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


本站公告

    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

  写在前面

  上BBS也有半年的时间了,当初看的版就是武侠版.一开始觉得很新奇,

  同时也有寻获知音的感觉.不过看了半年後,那种感觉已经消失的彻

  彻底底了.原因很简单,每次讨论的都是金庸,而且都是些"xxx最xxx"

  或是"你最喜欢xxx"等等无趣之极的题目,很少有在讨论其他作家.刚好

  不久前整理书房,找出这篇文章,特地打上来.让大家认识一些金庸以

  外的作家.希望能稍许改变网上讨论的题目.同时也让大家对武侠小说

  有更深一点的了解.

  --------------------------<本文开始>----------------------------

  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

  透视四十年来台湾武侠创作的发展与流变

  前言

  我国武侠小说源远流长,影响深广。就其「用武行侠」的内容性质而言,早

  在唐人传奇领一代文学风骚之际,即已大量涌现这类「作意好奇」的古典文

  言豪侠篇章,在文人学士中褒贬不一。而後历经宋、元民间流传的「说公案

  」话本小说以通俗化的俚语着书,扩其波澜;再由明、清始兴的章回体侠义

  小说发扬蹈厉,普及社会大众,乃然成为我国通俗文学的主脉之一,广

  受各阶层读者喜爱。

  特别是进入民国後,武侠小说名家辈出,大放异彩!他们针对当时动荡不安

  的政局以及社会人心苦闷、渴望能看到侠客「替天行道」济世救民的迫切需

  求,遂纷纷挥舞生花妙笔,驰骋想像;勾勒成一幅又一幅充满传奇色彩的「

  江湖众生图」。他们或表彰侠烈至性,或刻划家恨国仇,或渲染正邪之争,

  或演叙帮派恩怨;其间更穿插以虚实相生的武功、缠绵悱恻的爱情、曲折离

  奇的故事、可歌可泣的义行....总之,腕底风云,各具特色;其事虽非现实

  社会中所必有,亦可供人驰情入幻,遣怀寄慨。因此能风行海内,颠倒众生

  ;从而将武侠小说的创作与发展推向一个新的历史高峰。

  迨及一九四九年大陆变色,国府迁台,海峡两岸当局却不约而同地禁绝一切

  所谓「旧派」武侠小说。在台湾初期秉持「反攻复国」这一特定的时空条件

  下,武侠小说创作一度中辍,但不久又全面复苏,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创作热

  潮;呈现出百花齐放,更为繁荣昌盛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在台湾武侠创

  作全盛期(19601970),约有近三百名作者「以此为生」,其市场供需量

  弭足惊人。惟自1980年以後,名家次第封笔,或相继物故;而社会客观环境

  又产生极大的变化,难以培养,造就新一代的武侠作家。再加上坊间不肖书

  商大量出版冒名伪作,企图鱼目混珠,乃使武侠小说这一「时代的宠儿」日

  趋没落,殊可令人惋惜。

  本文拟就四十年来台湾武侠小说之兴衰,作一个全面性的回顾与检讨。以下

  兹依其小说类目之形成、文学上之传承、各流派之特色及其发展概况,分别

  析论於次。

  发信人:ghlu@Palmarama(流浪中....),信区:EmpriseNovel

  标题: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叶洪生Part2

  发信站: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FriNov1503:29:031996)

  转信站:Palmarama(local)

  一、「武侠」小说类目之形成与「旧派」之先驱

  (19151949)

  顾名思义,「武侠」系专指凭藉武勇以主持正义的侠客而言。其行为准则大

  抵如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所云:「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

