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节 背井离乡


本站公告

    随着东方剑的威名越来越盛,天下间敢明目张胆骂他的已经没有几个了。当然河东卫氏的卫仲道就是这为数不多其中的一个。

    自从东方剑在洛阳诗会上,彻底的羞辱了卫仲道以后,卫仲道就算是彻底的将他跟恨上了,而且是恨得咬牙切齿的,如果东方剑不是手握几十万雄兵的一方诸侯,恐怕他会找到东方剑吃了他。当然仅仅只有这样他还不至于那么的痛恨东方剑,使得他痛恨东方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蔡琰的冷漠以及无视。至于蔡琰对他冷漠的直接责任人就是东方剑。这还得从洛阳诗会说起,那天东方剑对她的直接无视使得一相心高气傲的蔡琰很是觉得委屈,尤其是东方剑离开时说的话,更使她这个天之骄女心里更是觉得委屈。但是当日东方剑的对她的大声斥责时,使得她对东方剑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而且从此以后不知道为什么她的心里总是出现东方剑那狂傲不羁的样子。

    东方剑临走对曹操说的话,她也就知道自己从小就当叔叔看的曹操对竟然喜欢自己,但是她对曹操根本就没有那样的感情,而且随着东方剑的身影在自己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重,她总是不由自主的把自己身边所有的人都拿出来与东方剑比,很可惜没有一个人比得上他。

    在董卓火烧洛阳时,自己被几个匈奴人将要强暴的时候,被人救下来的时候,她就感觉到那些人是幽州方面的人。然后随自己的父亲一起跟随董卓前往长安的途中被幽州军解救下来的时候,看着那位将军离去时的背影,在联想到在洛阳家中救自己的东方剑的属下,为此她的心中更加肯定了自己要去幽州的想法,想亲自去看一看幽州的一切,去看一看那个根本不把自己放在眼中的东方剑。

    而且自己的父亲跟东方剑的的关系很不一般,在董卓放火烧洛阳的时候,东方剑是在自己父亲的帮助下才将大汉的藏书安全的运到幽州的。总之一切的一切使得,蔡琰的心中对方方剑产生了一种朦胧的情谊,就这些使得他在卫仲道的面前总是提起东方剑来。你想呀,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喜欢一个自己喜欢的女人在自己面前毫无保留的提起另外一个男人,而且这个男人还是自己非常痛恨的。

    这几年以来,卫仲道都是在沮丧和愤怒中度过的,卫仲道写了很多诗,每一篇诗词中充溢的都是他对东方剑深入骨髓的恨,心上人蔡文姬同他的距离远一分,他的心中对东方剑的痛恨也就更深一层。

    就在卫仲道愤瞒的时候,以阴险著称的王允突然找到他。两人在房间内谈了很久,之后卫仲道脸上的愤瞒不见了,代之以阴狠之色。随后不久,王允又开始向蔡邕难,这一次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以卫仲道为代表的一帮士族才子竟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站在了王允一边。

    王允这一次难显然是做足了准备,他们绕开蔡邕编写的‘汉史’本身不谈,而节选‘汉史’中的一些批评皇帝的言语,以此为据要求朝廷治蔡邕大不敬之罪。王允扣下的这个帽子很大,所以虽然马日?等老臣极力从中调和,但局面却对蔡邕越来越不利。

    无可奈何之下,蔡邕最终决定带着学生和家眷保护自己精心编制的‘汉史’离开洛阳。蔡邕的目的地选在幽州北平,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幽州军控制下的北地局势稳定;二是幽州的文学气氛很浓,文人可以很轻易的批判幽州的各种政策,这让蔡邕有一种归属感。

    对于去幽州的决定,蔡文姬是一百个愿意,原因不言自明,但是就是自己不说来罢了。

    在蔡邕离开洛阳的当天,马日?等老臣来送行。这些老臣并没有劝蔡邕留下来,原因很简单,以现在洛阳的情况,蔡邕不走不行啊!在和这些老友话别后,蔡邕和学生家眷便踏上了去往幽州的道路。

    对于蔡邕的离开,心胸狭窄的王允并未阻止,卫仲道倒是想阻止,但他却找不到任何理由,最后只能远远地眼睁睁地看着蔡文姬和蔡邕一道离开了洛阳。

    蔡邕被逼离开洛阳后,主导此事的王允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许多朝臣及世家都以王允马是瞻,此时的洛阳可以说得上是王允一手遮天。

    此时此刻的王允心满意足的笑了,到此刻许多人才明白过来,王允之所以对蔡邕不依不饶,原来就是想捞取政治资本,以为将来打算。

    蔡家虽然对离乡背井有些伤感,而且可以说是被人家给赶出来的。但当他们出了洛阳后却不禁由衷地感到了一种轻松,这种轻松就如同一个扛着重物的路人终于卸下了肩上的负担。

    不过蔡家轻松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多久。出洛阳后不久,他们便不时地看到饿死在路旁的百姓。

    蔡邕不禁感慨道:“天下纷争不断!最终倒霉的还是这些普通百姓啊!”

