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后几日里,陈敬东可以说什么都不管了,把心思都扑到了铁路一事上面来。对于铁路,陈敬东可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这个时代的铁路就不是那么的清楚了,这也不能怪他,一个现代人普通人,谁会没事去研究清末时期的铁路。
在脑海的回忆中有关于铁路的事项。对于铁路,陈敬东虽然不是很了解,但是大体上还是知道的很多的,西洋诸国的之所以在短短两百余年间强盛起来,并且那英吉利能够以弹丸岛国之力一举撬开大清国门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不外乎那些关于科技的思想而已。但是,根据陈敬东的所知,这个时代的洋务运动可是讲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要想要在李鸿章这个清末时代最为强势的洋务头子看重自己,可不能说什么,西学为本之类的话,不然,别说想要仕途顺利了,那李鸿章不雪藏自己就很不错了。
既然说西学为用的话,那么重点就在于这器械当中,而这器械,陈敬东也知道以蒸汽机为重,正式蒸汽机的成功运用才造就了欧洲各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而运用蒸汽机最为成功的不外乎轮船和火车。
之所以萌发欲投李鸿章,也正是因为李鸿章积极主办铁路一事。在陈敬东看来,国内能够看清蒸汽机之力、火车之利的朝中重臣,不外乎李鸿章一人矣。
对于李鸿章,或者说铁路,陈敬东可是抱有了极大的希望,这不但是自己的晋身之机,也是中华强盛,重回于世界之巅的机会。
又过的数天,陈敬东就带着苦思数日才弄成的一份关于铁路的折子登上了李鸿章的府邸,但是,这一天,的却被李府下人告知,李鸿章并不在府内,而是在昨日里就已经进京去了。无奈之下,陈敬东只好把折子转交给李府门房,然后回去等待李鸿章的消息了。
又过的数日,陈敬东出去和李振等人聚会后,刚到家门,就被下人叫进了老爷子的书房内。
“东儿啊!来了!看来,我老陈家又要出一个朝廷大臣了!”老爷子在陈敬东一进门的时候,就笑呵呵的说道,后递给陈敬东一封书信。
陈敬东接过一看,上书,陈敬东大人亲收的字样。再结合刚才老爷子的话语,他心中已经是猜想,这恐怕是李鸿章送来的书信。
当下,打开来一看。果然,是李鸿章欲相邀陈敬东于明日过府相谈。看罢后,眉宇间也宽了下来,这近半个月的苦累并没有白费。
“父亲,你看,这李中堂相邀的话,为何事!”
陈老爷子用手捋了捋胡子,然后说道:“这一次,中堂相邀,怕是你折子起了作用,这一次,估计还是会谈铁路一事。”
两人有商谈一阵后,陈敬东也退了下去,回到书房,就准备起来明天可能出现的李鸿章的问话。
在陈敬东看来,这李鸿章明天如果真的和自己老爷子说的那样的话,问的问题不外乎是关于铁路相关之事,对于铁路,陈敬东自认为,虽然不敢说自己是国内了解的最为清楚的一个人,但是自己却是唯一一个了解他背后的巨大潜力的人
到了次日,陈敬东早早的就起了身,并穿上了那身的正式官袍,和几个家人一道就前往李府而行。
待到了李府的时候,陈敬东刚从马车下来,那大半月前就见过的李府的门房就从里面迎了出来。
相隔还有数步远就打了个千,口道:“小人给陈大人请安!”
陈敬东一看如此状况,心情也是不错,手一挥,随行的家人就拿出了块银子和昨日收到的书信一并给递了上去,并说道:“还望通报!”
那门房接过银子,那笑容就更加的灿烂了。当下就说道:“谢大人赏,早些时候我家大人已经吩咐过了,待陈大人一到,不用通报即可进入面见!”