  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但有趣的是,「武侠」一词之出现及其形成中国

  通俗小说一大类目,却为时甚晚。自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於《五蠹篇》

  首揭「侠以武犯禁」之说以迄满清中叶,前後两千年之中国,尽管各种典藉

  着述汗牛充栋,侠影幢幢,却罕见「武侠」一词。由目前所能掌握到的史料

  来看,「武」「侠」之成为一个复合名词,殆为日人所衍创,而辗转由清末

  旅日文人、学者相继采用,传回中国。

  日本何时使用「武侠」一词?漫不可考。然明治时代後期的通俗小说家押川

  春浪却有三部以「武侠」为名的小说轰动东瀛,分别是:《武侠舰队》(或译

  《海底军舰》,1900年)、《武侠之日本》(1902年)、《东瀛武侠团》(1907

  年);此外更创办《武侠世界》杂志(1912年),以鼓吹武侠精神。

  清光绪廿九年(1903年)梁启超在横滨所办《新小说》月报之〈小说丛话〉专

  栏中,有署名「定一」者评论古今名着时指出:「《水浒》一书为中国小说

  中铮铮者,遗武侠之模范;使社会受其馀赐,实施耐庵之功也。」这可

  能是华人所办刊物首次借用「武侠」这二外来语以颂扬《水浒传》之滥觞。

  越一年,梁启超作《中国之武士道》,其自序亦两提「武侠」之名。彼等深

  受押川春浪小说启发,殆无可置疑。

  据马幼垣考清末民初众多小说期刊,凡具有武侠小说性质者,当时恒归类为

  「义侠」、「侠义」、「侠情」、「技击」、「武事」等名目;而最早标明

  为「武侠小说」者,厥为林纾在《小说大观》第三期(1915年十二月)发表的

  短篇作品《傅眉史》,一次刊完。

  此後,以「武侠」为书名者即屡见不鲜,如钱基博与恽铁樵编撰《武侠丛谈

  》(1916年)、姜侠魂编撰《武侠大观》(1918年)、唐熊所撰《武侠异闻录》

  (1918年)、许慕义所编《古今武侠奇观》(1919年)以及平襟亚主编《武侠世

  界》月刊(1921年)、包天笑主编《星期》周刊之〈武侠专号〉(1922年)等等

  ,不一而足。至此,「武侠」之名不胫而走,甚嚣尘上。透过报纸、杂志的

  宣传鼓吹,社会大众乃逐渐接受「武侠小说」存在的事实。

  迨及1920年代,「南向北赵」双雄崛起之际,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

  近代侠义英雄传》与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英雄走国记》等巨着,虽

  均未标明是武侠小说,但世人皆以其「用武行侠」旨趣之明确,而视为武侠

  杰作。嗣後,晚出的同类作品封面及扉页,或迳称「武侠小说」,或代以「

  技击小说」、「武侠技击小说」、「历史武侠小说」、「侠义小说」、「侠

  情小说」、「奇侠小说」、「剑侠小说」、「武侠斗剑奇情小说」,甚至「

  党会小说」等等,殊不一致,然总以标榜「武侠小说」者居大多数;於焉乃

  形成一种为社会大众所共同认可的小说类目,巍然屹立於通俗文学之林,与

  言情小说、社会小说鼎足而三,且有一枝独秀之势。

  诚然,武侠小说之所以能成为我国近百年来民间最有势力与魅力的大众读物

  ,是跟它自身特异而富变化的文学内涵、社会消闲性需求及三代名手翻空出

  奇的卓绝表现分不开的。从清光绪五年(1879年)《三侠五义》问世後,被经

  学大师俞樾叹为「事迹新奇,笔意酣恣」,到民国十二年(1923年)平江不肖

  生向恺然发表《江湖奇侠传》,是为一变;此时江湖勾当、武功技击乃至飞

  剑、法术一齐出笼,更首开武侠门户之争。继而1930年代「北派五大家」先

  後崛起於华北文坛,分别以元气淋漓的系列代表作,建立不同的流派风格,

  各具特色:

