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节 火烧洛阳(一)


本站公告

    公元190年四月,董卓在虎牢关大败逃回洛阳,而关东诸侯为了一些所谓的各自利益放弃了追逐,使董卓可以从容的撤退,周瑜的军队也被袁绍以各种理由给拖了下来。最后要不是得知董卓要放火烧洛阳,袁绍等人还不肯出兵呢。

    回答洛阳的董卓在李儒的建议下,决定迁都长安。董卓再决定迁都后,布诏令昭告洛阳所有百姓,说因为逆军强大,所以决定迁都长安,诏令布后一时之间洛阳城内人心惶惶,这洛阳好好的,为何要迁都呢?

    城门校尉伍琼,还有尚书周同听到董卓要迁都长安,且听还是王允极力赞成,都暗骂王允这个老东西两面三刀,怨说董卓地坏话,现在就开始拍马屁了。

    二人是衷心于大汉,心知这都城可不是随便迁的,一旦迁都必然影响大汉的国脉,于是二人决定冒死进言。

    “太师,你切不能听王允的啊,大汉以洛阳为都城已久,国脉在此,如此迁都必然有损国脉,还望太师慎重,以大汉江山社稷着想。”琼,周二人进言道。

    看着眼前地二人,董卓就气不打一处来,就是眼前的伍琼让自己封了袁绍为渤海太守,现在可好,那袁绍不仅仅没有感谢自己,反而做了盟主领大军讨伐自己,想想董卓就浑身是火,将二人下狱问斩。

    而此前因为反对迁都被董卓打进牢里的杨彪,黄琬得知董卓没有任何犹豫就杀了伍琼周同二人,当下慌了神,急忙写了一篇奏折,让人递给董卓,承认自己错误,并且大肆吹嘘迁都地好处。

    董卓心里甚为高兴,这两个人终于低头了,于是把二人从牢里放了出来,任命他二人做了光禄大夫。

    对于迁都的事情,现在只有两人能够让董卓有所忌惮,便是那左将军皇甫嵩,跟朱隽,此二人都是黄巾起义时候的成名英雄,而且在崇高地地位,留下来对董卓来说实在是十分不安,于是董卓打算设计将二人杀死,或逼退。

    董卓跟皇甫嵩地儿子皇甫坚地关系十分的不错,看在皇甫坚地面子,董卓没有对皇甫嵩下杀手,只是封了皇甫嵩一个议郎,如此皇甫嵩手里没有了任何兵权,董卓自然也不担心皇甫嵩会对自己不利了。

    而对于朱隽,董卓自然没有跟他客气,直接将朱隽罢官,遣回家养老,如此在洛阳城内,董卓再也没有丝毫顾及,迁都的事情已经是板上钉钉,任谁也改变不了。

    李儒又建议董卓说道:“我军现在粮草钱财都不是十分充足。且长安的府库也不是十分地富足,现在正好趁着迁都的时候,对洛阳来个大清洗。”

    董卓闻此,两眼冒光,不错这洛阳也不打算要了,自然是该拿的都要拿光,点了点头,让带兵回到洛阳的李?带五千骑兵,查询洛阳商贾大户。统统安上反贼的罪名,没收家财充公,而袁绍的所有旁系都被杀掉。

    如此竟然波及千余户,而因此得的钱财则是不计其数。而董卓并没有就此满足,又把目光投向洛阳的皇陵,让亲信董昭挖掘先皇以及后妃的墓地,得陪葬之钱财不可胜数。如此董卓的钱财瞬间充裕了起来。

    董卓自然是十分高兴。又命郭汜领大军催洛阳百万百姓,迁往长安,凡是不迁地统统杀掉。

    看着已经衰败的洛阳城,魏新虽然是感慨良多。但是忽然又心生一计。说道:“太师,可命一小股部队在洛阳埋伏,只要看关外联军进来就四下放火。虽不能大胜。但必然有奇效!”

