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武学体系
发信人:showoff(总是无缘无故的...懒散起来),信区:Emprise
标题:小议武学体系----由圣斗士武学始
发信站:BBS水木清华站
我原文的言外之意darksun兄莫非真的看不出来吗?黄易正是擅长于"借鉴".本来由我口中说出来,黄迷们必不承认,由darksun这黄迷中顶级高手口中道出来,说服力自是不同.本来黄易也算借鉴的不错,惜乎本人只欣赏原始创意.
(引darksun文)
这话说的有点道理,黄易的体系是不比圣斗士高明多少,可是数遍了N大门派,除了黄易外还真找不出比圣斗士高明的,连及得上圣斗士一半也没发现几个。当年看完圣斗士后,也想以中土武侠与其作一番比较,以挫其锋芒(偶这点民族自尊心还是有的)。可惜当我细细琢磨之后,得到的结论竟然是:比不上!当时没有任何武侠作家笔下的武功描写及得上老车,即使是最推崇的金庸(当时黄易还没出山)也不行。无论在武学理论、武功描绘还是战斗场面上,老车都比我们强得多。惊诧之余大发感慨,小日本怎么比我堂堂中华民族更懂武学?
**********
小日本本来就擅长搞这套,把别人的东西拿去包装包装,再打上东洋标签.好比从中国学的剑道,棋道,茶道,箭道样样搞的形式化,僵硬无比,完全失去了妙道天成,匠心偶得的真趣.
(引darksun文)********
先说武学体系,圣斗士的武学体系是比较完善的,至少可以自圆其说。小宇宙理论以我看来是相当成熟了,比古龙强得多,与金庸相仿,仅次于黄易。第七感和佛家讲的“佛眼通”很相似,“第八感”(阿赖耶识)简直就是“破碎虚空”。(黄易别是抄袭圣斗士吧?)
说到打斗的精彩,无论是金庸的光明顶之战、黑木崖之战还是古龙的月圆之战,和沙罗双树园之战一比,其境界之高下也不用我多说了。至于精彩程度,凤凰与处女之战、冰河与卡妙、穆与魔蝶、欧路菲与法老王之战都堪称经典,而在金庸、古龙书中实在找不出几个能与之相比的场面。
*******
要说体系,咱们就来说体系.
圣斗士的体系,能量根源是小宇宙(跟内力也差不多,只不过是名词翻新).发挥之形式则是“钻石星尘”、“星光灭绝”、“凤翼天翔”、“银河星爆”、“曙光女神之宽恕”等名词.再加上从佛家八识拿来也是得其形而失其神的第6,7,8感.圣斗士里的6,7,8感其实只是第6感的形式上的延拓,与天眼通,他心通等略有相似,但神通在佛家唯识论中实末非本,圣斗士系列可谓买椟还珠,入宝山而空回.除了一些名词的堆砌之外,还剩下什么呢?只有一张张眼大口细鼻小,发长带飘,咿呀作势的幻灯片.请问是看幻灯片好,还是看金庸将平面纸上的人物写得活现眼前的精彩电影好?金庸武学另有其体系,且按下不表.
沙罗双树园更是好笑,连一枯一荣两树都画错.而释伽竟成了雅典娜的下走.六道轮回和西方神话不伦不类地混杂在一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硬拉来凑数的.常乐我净与无常无乐无我无净中只对无常一知半解."喜悦与悲伤,欢笑与流泪,爱谁?恨谁?失败与受伤。。。。。。而最后都要归入死的永眠。"这个主题上好得多的诗文不胜枚举.拿天龙八部少室山一战来说,无名老僧点化萧远山与慕容博,王图霸业,血海深仇,尽归尘土...拿金庸的生花妙笔和装腔作势的苍白说教相提并论,实在是罪过罪过.当然,这么肤浅的道理已经能在圣斗士系列中闪光,说明佛学的义理确实博大深湛.