  (一)「奇幻仙侠派」还珠楼主(本名李寿民),以《蜀山剑侠传》、《青

  城十九侠》为创作核心,衍生出数十部揉合神话、志怪、剑仙、武侠的奇幻

  作品;熔儒、释、道三家思想精义为一炉,而予以高度哲理化,艺术化之发

  挥。其玄思妙想,包罗万象,洵开中国小说界千古未有之奇观!对後世武侠

  作家影响之大,迄今无人能及。

  (二)「社会反讽派」白羽(本名宫竹心),以《十二金钱镖》、《武林争

  雄记》、《血涤寒光剑》三部曲鸣世。文笔隽永,亦庄亦谐,写尽人情冷暖

  ,反讽社会现实,具有批判精神;并开创「武打综艺」新风,首张「武林」

  之目,为一代武侠正宗。

  (三)「帮会技击派」郑证因(本名郑汝霈),以《鹰爪王》系列作品成名

  。文笔雄浑,谙晓江湖门道,帮会组织戒律及长短兵器、技击功法;凡此均

  有「七实三虚」的细腻描述,从而丰富、发展了武侠小说的题材内容。

  (四)「悲剧侠情派」王度庐(本名王葆祥),以《鹤惊昆仑》、《宝剑金

  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铁骑银瓶》五部曲取胜。其写情缠

  绵悱恻,回肠荡气;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文笔婉约细致,能掌握住

  江湖儿女内心的挣扎、人性的冲突以及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谱成「武侠悲

  怆命运交响曲」,极尽凄婉之神。从此「剑胆情心,侠骨柔情」乃逐渐取得

  武侠小说的灵魂地位,主导整个武侠创作发展趋向,并成为其中最扣人心弦

  的一环。

  (五)「奇情推理派」朱贞木(本名朱桢元),以《七杀碑》、《虎啸龙吟

  》、《蛮窟风云》、《罗刹夫人》等奇情作品驰名。其小说布局诡异,以推

  理见长;善於附会史事及描写边疆异俗。文笔佳妙而饶奇气,惟过於滥情。

  其所创「一床数好」及「众女倒追男」的新派武侠恋爱模式,导致1950年代

  以降台、港武侠作家群起效尤,历久不衰。

  上述「北派五大家」小说所呈现出的不同流派风格,堪称是鱼龙曼衍,各极

  其致,是为近代武侠小说发展史上之二变。惟1949年中共统治大陆後,却将

  所谓民国「旧派」武侠小说一概打入「封建毒草」之列,禁止创作与出版。

  然而具有历史讽刺意味的是,「北派五大家」的残馀影响力却在台湾造就了

  无数的私淑弟子;他们以前辈名着为师法对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因而产生了划时代的「第三变」即大量推出兼具「北派五大家」之长却

  完全脱离现实人生的中国传奇式「成人童话」故事。在那浪漫而虚幻的武侠

  世界中,他们逐渐由传统向「西化」挺进;终於迷失了武侠,也迷失了自己!

  tobecontinued....

  发信人:ghlu@Palmarama(流浪中....),信区:EmpriseNovel

  标题: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叶洪生Part3

  发信站: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FriNov1503:35:551996)

  转信站:Palmarama(local)

  二、台湾武侠小说勃兴及其发展概况

  (19521980)

  1950年代初期,武侠小说在台湾的发展是相当曲折的。先是国府以《戒严法

  》的名义将一切「有碍民心士气」的黑、黄小说悉数查禁,其实目标仍针对

  所谓「附匪文人」的作品旧派武侠小说自难逃此劫;继则於1959年底又

  以「暴雨专案」全面取缔包括大陆、香港所出版在台翻版的新、旧武侠小说

  。其所造成的後遗症大约有三:

  一、斩断武侠小说传统脐带,致使六十年代以降有志於武侠创作的文艺青年

  无法全面继承前人「遗产」;只能自行摸索或仅靠有限几部老书为范本叁考

  。故在众多武侠作者中,名家虽颇不乏人,但庸劣之作更为充斥,造成若干

  不良影响。

  二、基於政治禁忌,大多数武侠作者皆避免以历史兴亡为创作背景;甚至为

  求省事,乾脆将时代背景全部抛开,而相偕进入一个「不知今夕为何夕」的

  迷离幻境。於是在此浪漫的「成人童话」世界,老辈专写江湖恩怨、纷争

  、情仇,并以寻宝(包含武学秘笈)与图谋武林霸业为两大剧作主题。

  三、由於以上的偏枯发展,致令台湾武侠小说大半陈陈相因,难以突破创新

  ;即或偶有佳作妙构,亦可遇不可求。其中唯一的例外是古龙(本名熊耀华)

  ,但他的「新派」作品在独领十年风骚後,却促使武侠小说陷入一个「为新

  而新,为变而变」的绝境。至於晚近出现的「超新派」或「现代派」武侠小

  说则不知所云,更毋论矣。

  但尽管如此,台湾早期武侠名家辈出,作品产生甚富,则为一项既存的事实

  。对於这一「社会现象」,值得分析研究。

  据了解,台湾武侠创作的开拓人、先行者是郎红浣(本名郎铁青);从1952年

  起,他在大华晚报陆续连载《古瑟哀弦》、《碧海青天》、《瀛海恩仇记》

  、《莫愁儿女》、《珠帘银烛》、《剑胆诗魂》六部曲,写三代英雄儿女悲

  欢离合故事,颇得王度庐「悲剧侠情派」小说之神髓;而其开场笔法之新,

  实非两年後在香港标榜「新派武侠小说创始人」的梁羽生所能想像。但在

  1955年以前,台湾武侠作家仅有郎氏一人独撑大局,坊间仍多「旧派」武侠

  小说流传(属非法租售);此後,卧龙生(本名牛鹤亭)的《风尘侠隐》、《惊

  虹一剑震江湖》,司马翎(本名吴思明,别署吴楼居士)的《关洛风云录》、

  《剑气千幻录》,伴霞楼主(本名童昌哲)的《万里飞虹》、《八荒英雄传》

  及诸葛青云的《紫电青霜》等名着,风起云涌,分别「享誉武林」,而带动

  了1960年代以後的武侠创作大势。

  总括来说,从1960年至1970年为台湾武侠小说创作的全盛期,作者多达三百

  多人。以小说内容特色而言,大致可分为四派(间有出入):

  (一)「超技击侠情派」融合过去「北派五大家」心法,一炉共冶,转形

  易胎而作,特强调奇功秘艺与玄妙招式。代表者除上举四名家外,另有独抱

  楼主、上官鼎、慕容美、孙玉鑫、蛊上九、东方英、云中岳、萧逸、萧瑟、

  高庸、易容、唐煌、武林樵子、司马紫烟、宇文瑶玑、剑虹、忆文、范瑶、

  晓风、曹若冰、秋梦痕、玉翎燕等,极一时之盛。

  (二)「奇幻仙侠派」以模仿还珠楼主之飞仙剑侠为主,代表者有海上击

  筑生、醉仙楼主、天风楼主、东方骊珠、东方玉、南湘野叟、墨馀生、丁剑

  霞、向梦葵、徐梦还等。

  (三)「鬼派」书名内容非鬼即魔,且嗜血嗜杀,代表者有陈青云、田歌

  等。台湾武侠小说之「滥恶」者流,概属此类。

  (四)「新派」采用现代文艺笔法技巧及新思想观念创作,代表者有陆鱼

  、古龙、古如风、秦红等。惟自1960年代中期古龙脱颖而出,旋以《铁血传

  奇》(楚留香故事)、《萧十一郎》、《多情剑客无情剑》等书掀起「新派」

  武侠狂涛巨浪以後,前述三派即逐渐向「新派」靠拢;多数名家迫於市场压

  力,乃纷纷改弦易辙,以致文风丕变!