    洛阳城内如今已经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董卓军种种行为让所有的洛阳人都感到自己头顶上的那片天是不是随时都有可能坍塌下来。原本繁华无两的洛阳城,现在却是街道冷清,人迹稀少,不单只是因为平民百姓已经不敢轻易出门,更是因为带动洛阳繁华的那些富商巨贾们都已经家破人亡,朝不保夕。

    几乎所有稍为有点家财的人家都被董卓军光顾过,他们上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来讨一个回话,是不是愿意舍弃洛阳的家产,举家搬往长安。不愿意,没二话,马上灭门九族,家产抄没,反正门外已经有大车伺候。如果愿意,好,识时务,不过在搬迁的途中,需要由董卓军负责安全,到了长安之后,也要由朝廷负责进行安置,所以无论怎么说也要好歹拿出点钱财来吧,不过要你交的也不多,钱多的多交,钱少的少交,总之大家分别对待,不过比例是一定的,那就是不管你家中钱多钱少,只要拿,付就是你家财的百分之五十,这还不包括后续的服务费用。

    这种做法基本上和明抢没有多少区别了,所以可想而知,那些风光多年的富户人家会做出何种反应了。那些军士问十家,有九家坚决不愿意搬家,这下可高兴坏了这些兵痞,只要一听到人家不愿意搬,二话不说,抽出腰刀就开始大杀四方。在战场上杀人是件枯燥而危险的事情,而在这高屋大宅中,砍杀这些平日里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身穿绫罗绸缎的大老爷,却是一件相当惬意而且幸福的事情,为什么幸福呢?因为杀完之后抄家的时候,每个士兵都能够捞到一笔不小的杀人辛苦费!

    就这样,血腥的杀戮持续了三天,这三天中被杀死的富户及其家人的数目高达两千多人。两千多具尸体堆在一起地话基本上就能堆成一座小山了,开始的时候。董卓军还能有耐心的将那些被自己杀死的可怜人的尸体拖到郊外去焚毁,不过随着每日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多,董卓军已经连放火焚烧的兴趣也没有了,于是很干脆的将数以百计地死尸扔到奔流向东的洛水之中,至于会不会污染下游水源,却不是他们有心情去考虑的事情了。

    要说这洛阳城中是不是还有那么一两处乐土,那么答案就是肯定的,这处所在就是东方剑在洛阳的府邸。董卓军的士兵们平日如果不是确实有必要的话,宁可绕路也不会从这家门口经过,如果是在迫不得已要走那条路地话,这些杀人不眨眼,满手血淋淋地兵痞们就会顷刻间变成一群温文尔雅,不敢高声语的好学生,列着整齐地队伍。紧紧闭住自己的嘴巴,等走过了东方府再好好的喘上几口粗气。

    因为他们知道这里面住着一群杀人不眨眼,而且实力强劲,还有一个非强硬的后台,就连自己的主公都不敢太得罪他们。要知道得罪了里面的人的话,等着你的就是比死还难受的折磨,这种折磨让他们这些久经沙场的人看了之后,都会觉得自己恨生为人。

    当然了这里面住着的就是东方剑派到洛阳执行秘密任务的部队,这支部队很少在人前出现,就是幽州军中知道他们存在的都不多,他们就是隶属于东方剑指挥,除了龙骧军和锦衣卫之外的另一支部队,按照后世特种作战武装起来的特种部队名字叫----眼镜蛇之吻。

    董卓君不敢得罪他们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背后还有一只强横到可以无视天下任何一支军队的强大军事力量,尤其是经过汜水关和虎牢关之后,更是他们觉得,能不得罪就不要得罪为好。

    负责洛阳洛阳办理迁都事宜的李儒是明白时务的人,而且身为主公的董卓对那东方剑还有着一种不同于旁人的敬佩与丝丝轻微的忌惮,所以在董卓军士兵到处烧杀抢掠的时候,董卓让李儒这个洛阳城的最高主事备好厚礼,亲自来到东方家来拜会,语气委婉的向东方府的主事谈明了当今的局势,希望他们不要给予太多的麻烦。

    而此次与李儒谈判的主事则是东方剑麾下的特种部队主持代号为蛇的人。蛇提出要想不找他们的麻烦也可以,那就是让西凉军尽量不要为难百姓,还有就是洛阳的的藏书要完好的保存下来。

    李儒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儒士,他的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对洛阳进行过多的杀戮的,他也知道董卓的所作所为会为大汉留下什么,会为后世子孙留下什么,董卓对洛阳所进行的杀戮和毁坏他从内心里是不愿做的,但是他也知道这是目前董卓军唯一可以摆脱联军的方法,也只能照做。现在既然有人出面要保存这些东西,那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也就同意了蛇提出的条件。

    当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收尽诸子百家的书籍,除法家学说以外,尽皆付之一炬,为中国古代文化史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不过好在当时天下还在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之中,百家学说以及所著书籍并不是能够那么轻而易举的就被断送的,秦始皇固然是烧掉了一大部分,但百家的精华学说,有的已经深入学子心中,有的则以副本的形式被保存下来。

