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富榜第83名:格林柯尔顾雏军
年龄:44
出生地:江苏扬州
教育:硕士(天津大学,动力工程系),本科(江苏工学院,热能工程系)
主要公司:格林柯尔控股,顺德格林柯尔企业(www.greencool.hk)
公司总部:香港
上市情况:香港创业板-8056格林柯尔科技(2000年7月),香港-0921广东科龙(2002年4月),深圳-000921科龙电器(2002年4月),深圳-000521美菱电器(2003年5月)
主要行业:制冷机和冰箱
财富:10亿元
格林柯尔公司格林柯尔公司因其产品具有的高效节能和直接替换的特点,已成为一家生产及销售新型无CFC制冷剂的专业公司,足跨欧美亚三大陆,拥有十几家大型分公司的跨国企业。1995年,格林柯尔投资5000万美元在天津建成年产1万吨的环保制冷剂生产基地。该基地是亚洲规模最大的无CFC制冷剂生产基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自动化设备及质量控制系统。1993年加拿大格林柯尔公司在多伦多成立;
1995年美国格林柯尔公司在华盛顿成立;
1995年马来西亚格林柯尔控股公司成立;
1996年格林柯尔亚洲公司在香港成立;
1997年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成为亚洲最大的环保混合制冷剂生产厂;
1998年北京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
1998年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深圳)有限公司在深圳成立;
1999年海南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海口成立;
2000年湖北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武汉成立;
2000年香港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股票名:GreencoolTech.,编码为08056,共发行10亿股。
2001年格林柯尔(天津)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
2001年格林柯尔(上海)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
成功缘于实力:节能与环保
随着淘汰氟里昂保护臭氧层的世界性的环保活动的迅速发展,随着世界各国实施《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按照一定的时间表分期淘汰氟里昂的进程,制冷行业面临着挑战,成千上万的制冷空调设备不得不放弃沿用了半个世纪的氟里昂。就是这些环保举措,导致格林柯尔公司在全球迅速发展。
成熟的产品必将造就成功的企业
1994年,ASHRAE(美国暖通、制冷和空调工程师学会)--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是指定的唯一负责制冷、空调方面的国际标准认证组织,格林柯尔制冷剂获取了ASHRAE标准中的两大系列国际编号即R405系列和R411系列。
自从格林柯尔制冷剂拥有了国际制冷行业的"R"系列编号之后,国际制冷市场更真正为她敞开了大门,格林柯尔也从此开始由一个成熟的产品走向了一个成功的企业。
首选替代品的资本--高科技产品
格林柯尔的成功,是由它的产品本身所具备的高科技水准与优点所决定的。
格林柯尔推出了具有环保、节能、直接替代三大特性的制冷剂,针对性地解决了现有设备中的氟里昂如何替换的难题。例如环保方面,格林柯尔制冷剂温室效应系数低,可以替代绝大多数的氟里昂制冷剂R22、R12、R502等;在节能方面,它能使机组节能省电10%--25%,更重要的是格林柯尔公司首创了氟里昂替代领域的"dropin"(直接注入)或"addin"(随时添加)概念,意思是直接注入就可使用,不需要更换制冷设备的任何零部件。
"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使格林柯尔制冷剂成为氟里昂替代品中的明星。