  此外,以模仿郑证因而以「江湖味」取胜者有柳残阳,以模仿郎红浣而以「

  京味」见长者有独孤红,亦为此一时期崭露头角的武侠作家。至於成铁吾的

  历史武侠小说(如《年羹尧新传》)及龙井天的纯技击武侠小说(如《九州异人

  传》),则如昙花一现,不知所终。

  质言之,「超技击侠情派」作品在台湾早期之所以会一枝独秀,主要是由於

  三个因素?

  其一,社会需求。国府迁台後,人心苦闷;惟限於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不足,

  别无其他大众化娱乐可供消遣,人们乃普遍以租看武侠小说作为精神寄托。

  但因「旧派」各大家均以「陷匪」,读其书日益困难,社会大众逐转而渴

  望看到新作家的新作品以资替代」若能兼具「旧派」各家之长,当可满

  足不同品味的读者需求。於是「超技击侠情派」小说乃在此一社会背景下诞

  生,云蒸霞蔚,大放异彩!

  其二,创作取向。早期台湾知名武侠作家绝大多数均为大陆来台人士;彼等

  自幼即接触「北派五大家」小说,薰染既久,乃思自行创作。惟因前辈名家

  风格迥异,互有长短;亦步亦趋,势所不能。故只有博采还珠楼主之奇妙素

  材、白羽之武打综艺、郑证因之帮会技击、王度庐之侠骨柔情及朱贞木之诡

  异布局,另辟浪漫武侠新天地,始能投时尚之所好。於是先有二三子尝试成

  功,继则群相跟进,乃逐渐形成「超技击侠情派」新潮流,主导了六十年代

  中期以前台湾武侠小说的发展趋势。

  其三,出版商鼓励。在六十年代初,台湾武侠出版商为因应市场(特指租书

  店)需求,纷纷以重金徵求新人新稿;如「真善美」、「春秋」、「大美」、

  「海光」、「四维」、「明祥」、「清华」等出版社,均各培养了一批专属

  武侠作家。加以彼时台湾谋生不易,而一书成名即可月进斗金;故求名求利

  者趋之若,遂造成百花齐放、争奇斗妍的繁荣局面。

  持平而论,「超技击侠情派」在六十年代中期以後尚能与古龙领军的「新派

  」分庭抗礼;但自上官鼎、司马翎、伴霞楼主、独抱楼主等名家相继封笔以

  後,「超技击侠情派」乃趋式微。从七十年代起以迄八十年代止,几全为「

  新派」之天下。此後,古龙因病不能创作”多请人代笔〔,而香港一代武侠

  大家金庸的作品适时「开禁」引进台湾,改25开大本发行;於焉台湾武侠创

  作益形萧条,一蹶不振。即令晚近又有「超新派」或「现代派」新秀出现,

  亦难挽狂澜於既倒。

  tobecontinued....

  发信人:ghlu@Palmarama(流浪中....),信区:EmpriseNovel

  标题:论当代武侠小说的『成人童话』世界叶洪生Part4

  发信站:台大计中椰林风情站(FriNov1503:41:311996)

  转信站:Palmarama(local)

  三、评析台湾重要武侠作家作品之优劣得失之一

  就闻见所及,近四十年来台湾武侠小说出版总数,至少在两千部以上,而有

  四万集(32开本)之多;知名作家亦绝不下於四五十人。其中凡属一流名家者

  作品少则十部,多则七八十部(冒名伪作除外);因其卷帙浩繁,研究起来倍

  感困难。但若以早期台湾八大武侠出版社系统所属专业作家书目评加排比检

  视,并对其小说内容略作定性分析,当可大体掌握其来龙去脉,庶不致为繁

  花乱阵、鱼目混珠所愚。以下本文拟分别列举各武侠出版社所培养的名家阵

  容及其作品之优劣得失,进行初步观察与评论。(按:所谓某某书系名家系?