    一旁的蔡母不禁叹了口气。这时,蔡文姬说道:“只要东方大将军扫平天下诸侯!百姓们便能安居乐业了!”蔡文姬这话明显在偏帮东方剑。

    蔡邕和蔡母不禁对望了一眼,心有感触地苦笑着摇了摇头。

    蔡邕一行人不急不徐地向西走着,渐渐地看到越来越多的百姓。这些百姓大多都携家带口地往北边走着。

    蔡邕不禁心中诧异,于是派学生去询问。片刻之后,学生回来对蔡邕说:“老师,刚才学生已经问过了。据那些百姓说,他们这是要到幽州去。”

    蔡邕不禁愣了一下,随即问道:“他们为什么要去幽州呢?”

    学生恭敬地回答道:“现在大汉豫、徐、青等州都在闹旱灾,颗粒无收,他们听闻骠骑大将军东方剑在幽州广施仁政,而且辽东这些个新得之地急缺百姓,东方大将军开出了很优惠的政策,招募大汉境内的百姓,前往幽州及辽东定居,所以这些百姓便想到游走去生活,去碰碰运气。”

    听到学生的回答,蔡邕露出微惊的神情。蔡邕根本就不知道东方剑在幽州施行仁政的事,这也难怪他这样一个全副身心都投入到‘汉史’编纂事业的大文人根本就很少关心其它的事情。

    蔡邕顿了顿,随即又问道:“即便东方剑施行仁政,百姓们也没有必要离乡背井吧!这样长途跋涉,真是何苦啊!难道各地衙门不管百姓的死活吗?”

    学生叹了口气回答道:“老师有所不知,现在各地尤其是洛阳周围的许多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他们留在故土只有死路一条,还不如出来碰碰运气!”

    蔡邕大吃一惊,急声道:“这怎么可能?你莫不是道听途说吧!”

    “学生哪敢欺瞒老师!洛阳周围的农村百姓们根本就吃不上饭!袁绍虽出生名门,但却不思体恤百姓,反而对百姓巧取豪夺;朝中大臣只会空言,只知道相互攻讦,况且也无能力改变目前的状况!”学生一脸激愤地说道。

    蔡邕不禁露出尴尬之色,因为这个学生的一番话把他这个老师也给骂进去了,蔡邕自己不正是那只会空言的大臣吗?

    学生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话一落便一脸惶恐地跪在蔡邕面前请罪道:“学生失言,请老师责罚!”

    蔡邕却并没有生气。蔡邕连忙将学生扶起,一脸感慨地说道:“你说得好啊!我能有你这样的学生真是今生无憾了!”

    学生唯唯诺诺,不敢再乱说什么了。蔡邕一行人正行间,突然道旁的一个老人昏倒在地,老人身边一个岁的小女孩顿时哭喊起来:“爷爷!爷爷!……”

    蔡邕见状,于是连忙下车来到那老人身旁,这时,老人周围已经围了十几个人了,其中一个气质非凡的年轻人将老人扶起靠在一截木桩上。

    “这老人家怎么了?”蔡邕问道。

    年轻人看了一眼蔡邕,眼神中露出微讶的神情。因为他看得出蔡邕是一个有身份的贵人,他有些吃惊像这样的人竟然会出现在这里。不过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像其他百姓那样对蔡邕流露出敬畏的神情,他的神情很淡然。

    “他没有大碍!只是饿昏过去罢了!”年轻人叹了口气说道。

    蔡邕点了点头,随即叫身边的学生去取食物。

    片刻之后,学生将食物取来了,蔡邕接过,随即蹲下准备给那老人喂食物。然而这时问题来了,蔡邕哪里会服侍人啊,于是愣在当场。

    年轻人看出了蔡邕的窘态,于是说道:“还是我来吧!”蔡邕有些不好意思地将食物和水交给了年轻人。

    年轻人接过食物,不由自主地咽了口口水。年轻人细心地将食物给老人喂了下去,片刻之后,老人悠悠醒转过来。

    周围百姓见状,均露出了由衷的喜色。

    “爷爷!爷爷!”,小女孩扑进老人的怀中,露出了欢快的笑容。

    这时,那年轻人站起来,将剩下的食物递还给蔡邕。蔡邕不禁双眼一亮,这个年轻人显然也已经饿极,但却丝毫不欲占人便宜,如此品格真是难得啊!