纵观制冷剂发展变革的历史,每一次制冷剂大的变革都促使制冷、空调设备的效率提高。作为氟里昂制冷剂的成熟而长期的替代品,必须能够使制冷、空调系统在高效率的条件下运行。这一方面可以使用户的耗电量减少,运行费用降低;另一方面可间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格林柯尔制冷剂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直接注入"也是格林柯尔制冷剂的一大特点。格林柯尔制冷剂所独有的与原来的润滑油完全兼容的特点,使其成为唯一不需要更换任何原有制冷设备、不做调整就可投入使用的制冷剂,这一点,避免了因制冷剂替换造成的的巨大设备浪费而给用户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这一优点,尤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对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能力等多方面的限制,政府和制冷、空调用户迫切要求能够直接补充的制冷剂。只有这样才能在无需增加额外投资的情况下,解决在发展中国家的氟里昂替代问题。
先进的经营理念企业的活力之源
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成功,也是格林柯尔人没有想到的。回想成功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几个方面:一,严格执行"零风险、零成本"的销售策略;二,构建以北京、湖北、海南为中心点的销售、维修一条龙制冷专家级的服务模式;三,响应国家政策,并受到政府大力支持。
成功的营销策略
"零风险、零成本"的销售策略特别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它的内容是:格林柯尔免费为用户替换旧制冷剂,由于用格林柯尔制冷剂替换后,能产生15%--25%的节能效果,用户只需要将由此而产生的6到10个月的节能费作为工程改造费用即可,即格林柯尔只收取用户节电费,而不额外收取其它任何费用。为了进一步消除用户对"替换新制冷剂风险"的顾虑,格林柯尔集团在保险公司为用户投了"产品节能险"和"设备保证险",即:如果更换格林柯尔制冷剂后,节能未达到10%,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负责赔付客户所有发生的费用并可以要求换回原来的制冷剂:由于更换格林柯尔制冷剂而造成任何设备损坏,中国平安保险公司交全额退赔用户一切损失。
在短短的时间内,格林柯尔已经成功地实施了众多例制冷设备的节能改造工程,其中包括北京翠微大厦、摩托罗拉中国总部等。
绿色制冷专家级的服务模式
为能使销售、服务做到一条龙的模式,格林柯尔集团利用本身拥有的数百个高级工程师的人力资源,在武汉组建制冷专家培训基地,对那些有专于环保产业的人们进行全面的技术培训并统一服务水准。
在此基础上,格林柯尔旨在组建一个辐射全国范围的中国授权工程单位网络。利用格林柯尔的制冷技术为依托,建立一个遍布全国的以所有制冷设备为服务对象的授权商网络体系。使那些有志于开发中国环保产业,并向格林柯尔集团申请并获准取得格林柯尔授权代理商或经销商资格的人,并招收原来加装氟里昂制冷剂的小作坊,加以培训后来承做5匹以下的制冷设备的生意。
1998年,格林柯尔制冷剂被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为国家环境保护最佳实用技术推广计划项目A类的技术产品。
中国无氟化进程的脚步一天天加紧起来,各地也纷纷攘攘地为争做中国的无氟省市而努力。他们在几度调查研究之后,最终决定使用格林柯尔制冷剂。
1999年,海南省政府发布省政府令,格林柯尔制冷剂做为海南生态省无氟化进程的首选替代品。在海南开车的人对格林柯尔制冷剂都赞不绝口,用上格林柯尔制冷剂后,降温速度快,冷量比以前提高很多"。
1999年,湖北省发文,由格林柯尔制冷剂做为强制淘汰氟里昂,实现提前替代的指定的制冷剂。
2000年,天津市政府下达文件,明确规定将天津格林柯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作为天津提前淘汰氟里昂的技术依托单位,负责天津工业及商业用制冷设备、汽车空调和家用冰箱、冰柜、空调替代氟里昂制冷剂的技术人员培训,并指定格林柯尔制冷剂作为天津淘汰氟里昂的首选替代品。
除此之外,随着中国无氟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省市还陆续将格林柯尔制冷剂做为建立无氟城市的首选替代品。
格林柯尔公司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与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