  印行其代表作及大宗作品之出版社而言,旁涉其它书系名着。)

  (一)「真善美」书系为台湾第一家以刊行武侠小说为主的出版社,无论

  是选书、排印或读者口碑都最令人称道。由其培养而成一流名家者计有:司马

  翎、伴霞楼主、古龙、上官鼎四位。除古龙之开创「新派」容另作专章分析

  外,馀者评介於次:

  ●司马翎小说兼有「北派五大家」之长而以还珠楼主奇幻神妙心法为依归。

  文笔清新脱俗,间有现代意味;刻画江湖人物各尽其致,尤善於运用推理手

  法铺陈故事情节。其处女作《关洛风云录》(1958年)及《剑神传》、《八表

  雄风》三部曲,写大侠石轩中的成长过程,颇能表现出「玄门正宗」恢宏气

  象;而书中穿插石轩中与爱侣朱玲之间因师门恩怨所交织的悲欢离合故事,亦

  极曲折动人。卒以一书成名,殊非幸致。据称,其小说「最受大学生及留学

  生欢迎」;实则老少咸宜,读者层面主广。

  比较起来,司马翎的三十多部作品水准都很平均(可能是名家中唯一者),不

  论是前期的《关洛风云录》、《剑气千幻录》、《剑胆琴魂记》、《帝疆争

  雄记》、《圣剑飞霜》、《纤手驭龙》等长篇,及《鹤高飞》、《金缕衣》

  、《断肠镖》、《白骨令》等中篇,或是後期的《饮马黄河》、《剑海鹰扬

  》、《红粉干戈》、《焚香论剑录》及《丹凤针》、《武道》、《胭脂劫》

  等书,部部可观,不落俗套,各具创意,殊少雷同;即或偶有失坠,亦瑕不

  掩瑜。(按:司马翎创作全盛期起自1958年,止於1971年;中以1965年为前、

  後期之分界)

  论者或谓司马翎小说颇有涉及女体的煽情描写,以此诟病;其实七情六欲乃人

  性之常,只要「风流」莫「下流」,即无所谓「晦淫」。问题症结乃在司马

  翎笔下的中国女性几乎个个都似「波霸」型的性感尤物,未免乖离事实。但

  其描写男女在情欲焚身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奇正互变、虚实相生的武打艺术

  ,均独步一时,特别是其後期首创以精神、气势克敌制胜的武学原理,殆以

  近乎「道」;与金庸古龙一脉相承的「无剑胜有剑」说法,有异曲同工之

  妙。可惜他的《浩荡江湖》及辍笔十年又复出所撰最後一部作品《飞羽天关》

  二书,均因故未能续完,诚属憾事。

  ●伴霞楼主初亦以还珠楼主「奇幻仙侠」为师,写尽了宇内八荒的奇人异事

  。文笔轻松流畅,非常俏皮;尤以描写两小无猜与插科打诨最妙,书中总少

  了几个装疯卖傻、玩世不恭的老道、和尚、狂生或浑金璞玉的愣小子,极富

  趣味性。其前期名着如《八荒英雄传》、《紫府迷踪》姊妹作,《神州剑侣

  》、《剑底情仇》、《青灯白虹》三部曲,皆烩炙人口。另如《罗刹娇娃》

  、《凤舞鸾翔》、《情天炼岳》、《女神弓》、《天帝龙珠》、《断剑残

  红》等书,亦斐然可观。其笔下演武如石破天惊,出神入化,不可思议;写

  情只好事多磨,令人回肠荡气。而紧中出闲笔,笑中带泪,尤为他人所不及。

  1962年以前,伴霞楼主小说成书均尚紧凑,决不拖泥带水;通常保持在八至

  十二集(每集四万字)左右,在一般名家动辄百万言的长篇武侠之林中,可称

  「小品」。此後因已名成利就,乃自组奔雷出版社,再撰《玉佛堂》、《独

  步武林》、《武林遗恨》、《武林至尊》(由慕容慈代笔续完)等书,h文风

  渐变!或可能是为培养新秀故,志不在此;是以「奔雷」诸作篇幅虽较前为

  长,却不若以往之精警生动,乃逐渐「淡出武林」。

  ●上官鼎为刘兆玄、刘兆黎、刘兆凯三兄弟集体创作之共同笔名,隐喻三足

  鼎立之意,而以刘兆玄为主要执笔人。初由应徵代古龙续写《剑毒梅香》?