    西汉初期,黄老无为的道家思想升级为治国思想,道家也由此再度抬头,诸子百家的学说也开始慢慢恢复,直到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种古文化复辟的苗头才被遏制。不过汉武帝毕竟不是秦始皇,他是一个对于文化很是重视的皇帝,虽然名义上是独尊儒术,但事实上却是将百家的学说收入皇宫中收藏,一来是可以杜绝百家学说在民间的继续流传,二来也可以为日后继位皇帝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西汉末年的社会动荡使得皇家藏书中的一部分散落民间,不过因为当时王莽取代汉朝算得上是和平过渡,而王莽覆灭到刘秀登基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大部分保存在西都长安中的藏书在战火中幸存了下来,被光武帝用两千余辆大车载到了东都洛阳。

    在这之后的二百年中,东汉历代君主都致力于收集天下图册,尤其是那些记载百家学说的孤本、善本。经历代收集,桓、灵两帝时,藏于辟雍、东观、兰台、石室、宣明、鸿都等处的典籍图录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盛极一时。

    历史上,初平元年,董卓迫令迁都长安,混乱之中,皇家藏书大都被毁,帛书大则连为帷盖,小制为滕囊。在这个过程中,王允是个有心人,他竭尽所能保护图书典籍,但可惜,被他保护下来随朝廷西迁的只有七十多车,而因为道路艰远,途中又散失其半。当年的二百车书籍到只剩下四十余车,损失之惨重,可想而知。而这个时代的人们已经对诸子百家的学说淡忘了,所以诸子百家半数以上失传或成为绝响,大抵都是因为东汉的这场浩劫。

    东方剑在第一次进宫的时候就誓要将这些老祖宗的东西给保存下来。所以在讨董战役还没开始前他就将不为人知的特种部队派到了洛阳,一是将汉少帝刘辨给救下来,一是想方设法保护洛阳城的一切珍贵文献和资料。他不想任由这个令人感到心痛的文化遗失事件再次生,一定要将这些东西给完整的保存下来。负责这个事情的,竟然是蔡邕。

    之所以选择蔡邕做为主导,一来是因为蔡邕是当时的著名学士,内心不想这些东西被付之一炬,心中是的确想要保住这批珍贵的书籍,二来,做为朝廷的侍郎,蔡邕出的话,在董卓集团中还是很具有份量的。事实也确实是如此,蔡邕知董卓已经决定要焚烧东都之后,他马上去见了蛇,要求马上将皇宫中的藏书运出,先行迁往幽州。

    这才有了蛇与李儒的谈判,他们之所以要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件事是瞒不过李儒的,而且他们相信李儒身为读书人也不愿这些资料被毁坏。只不过,李儒要求蔡邕等人在搬运图书的时候一定要主意注意不能走漏风声。

    就这样,在李儒的暗自帮助下,在蔡邕的指引下,一个夜黑风岗的夜晚,一辆又一辆的大车从皇宫中驰出,出了西城门向幽州方向去了。汉末的图书藏量确实是惊人,花了三个晚上,足足装了四千辆大车才全部运完,不过这也只是一个开始而已。大量的书籍数目让蔡邕以及身在洛阳的幽州众人感到这样去幽州,山高路远,实在是很难想象这四千辆大车要如何才能毫无损的运到幽州。不过就算头痛到要死,洛阳的特种部队还有其他人员还是要挖空心思的想办法死命令。

    最后,众人合计来,合计去,决定在东方府里存下来一批,剩下的由特种部队护送全部运往箕关,交给那里在黄河边等待的张辽等人。再由他们派人护送回幽州。

    特种部队如何费尽心力地去运送书籍暂且放在一边,且说董卓军在洛阳折腾了三四天,这比历史上还少了很多天呢,但就是这样也是搜罗了财富不计其数,而后终于开始了最后的行动――驱赶百万司隶之民西迁长安。可怜司隶那些平民百姓。哭天喊地,哀声遍野,,子呼母。爷唤孙,骨肉兄弟皆离散,故旧亲朋伤别离,青壮开路成尘土。老弱难行填沟渠,一片愁云惨雾,从洛阳一路绵延到长安。百万人口大迁移。数以十万计的平民成为了董卓军暴行的可怜牺牲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