格林柯尔公司多年来还从技术和资金上支持地方省市的氟里昂淘汰工作,并获得地方省市政府的信任。这信任是投资商看好格林柯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股票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格林柯尔能在香港创业板上市的成功原因之一。
作为一家国际知名环保企业,格林柯尔公司十分注意环保知识公益普及宣传工作。每年都斥资上千万元用于资助公益环保宣传活动。
1998年9月16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格林柯尔公司与国家环保局、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联合施放科学探测气球,检测北京上空臭氧浓度值。
1999年1月23日,格林柯尔公司在广东惠州放飞了3万立方米的世界最大的臭氧层科学探测气球,证实了我国南部上空的臭氧储量,比中纬度的北京地区上空臭氧含量低20%左右。
随后,针对中国西藏出现臭氧层低谷的情况,又资助中国科学院专家对中国西藏臭氧层分布情况进行科学考察。
"为了对中国臭氧层保护事业作出切实贡献,格林柯尔集团愿以实际行动,以先进的技术、雄厚的实力,为各地方环保部门无氟化进程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是格林柯尔的宣言。
在本世纪第一个环境日来临之际,在环境工作中占重要位置的无氟替代工作再一次走到一个阶段性的日子。
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克劳斯?托普弗先生在来中国访问时,对于中国的评价是:中国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上是一个重要国际伙伴,体现在各种环境公约与机制的谈判上,中国是个重要的推动力量,如在臭氧层保护方面,中国起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环境署很愿意与其合作。
这是国际环境人士对于我国无氟替代工作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我国努力环保工作的报答。
总结我国几年来在无氟替代方面工作卓越成效的几省市,他们的经验中都有一个相同点是,选择了一个环保、高效、节能,而且可以dropin(直接注入)的直接替换的制冷剂及生产这种制冷剂的公司来做技术支持。
这家公司的名称是:格林柯尔,名字是英文green(绿色)和cool(凉爽)连起来的直译。
着眼于巩固中国的冰箱市场,顾雏军利用其私人拥有的投资公司,在过去的两年中收购了两家上市的冰箱生产厂家。格林柯尔(上市)去年的销售额降低到3.2亿元(2001:5.5亿元),上市公司有800名员工。顾雏军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与同时代的很多人一样,他也经历文革时期上山下乡的岁月,之后得以进大学学习。因为预见到了环保节能冰箱的发展前景,他在1988年开始创业并将市场开拓到英国和美国。顾雏军正打算进军空调业。
从格林柯尔香港创业板上市到收购科龙,一直以来,媒介、学界对顾雏军的怀疑未见消停。生活在质疑阴影中的顾雏军不改初衷、我行我素,继收购国内企业亚星客车、ST襄轴进军汽车产业后,再次收购欧洲汽车配件公司和汽车设计公司,得以打通客车从设计到零部件再到整车生产的整个产业链。
2001年底,顾雏军控股科龙电器。2002年对科龙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民营化重组改造,使公司迅速摆脱困境,当年扭亏为盈。2003年5月,顾雏军收购了美菱电器20.03%的股份。2003年11月,顾雏军收购亚星客车60.67%的股份;2004年4月,收购襄轴股份29.84%的股份,标志着格林柯尔进入汽车制造和配件行业,公司发展又迈进了新的阶段。
1959年生于江苏泰县。
1975-1977年上山下乡,在泰县农村劳动,
1981年江苏工学院动力工程系本科毕业,
1984年天津大学热能工程系研究生毕业,
1985-1988年天津大学热能研究所从事科研,
1988年9月发明格林柯尔制冷剂,
1989年下海经商,
1990年在英国成立首家分销公司,
1993年业务拓展至美国,
1995年成立格林柯尔中国有限公司(在天津建立制冷剂厂),
1996年在美国从事一起企业收购成功,
1998年在北京和深圳成立格林柯尔工程公司,
1999年在湖北和海南成立工程公司,
2000年7月格林柯尔在香港创业板上市,
2001年10月收购科龙电器,
2003年6月顾雏军拥有全资股份的顺德格林柯尔成功入主上市公司美菱电器,成为其控股一大股东,
2003年12月顾雏军宣布出资4亿余元入主亚星客车。由柳洪平创建。