某些黄迷居然认为这种幼稚的东东体系比中土武侠除了黄易之外的都强,实不知道是依据什么标准.再看看本版的"黄金大战"系列以那种方式来证明黄易武功体系的优越性,还祭出圣斗士中"ATHENAEXCLANATION"这原子弹来,实在是让人哑然失笑之余,不由对黄迷所推崇的黄易武功体系产生怀疑.
若要比玄的话,我看黄易还比不上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中的元神飞剑,几世情缘,历劫苦修,正邪道魔,波澜壮阔,气象万端,而其想象之雄奇瑰丽,亦有过于黄易.武学体系完备无缺,武功之高么...让寇仲和李英琼打打?怕不立时身首异处,形神俱灭.
金庸的武学体系基于传统的气脉穴道之说,以内力为本,而形之于外的武功所在皆精品.更重要的是武与情合,情与景应,降龙十八掌这至阳至刚的武功便合于洪七公,郭靖,萧峰这至烈至正的好男儿,洪七公毙奸邪无数,郭靖襄阳城下震破敌胆,萧峰少室山上威不可当.凌波微步和六脉神剑正适合段誉优柔寡断,心慈手软的性格,试若六脉剑出,招招灵验,那便有干天和,也少了多少有趣情节.神雕重剑,正配杨过的偏激而刚强.空明拳和双手互搏,非老玩童这等游戏人间而胸无渣滓的人创不出来.独孤九剑之无招胜有招正合令狐冲的率性而为,落拓江湖的浪子形象.九阳神功正如张无忌,外和内刚,沛然莫能御.这不但是完整的体系,而且是无敌的体系,写武侠者,武乃是手段,唯有写人性,写感情,武与情合,方能长久不衰.
古龙写武以造势取胜,如月圆之夜,紫禁之巅;李寻欢与上官金虹决战;燕南天与移花宫主之战;皆以曲笔带过,或曰古龙偷懒,其实这种写法才不会吃力不讨好,因招数之精妙早有金庸在前,难以超越了,而到实写决战的时候,古龙则以快之一字带过,即使如"三少爷的剑",也是耗尽许多笔力去写出那夺命之一剑.这样的体系,才可以写出古龙笔下孤高绝世的剑客.古龙独到的风格也是颇有魅力的.
黄易在写战争场面方面可称首屈一指,而他的打斗场面也通常采用对阵式的写法,是另一种新风格吧.本人也总结过:也许黄易的描写每一战单独拿出来看都是非常不错的,但一旦把他们放在同一本书中你就发现大大的重复了。一个体系再好,到了让人看了厌烦的时候你还能说什么呢?而金庸的打斗场面看了十次八次仍然让人看的津津有味,如光明顶之战,少林伏魔圈,令狐冲救衡山派一众尼姑,天龙聚贤庄与少室山之战等等.
再谈谈大唐双龙中的武功,不死印只是一种高明的借力打力的法门,恐还比不上乾坤大挪移.弈剑术根本自独孤九剑变化而来.大唐中每每有"一掌似乎切在空处,却又封住对手一切后着"之语,却不是无招胜有招吗?再高级一点的"过招如弈棋,料敌机先,布阵设伏",这却是每个高手的必备常识,如萧峰在少室山上连使诱着引游坦之上当即一例.井中月的境界若我投石碎波,又将如何?不及九阳真经里面的几句话"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后来虽化出井中八法,但只是从兵法中变化总结出来的一些要点,只能说是对阵描写的一种缩略语,又何足道哉.至于真言手印,已经是很通俗的东西了,黄易拿来化为拳法,算他小小创新.不动根本印嘛,恐来自不动明王(密宗修行者之降魔护法),只不过是收摄心神,又何必如此弄玄虚.黄易善于巧立名目,从他的花花绿绿的人名就可看出来.
********************************************************************
*(二)“此外,圣斗士系列的挑战极限和权威(连神都敢打)倒是跟大唐双龙很有相似之处.”
*说的太对了,这正是圣斗士和黄易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夸黄易,就不予反驳了。
********************************************************************
这点是双方共识,黄易的书自然有其许多独特的优点,否则也不会如此流行,但此文主要谈缺点,优点我想谈的人也不少了(包括本人以前的文章).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