并申报朝廷重其事”。由此可见朱熹对于重开书院是何等的迫切和重视。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三月,书院初步修复。朱熹率军、县官吏,书院师、生祭祀先圣先贤,举行开学典礼,并高兴地写下了《次卜掌书落成白鹿佳句》,原文如下:重营旧馆喜初成,要共群贤听鹿鸣。三爵何妨奠萍藻,一编讵敢议诚明。深源定自闲中得,妙用元从乐处生。莫问无穷庵外事,此心聊与此山盟。此时的朱子心曲可见一斑了。后来,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发扬光大理宗一脉,自成一家。从此,白鹿洞书院声闻千古,名扬天下。
一路行来,苍松、翠柏、劲竹翁郁挺拔;馆舍、碑廊、殿宇古朴雅致。馆舍周围古木参天,气宇轩昂,于默立中巍巍勃发凛然正气,不怒而威。院内翠柏葱绿,似学子静立,淡然立于院中,在聆听师长教诲,从容而谦恭,全没了世俗的浮躁和虚伪。修竹刚劲挺直,虚怀若谷,婆娑风中,唱一出笑傲人生的金曲畅抒胸臆。
“先贤书院”是古圣先贤们授业的地方,两侧是碑廊。来到这里,首先闯入眼帘的是一块青灰石碑,石碑上朱熹的画像温文儒雅,威严端庄。看得出来,他既有治者的睿智更具学者的风范。徜徉在书院及东西碑廊,我仿佛回到了遥远的从前,他们的办学理念和折射出来的理性之光是那么的辉煌灿烂。
在朱子铜像前,默默地倾注他,心中油然而生出无限的崇拜和敬仰之情。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是啊,一个人的思想和观念,要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依靠学习,不断地汲取营养,充实自已,才能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不会被时代大潮所淹没,而立于不败之地。源头活水荡涤尘埃,朱子学说的光彩永耀人寰!
告别朱熹,我们又来到了周敦颐的铜像前。周老夫子的一曲《爱莲说》羞煞了多少后人也激励了多少后人。“出污浊而不染污渍”,这是人们无比崇尚的人生品格。似乎他在告诫我们要时刻记住:馨德、修身、养性。看着周老夫子憨厚的面容,沉静的眼神,不禁让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灵台突然间清明起来。
迈步出馆来到涧前,但看涧水湍急狂野,忽见一柱中流,傲然兀立,让人不禁陡增几分豪气。石后不远有一深潭,潭水清澈,急流注入潭中顿时收敛,慢慢溢出,顿时舒缓,已完全不见了先前的狂野,代之而起的是宽容和淡然。
踏上归程,我与夏不禁叹道:这是个多么好的地方啊!幽雅、宁静,怡然。在纷繁的人生大海中游得累了,便当来此小憩,并细细体悟生活,真不失为一个人生的好去处。
我想,现代社会的多样性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五彩斑斓的生活会迷失人的方向。一个人身体的修炼,道德的修炼,品行的修炼,都需要一个好的环境。白鹿洞书院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如果能让那些终日宦海沉浮,纸醉金迷,茫然不知所以的所谓治者们能定时,定期地到这里来感受一番,领悟一番,沐浴身心,会不会是很有教益呢?这或许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产生共鸣,用理性的筛子过滤他们的魂灵,你说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