中新网1月30日电(记者孙建驹)广东佛山市中院今天对格林柯尔系掌门人顾雏军案一审作为判决,顾雏军因虚报注册资本罪、违规披露和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挪用资金罪被判10年有期徒刑(腾讯科技注:应为被判12年执行10年),并处罚款680万元。
同案被告曾俊洪被判无罪,包括顾雏军在内的另外8名被告均领刑。
2005年7月底,包括顾雏军在内的9名科龙及格林柯尔高管被警方控制,随后因涉嫌虚假出资、虚假财务报表、挪用资产和职务侵占等罪名被警方正式拘捕。该案于2006年11月和12月两度在佛山中院开庭审理。
顾雏军的“制冷帝国”科龙系垮台了,这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资本市场上就一直上演着这种制造神话,又毁灭神话的故事。
有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曾经风光无限、雄心勃勃的顾雏军如今身陷囹圄,外界对此人依然无法盖棺论定。
自2001年第一个冬天,顾雏军主宰了科龙。2002、2003、2004,直到2005年秋天,顾雏军一直也无法摆脱那个紧随他的漫长冬天。一年有四季,有春夏秋冬,四年的冬天岁月,这就是曾经主宰拥有了财富,却始终无法摆脱资本冬天的顾雏军。
空调业鏖战正酣时,科龙与它今日的东家海信也曾针锋相对过。如今,科龙易主海信。
科龙的宿命
10月21日,科龙电器发布公告称,已于17日收到的《行政处罚事先通知书》,有消息称,证监会即将公布长达13页的行政处罚书,王国端、徐铁峰和顾雏军主政期间的几乎所有董事会成员,依据证监会认定的行为和责任,都将被处以3万元到20万元不等的罚款。
对于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东方高盛首席分析师冀书鹏摇头不已。他说:“科龙连续出事,固然与科龙的高管、董事会的权力分配机制有关,更为重要的则是当地政府自始至终的非市场行为。”
即使是潘宁时代的高速发展时期,科龙也深受当地政府主导和干预的影响,当时的顺德容桂镇通过容声集团控制上市公司科龙,集团和政府实为一体(共用一套领导班子)。
据了解,当时政府官员领取双份收入,其衍生的大批关联企业挂在容声集团旗下,上下游通吃,导致科龙成本增加,在2000年后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成本高企的科龙出现连续巨亏(2000年亏7亿元,2001年巨亏15亿元)。
2005年早些时候曾参与“倒顾”的律师严义明告诉媒体,更为严重的是,业绩最好的科龙被当成了“取款机”,当地政府控制的大股东容声集团占用科龙的款项居然高达12.6亿元,双方巨额的关联交易也令人瞠目。
有消息人士指出,当时的董事会成员对没有进行应有的信息披露负有责任。
对于巨额的关联交易和资金占用问题,曾在科龙电器担任营销副总裁的屈云波告诉本报记者:“对于中国早期的上市公司,类似现象比比皆是。”他指出,当时很多大股东将部分资产上市融资,之后便像拿自己孩子的钱一样挪用上市公司的资金,这都很正常,但政府不是企业,其非市场的行为最终导致了科龙的衰败。
在科龙陷入巨亏后,面对众多有实力的求购者,容桂镇政府选择了当时年销售额只有330万元的格林柯尔,而且科龙20.64%股权的转让价格只有3.48亿元。
为了避免巨额关联交易的曝光,容桂镇政府与顾雏军达成偿债协议,格林柯尔收购款3.48亿元用以偿还容声欠科龙的款项,而剩余的9.12亿元债务则由容声集团以科龙、容声的商标和当地一块39.9万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来冲抵,自此双方钱银两讫。
然而作为资本运作者的顾雏军在入主科龙后,除了压缩采购成本外,实际经营难有突破,却连续几年通过虚增利润和收入等方式挪用科龙资金,科龙重新陷入困境。
冀书鹏指出,在出售科龙股权后,按道理当地政府已经丧失了法律上对企业资源的支配权,应该退出对企业的干预,然而科龙依然摆脱不了被操纵的命运。
即使2005年5月证监会开始对顾雏军的调查后,当地政府首先想到的接受科龙的居然是当地的两家资金实力并不雄厚的小家电企业――东菱凯琴和万和。
冀书鹏指出,选择当地企业的主要原因,应该是当地政府希望能够找一家知根知底的,形成“默契”的企业。
在海信入主后,科龙此前的一些问题会否暴露?冀书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他认为,海信作为外来企业,首先必须依靠当地政府的支持,才能玩转科龙;其次,海信必须依靠科龙原来的产业网络资源,以及上下游庞大的供应商网络,所以海信不可能去揭露那些陈年旧账。
科龙的宿命在顾雏军入狱后已经注定,那顾雏军的劫难又始于何时?