陈敬东一听,心中也是感觉稍微有些怪异,按理来说,自己一个四品的候补道员,而且这头衔还是捐来的,要见上一面大清国大名鼎鼎的第一权臣李鸿章,并不是那么的容易。上次的话,怕也是看在了自己身后的家财。而这一次,竟然就通报都不用,直接面见。
带着些许的惊奇,陈敬东随着那门房进入了李府内,但是,这一次,并不是上次的那个偏厅,那个门房直接把陈敬东带到了一处房门外。
后,那个门房就对着里面说道:“大人,陈大人已经到了!”
虽然,那房门打开,出现在陈敬东眼前的是一个约有四五十年龄,身穿华袍的中年人,而且,在看着陈敬东的时候,他还脸带微笑。
只见这人和言道:“这位就是陈敬东,陈大人吗?”
陈敬东听的这话,心中向来思去,也想不出这人是何人,不管那人是谁,既然能够出现在这里,必定也不是什么小人物。
当下就谦虚的说道:“下官正是陈敬东!”
待陈敬东刚说过这话,里面就传来了一声洪亮的声音:“宣怀,让陈大人进来吧!”
进门后,陈敬东看见李鸿章身着便服,一手握着画笔,并且,桌上还有一副未成之丹青。当下,陈敬东就行了个礼道:“下官陈敬东拜见中堂大人!”
“不必多礼,今日也没有外人,且宽些也无妨!”李鸿章放下画笔,稳步走出来。
后,李鸿章又指着那名身穿华服的中年人对陈敬东说道:“陈大人,这位是盛宣怀大人!”
陈敬东一听,当下对于那个其貌不扬,看上去还非常和气的的中年人盛宣怀另眼相看起来。把谨身之路放在了洋务上的陈敬东,对于国内的众多洋务干臣可以说也有着非常多的了解,对于盛宣怀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湖北煤矿,开办电报线路,深有耳闻。
并且,其人还长期对于救济等事务热衷,曾在数年前的丁丑年主持的对山西,河南,河北等地旱灾的赈灾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可以说,这盛宣怀为李鸿章洋务开办的第一干将也不为过,因为,陈敬东对于盛宣怀自然是关注非常,甚至可以说到了熟悉的程度,只是,之前一直没有见过面而已。
在这个时候见到盛宣怀,虽然心中惊讶,但也不太意外,作为李鸿章手下的第一洋务干将,此时此刻出现在这里,有着很充分的理由,因为,陈敬东要和李鸿章详谈的就是铁路一事。这铁路不管到那里说,都是属于洋务这一块。
当下,陈冬生就对着盛宣怀行了礼后道:“下官候补道员陈敬东见过大人!”
“陈大人不必多礼!”
三人在喝上了下人送上来的茶水后,闲谈了起来,而闲谈的话题的不外乎洋务方面以及西洋趣事,陈敬东对于这关于洋务方面的见识,也算是知多识广了,夸夸而谈,把鸿章和盛宣怀两人的目光都牵引到自己身上。
“西洋诸国中,对于开办铁路,并不是由官府一力主办,而是将筑路权下发,从民间召集有实力的商人,然后通过那些商人集资来修筑铁路。”
李鸿章听到这里的时候,插了句话进来:“这样的话,岂不是把国家路权相让于民了吗?”
陈敬东不以为然,后道:“铁路,不管它属于民间还是政府,只要它在这国家的土地上,那么它就是属于这个国家的。”
李鸿章一听,暗自的沉思起来,而这个时候,盛宣怀也说道:“那依陈大人之见,我大清是否也可以行此事。”
陈敬东脸色黯然,道:“目前,即使朝廷准修建铁路,但是,要是让民间修筑的话,恐怕不太可能。
一,朝廷对于筑路,即使同意了,那会为了朝廷的颜面和为了控制铁路而一手包办,断不会把筑路权下放。
二,举办铁路所费巨大,所需要的时间也久,动辄数千万两白银,十余年之久,要收回成本,极其顺利之下,也至少需要数十年。我大清的各地商家资产就算颇丰也不可能承担。”
盛宣怀又道:“那如此的话,我大清要修筑铁路,单单靠朝廷的话,岂不是数十年都无法完成。”
陈敬东这个时候却道:“其实不然,举办铁路不可单靠民,也不可单靠朝廷。唯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