  家,旋以《沉沙谷》一书成名;文笔新颖而表现手法则颇现代,唯喜渲染奇

  功秘艺,未脱武打招式巢臼,故不能归入「新派」之列。之後,刘氏又陆续

  写下《七步干戈》、《烽原豪侠传》、《萍踪万里录》、《侠骨关》、《铁

  骑令》、《金刀亭》等书,均以描写手足之情与朋友之义见长;而其揣摩小

  儿女心态,一派天真,尤得其神。但因其诸作均由三兄弟轮流执笔,难免互

  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故虽广受读者欢迎,却始终没有一部情理相通、结

  构完整的杰作传世。而自1968年出国留学前「登报宣告封笔」,此後坊间所

  出「上官鼎」小说均系冒名伪作,不值一提。

  「真善美」另有成铁吾、海上击筑生、易容、陆鱼、古如风等「散仙」作品

  ,文字功力颇高,不在任何一流名家代表作之下,特别是陆鱼《少年行》与

  易容《王者之剑》皆文情跌宕,引人入胜,具有文学价值。

  (二)「春秋」书系与「真善美」齐名,因为正派武侠小说出版业的两大

  主流,曾定期出版《武艺杂志》;所网罗名家之多,不亚於「真善美」,而

  以卧龙生、诸葛青云、独孤红为最。

  ●卧龙生是台湾早期享誉最隆的武侠名家,同处女作《风尘侠影》(1957年)