顾雏军的劫难
2000年,顾雏军通过格林柯尔在香港上市攫取到第一桶金之后,开始其在中国制冷行业大肆并购的5年历程,到如今被捕入狱,真可谓“其兴也勃,其败也忽”。
2005年,46岁的顾雏军留给人们的是他黯然神伤的表情,一副大眼镜,手托下巴无尽愁楚。
顾雏军是一个从来只跟着自己感觉走的人,别人反对也不行。身边的人在他出事之后,将原因归结为“他很聪明,但他的性格太差”。这也许与他以往的经历有关。
1980年代末,顾雏军在天津大学留校,他醉心技术攻坚,一心搞自己的制冷剂。以至日后即使成为科龙的大老板时,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也随时可以找他沟通技术问题。
也就在1980年代末,知识分子经商大热,顾雏军也和7个朋友凑钱利用自己的技术搞了“小康”空调。随后三年,由于物资紧缺,小康空调也火了一把,当年的同事估计顾雏军至少赚了1个亿,这成为顾雏军的第一桶金。
但在与惠州技术监督局的官司之后,顾雏军就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之外。
1990年代中期,顾雏军摇身一变,头顶“500美元打拼海外”、“顾氏热力循环理论”的光环重返国内家电舞台。与此同时,其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十余家以格林柯尔打头的公司。随后,顾也在天津注册了格林柯尔制冷剂(中国)有限公司。
回国后的顾雏军成功地将格林柯尔在香港上市,并筹得资金5亿多港币,这为他在国内家电舞台大展拳脚提供了一块垫脚石。
2001年10月,顾雏军打败众多国际企业后来居上收购了科龙电器这家家电巨头。当时业界普遍认为,“科龙电器”的国有资产是被低估的,顾雏军的钱也来历不明,顾雏军并不具备收购能力。
取得科龙控制权的顾雏军最初是想实现自己的产业梦,为此他在冰箱的上下游产业进行了一系列并购。
2003年5月,收购美菱电器20.03%的股权,与此同时,连续收购吉诺尔、上菱电器、阿里斯顿、中山威力等非上市企业,而这主要是为了整合自己的产业。
但是他的步伐并没有就此止步,顾转而开始跨行业收购。2003年开始,为业界熟晓的顾氏收购不断爆出。2003年12月,顾斥资4.18亿元收购亚星客车60.67%的股权,2004年4月,以1.1亿元收购位于湖北的襄阳轴承29.84%的股份。
也正因此,顾雏军有了资本玩家的称号,而他自称却是资本运作的小木匠。
至此,顾雏军拥有四家A股公司―科龙电器、美菱电器、亚星客车和襄阳轴承,一家香港创业板公司――格林柯尔科技。五年内,顾雏军的格林柯尔系横跨制冷剂、冰箱、空调、汽车四大产业。
顾雏军的迅速成功是因为他采取了一种以战养战的方式,这种方式的一个核心环节就是银行的支持。
7月末,顾雏军对媒体说,“银行不给贷款,所有企业三个月全部会死。”但恰恰是舆论的压力和证监会的调查行动击垮了银行对顾雏军的信心。
2005年4月27日,科龙电器发布预亏公告,全年预计将亏损6000万元。而半年前这家在顾雏军控制下的公司才宣布,科龙电器持有资金为34.44亿元,净利润约2.06亿元。巨大的反差引起外界舆论的强烈质疑。
而真正让顾雏军坐立难安的则是5月份,广东、江苏、湖北、安徽四省证监局就有关格林柯尔涉嫌挪用科龙电器资金事件,展开联合调查。证监会自去年德隆事件之后就开始关注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收购的行为,顾雏军这一次成为重点对象。
2005年5月份,以往的巡检变成了立案侦查,这恰好赶上了空调的销售旺季,业界开始不再信任顾雏军,供货商威胁科龙还款,否则停止供货。银行也开始只收不贷。
2005年7月8日,科龙三位独立董事提出辞呈。7月11日,持有100股的小股东上海律师严义明提议召开科龙电器临时股东大会,罢免董事长顾雏军。“倒顾运动”通过媒体的传播轰轰烈烈地展开。
2005年7月29日,科龙的几个副总一下子全打不通顾雏军的手机了,他们突然意识到正在北京的顾雏军“出事了”。
现在,顾雏军一手打造的科龙系已经易主,人们已经很难揣测这位身在监狱中两鬓已灰白的资本狂人的心情变化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