    蔡邕接过食物,然后交给那老人,老人心中感动不已,当即带着孙女朝蔡邕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

    蔡邕扶起老人。他见老人带着一个孩童孤苦无依,于是对老人道:“老人家若不嫌弃,今后便跟着我如何?”

    老人不禁大喜,当即又牵着孙女朝蔡邕跪下。老人大喜倒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因为膝下这个父母早亡的可怜孙女终于可以不用再跟着自己受苦了。

    蔡邕让学生将老人和他的孙女带下去,然后朝那个年轻人抱拳道:“我乃蔡邕,不知这位小哥如何称呼?

    听到蔡邕自报家门,年轻人立刻露出一丝惊诧之色,随即又恍然地点了点头。

    年轻人朝蔡邕回礼道:“我叫司马懿,只是一无名之辈!”。

    他竟然是司马懿!他就是哪个被曹操称为三马同槽司马懿,他就是那个在五丈原硬是耗死诸葛亮的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曹魏大都督,魏国丞相。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后,追尊为晋宣帝。史书称他“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

    除军事方面外,司马懿在经济上也为魏国作出了重大贡献。时曹魏政权为了恢复北方经济,解决军粮问题,曾经推行包括民屯、军屯两类的屯田制度。司马懿在推广军屯事业上有很大的建树。约在建安二十三、四年,司马懿由转为丞相军司马后,向曹操建议:“昔箕子陈谋,以食为。今天下不耕盖二十余万,非经国远筹也。虽戎甲未卷,自宜且耕且守”。曹操行之。结果魏国一时“务农积谷,国用丰赡”。

    曹操采纳这个建议仅两年就驾崩了,在这样短的时间内要使军屯走向正规,大规模的铺开推行,当然是困难的。管理军屯的主要官吏――度支中郎将、度支校尉、度支都尉等官员,都是在曹丕称帝后的黄初年间(220―226年)设置的。这说明军屯走上正规是在曹丕时期。

    曹魏军屯推行很广泛,但主要基地是设置在边境驻军地区,特别是在和吴、蜀的军事对立地带。曹魏和吴、蜀对立地带的两大军屯基地的开创,都和司马懿有关系。

    司马懿一介绍完自己便让开一旁,指着身后的十几人继续道;“这位是我的父亲,其他的都是我的兄弟。

    司马懿口中的那个父亲立刻走上前抱拳道:“我乃司马防,见过蔡大人。”

    随即司马懿的其他兄弟一起拜道:“见过蔡大人。”显得很有教养的样子。

    蔡邕谦和笑道:“不必多礼。”

    蔡邕见对方谈吐不俗仪表堂堂,不禁问道:“司马公是否曾在州郡为官?”。

    蔡邕这么问是有道理的,司马防的谈吐举止不像是普通人,倒像是官场中人,但如果对方曾在朝为官,蔡邕不会不认识,所以蔡邕猜测对方曾在州郡为官。

    司马防回答道:“在下曾在河内为长史。”

    “那么司马大人为何会到此呢?”蔡邕不解地问道。

    司马防叹了口气,回答道:“那王匡要降袁绍,我不愿与他一样,所以便出走了!”

    “可是你们怎会如此狼狈呢?”蔡邕之所以这么问,是因为司马这一家子的样子非常狼狈,像极了逃难的百姓。

    司马防苦笑道:“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一群土匪,行礼家资都丢了!”

    这时,一旁的司马懿却很洒脱地笑道:“好在没有人受伤!”

    蔡邕也笑道:“司马公子说得好!”,随即对司马防道:“司马大人若不嫌弃,可愿与我结伴同行?”

    司马防顿时露出喜色,说道:“故所愿尔,不敢请也。”

    随后,司马一家便同蔡邕一家一道上路了,蔡邕将司马防及司马防的两个长子请到自己的车上,纵谈天下事,不亦乐乎。

    不知不觉间,两家人在几天后到达了幽州的涿郡城下。此时,涿郡城门大开,难民正陆陆续续地涌入涿郡,一对铠甲鲜明神情严肃的军士正列在关门两旁。

    司马懿不禁赞道:“军容严谨,含而不露!幽州军真不愧为天下精兵啊!”一旁的蔡邕不懂这些,没有表意见,而司马懿的大哥司马朗和父亲司马防则点了点头。

    一行人缓缓地向关门驶去,由于他们这些人明显是一起的,而且有车马,所以守门军士将他们拦了下来,要进行检查。

    “你们是什么人?”一名小军官来到当头的车马前问道。态度虽然严肃,但并不显得趾高气昂。

    蔡邕的学生回答道:“马车上是当今大学士蔡邕蔡大人!”顿了顿,又道:“还有河内长史司马大人!”

    小军官不禁愣了一下,随即不卑不亢地说道:“请稍等!”然后便转身快步走进了关内。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