  以少侠罗雁秋复仇故事为经,武当派与雪山派正邪之争为纬;更穿插了奇女

  子凌雪鸿等「群雌追一男」的多角恋爱,写来缠绵悱恻,落英缤纷。嗣後继

  作《惊虹一剑震江湖》,亦极哀感动人。惟此二书均因故而未写完,而由他

  人代笔续成,乃首开名家「虎头蛇尾」之例。

  从1959年起,卧龙生又陆续写下《铁笛神剑》、《飞燕惊龙》、《玉钗盟》

  、《天香飚》、《无名萧》、《素手劫》及《绛雪寒霜》、《天剑绝刀》等

  名着,首创「武林九大门派」之说,影响同辈作家既深且广;而其「江湖大

  一统」的构想,更早於金庸《笑傲江湖》五年以上。凡此,皆为不争的事实。

  持平而论,卧龙生之能成为台湾「武侠泰斗」,并非因文笔取胜,而是以「

  通俗趣味」普受欢迎。他巧妙地运用还珠楼主《蜀山》中的神禽异兽、灵丹

  妙药及各种玄功绝艺、奇门阵法,配合郑证因《鹰爪王》中的帮会组织、风

  尘怪杰与独门兵器;再加上揉合王度庐之「侠骨柔情」、朱贞木之「奇诡布

  局」,乃别开新境,使武侠小说益发多采多姿,扣人心弦。其《玉钗盟》与

  《飞燕惊龙》固写尽江湖人物的贪、嗔、欲、妄;而《天香飚》叙述绿林盟

  主胡柏龄为求黑、白两道息争,至遭双方夹杀而死的壮烈故事,更动人心魄。

  然而自1966年以後,他为投合读者「求变」口味而改走新潮派路线,即乏善

  可陈。如《金剑雕翎》竟拖至九十六集之多,打破历武侠出版记录;实则冗

  长杂沓,不足为讯。晚近更纵容若干不肖书商出版冒名伪作,尤损令誉。或

  谓卧龙生前、後期小说判若两人,当与作者不爱惜羽毛且另创新事业有关。

  ●诸葛青云亦还珠楼主私淑弟子,国学根底深厚,文笔极佳。其处女座《墨

  剑双英》即祖述《蜀山》紫青双剑封存遗事,惜未完;旋即以《紫电青霜》

  、《天心七剑荡群魔》姊妹作成名,写武林十三奇正邪之争与少年侠侣葛龙

  骧、柏青青之情海波涛,跌宕有效;但仍不脱《蜀山》人物、玄功及神禽、

  怪物影子,极富奇幻色彩。其前期作品名如《半剑一铃》、《折剑为盟》、

  《铁剑朱痕》、《剑海情天》、《弹剑江湖》及《一剑光寒十四州》等书,

  均以「剑」为名;而《豆蔻干戈》、《玉女黄衫》、《霹雳蔷薇》、《劫火

  红莲》、《女双雄》、《霸王裙》乃至《袍啸红颜》、《武林三凤》等书

  ,则又大发「雌威」,於刚健婀娜中摇曳生姿。正惟其爱写文采风流的江湖

  儿女,满口诗词歌赋,乃建立「才子型」武侠风格与香港名家梁羽生同

  好,可谓无独有偶了。

  值得注意的是,从1961年其名着《夺魂旗》问世,仿金庸《射英雄传》之

  乾坤五绝,也「东、南、西、北、中」一番以後,不但他自己乐此不疲,一

  再搬用老套,且感染到其他武侠作者也如法炮制。特别是《夺魂旗》开场之

  尸骨堆山、血腥满地,竞使销路激增;乃予稍後文风而起、一哄齐上的「鬼

  派」武侠小说起了恶劣的催化作用,殆非其始料所及。

  一言以蔽之,从六十年代後期到八十年代以来的诸葛青云作品,多自我重覆

  而乏创意;始终依循着俊男美女文武兼修、琴棋书画无一不精的老路「流」

  下去,不知伊於胡底。加以其小说声口又少变化,病在太文;复喜用冗长之

  叠句形容事物,以炫其才学;是故诸葛青云虽然腹笥渊博,早年即与卧龙生

  齐名,并称「武林泰斗」,实则缚手缚脚,相形见绌。自其早年《江湖夜雨

  十年灯》先後找古龙、倪匡代笔,而由司马紫烟续完後,至晚期所作《阴阳

  谷》(为色而淫)等书,更是不堪闻问了。

  ●独孤红本名李炳坤,初由「大美」起家,未受注意,1965年以替诸葛青云

  代笔撰写《血掌龙》而红;即以「独孤红」笔名撰《雍乾飞龙传》、《大

  明英烈传》,文笔清新流畅,摇曳生姿;而其善用京白对话,亦极为生动传

  神。嗣後,陆续出版《满江红》、《丹心录》、《玉翎》三部曲,颇多因

  袭郎红浣、成铁吾之处;虽号称为代表作,其实反不如《雍乾飞龙传》写「

  大漠龙」傅天豪周旋於六女间之刚柔并济,亲切自然。

  一般而言,独孤红诸作多以明、清两代的首都北京为故事背景所在地,因此

  运用北京俏皮话极溜,亦庄亦谐,是其所长;惟书中男主角例为白衣(或黑

  衣)书生挂帅,且文才、武功天下无双,俊美绝伦;而女侠俱为「红粉班中博

  士,娥眉队里状元」,皆不近情理。类此者如《侠宗》、《侠种》、《孤骑

  》、《菩提劫》、《侠骨颂》、《檀香车》、《断肠红》、《剑花红》、《

  红叶诗》、《铁血冰心》、《雪魄梅魂》乃至《武林春秋》、《武林正气歌

  》等等,卒为千人一面;加以各书人物名号亦多雷同,且清宫「格格」满天

  飞,没完没了,遂索然无趣矣!其1970年代以後作品,唯《玉钗香》能与早

  年《雍乾飞龙传》争胜,馀者泛泛,殊不足观。

  「春秋」名家另有孙玉鑫、司马紫烟、宇文瑶玑等,亦各有特色,惟不及上

  述三家享誉之久长。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