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9年,塞外瓦剌南犯,明英宗朱祁镇轻信太监王振之言,御驾亲征,结果导致“土木之变”,英宗被俘。
英宗被俘之后,明朝大臣们为稳定人心,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为明景帝。英宗被瓦剌释放后,被景帝幽禁八年,1457年,趁景帝病危发动“夺门之变”,再次即位,改元天顺。
西失中篇武侠力作《京华三千戈》正是根据这段“夺门之变”历史敷演而成。
客观地说,西失在目下的大陆新武侠作家群中,声望不算很高,但看完这个10万字左右的《京华三千戈》后,我却由衷地感到,此人才华绝不在一些名望一流的大神之下。
此作文笔洗练,几无废字,甚至到了字字珠矶的地步。不难看出,作者写此文是非常有心的,尤其在文字上面,字斟句酌,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味道。虽然本人更喜欢朴实的文字,但对于这种华丽而不空洞的文字也是很感冒的。
因为作者写得这样卖力,所以读者也应当认真阅读,作者字斟句酌,读者咬文嚼字,虽然都有几分辛苦,但各有所得。
但比起文字的华丽,我其实更喜欢的是文字的画面感,许多华丽的文章,因为华而不实,让人讨厌。但此文却没有这个毛病,文字的画面感、色彩感非常强,阅读此作时,我其实有一种不是在读文字,而是在看一部电影的感觉。作者通过文字传给读者的画面,非常象张艺谋拍的武侠大片画面,大气、华丽、色彩刺激感强烈,而故事情节却又比张艺谋拍的武侠大片强了十倍。
除了文字,此作在故事方面的水平亦是极高的,作品借电影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将一段段情节连接起来,将一条条不同线上的人物交织到一起,使本来错踪复杂的线索变得有条不紊、脉络清晰。能在这样一个并不算长的篇幅,展开如此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如此激烈、宏大的战斗场景,将虚构的故事和人物很好地融入那段惊心动魂的历史,没有很高的组织、驾驭故事的能力是很难想象的。
作品在刻画人物方面,也足见功力。尽管篇幅有限,而所写人物很多,但主要人物的形象并未被故事淹没,叶兆安、凤姑娘、于谦、石亨、孤公公、曹吉祥这些或虚构、或真实的人物形象都比较鲜明。甚至就连作墨不多的陈老大人亦能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最后,按照“国际惯例”,也有说一点不足。男女主角还是有点脸谱化的缺点,形象不够丰满。另外,凤姑娘作为杀手头领,与其表现出来的小女儿情态,有一点“人格分裂”了~,虽然一个人往往有很多面,但凤姑娘的“两面性”没能融合得很好很自然――可能是文章要赋予太多,难于面面俱到吧。
另外,对于男女主角的情感归宿,似乎也不必非得做出这样悲观的安排?
“激烈何须到碎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