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一听,喜出望外连忙道:“快平身,是不是大师已经准备好了呢?”
“微臣不知,但大师是这样让我来请皇上的。”
不用说了,这一定是准备好了,筹划了那么多年,甚至疏忽了燕王的进攻,而导致现在的局面,原本以为还没准备好,自己正要封地宫,与灵儿长眠于此呢!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
允刚喜上眉头很快就沉下脸,一旁伺候的小城子看出了新帝的担忧,小声在旁道:“皇上是不是担忧出不了宫?”
漠然一笑:“知我小城子也。”宠溺的拍了拍他的肩。
小城子受宠若惊开始泪眼模糊道:“先皇驾崩前,跟皇上说了什么?皇上可曾记得?”
经一提醒,允如梦初醒,“快!快进御书房!”
当允来到御书房前面的时候,正好百官在推举兵部尚书齐泰、太学东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二人要去晋见建文帝。皇上的突然到来,令毫无准备的百官有点慌乱,只能慌忙跪下行礼齐呼:“臣等参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黄子澄上前一步,奏道:“皇上,应天城城小人少,难以持久,臣等冒死叩请皇上突围,臣等愿为先锋,誓保皇上皇后平安。”
众臣齐道:“誓保皇上皇后平安!”
齐泰不等允开口,接着说道:“皇上!皇上如能成功脱困必将大振我军声威,其时皇上以大明正统为名。振臂一呼,天下臣民必然云集响应,其时再行讨伐叛逆,反攻应天,必然成功,臣等叩请皇上以天下为重,率领应天军民突围!”
众臣齐道:“臣等叩请皇上以天下为重。率领应天军民突围!”听到大臣们地话。允不禁又开始泪眼模糊了。或上天要他当一个亡国之君太过残忍了。然而此刻他心里欣慰已经多过悲伤了。是地。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地呢。他有一群始终忠心耿耿地大臣。他还有什么可遗憾地呢?
他走过去。轻轻地扶起齐泰和黄子澄。既像是对着他地大臣们。也像是对着自己地老朋友说道:“各位爱卿。朕心知卿等一片忠心可对日月。朕亦相信各位爱卿为保朕地性命不惧焚身碎骨。但朕既为汝君。朕亦当为汝等着想。且不说突出应天后。大师是否可以做到朕所期望地。单是眼前想要突破应天城外重重包围已属不易。如汝等牺牲大半只换得朕苟存片刻。朕实在于心难安。且如今兵祸已四年有余。百姓悲苦。朕实不愿再见百姓流离。生灵涂炭。朕当初决意削藩。想地是一统皇权。想地是大明长治久安。今诸王俱灭。只余燕王。朕虽没能成为一统皇权之君。天下却会尽归燕王之手。燕王兴兵叛逆固然不对。然其终为朱家子孙。如大明能由此一统。谁做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各位爱卿。当日皇太祖驾崩之时传与朕一幅皇宫秘道地图。朕已决意由秘道而出。与惠盛大师见面。从此天涯海角。朕希望你们能平平安安终其一生就好。卿等亦各自回家去吧……”
黄子澄听完允地话。流着泪跪下道:“皇上。臣自入朝以来。一直郁郁不得志。及至皇上登基。方有一展抱负地机会。古语有云。士为知己死。女为悦己容。臣堂堂七尺男儿。岂能弃君而去?既然皇上已然决定离宫。请恩准臣一家相随。以便路上待奉皇上!”
其余众臣听到黄子澄如此说。均拜倒齐道:“臣等愿追随皇上。”允有见及此。叹了一声。说道:“好吧!众卿家平身。请各自回家收拾齐全。今晚三更天。咱们君臣就一同离开应天吧!”说完走进了御书房。
当晚三更时分。当允和唐齐来到御书房前面时。现那里密密麻麻地已经全是人了。允皱皱眉。心里开始担心此次离宫地事情了。这么一大群人。不可能逃过燕王军队地追捕。安全离开皇宫。还真是疼。
此时。黄子澄满头大汗地跑过来。对着允跪下说道:“皇上。皇宫禁军宫女太监耳闻皇上即将离宫。很多要求要追随皇上。无论臣如何劝说。他们就是不听。请皇上定夺。”
允心一软,叹了口气,来到众人前面,众人齐跪下行礼:“臣等参见皇上。”
允开口道:“各位爱卿,应天城破城在即,朕如今已是亡国之君,然而承蒙各位不弃,至今仍愿追随左右,朕万分欣慰。然城破之后,天下尽归燕王之手,如此庞大的队伍将难有容身之所,也恐大师无法完成。各位宫人就留在宫里吧,燕王虽是叛逆,但总不至于为难汝等。”
等到黄子澄拟诏完毕,建文帝问齐泰道:“齐卿家,各卿家家眷几何?!追随禁军及宫女太监几何?”
齐泰略略统计一番,答道:“皇上,众臣家眷合计四百又五十人,禁军三千,宫女太监七百有余。”允听到这里有点心苦,这么庞大的队伍,能隐姓埋名才怪。不过他们忠心一片,也实在不忍他们留在此处到时玉石俱焚。只能带着他们先逃出宫去了,其时再各奔东西吧。他心下打定主意,对齐泰说道:“好!如此,起程吧!”
允用了多少个多时辰才按着地图找到了朱元璋说地密道。又用了一个多时辰,离宫的队伍才完全进入密道。进入密道以后,允下令,破坏密道入口,而外面的宫人已经开始火烧入口的宫殿,这样就再也没有人知道关于密道地事情。
一个时辰后。率军在前面探路的齐泰来到允面前说道:“皇上,按照地图指示,臣已现宝库所在。”
“哦?”允及文武百官随着齐泰来到一扇巨大的石门面前,齐泰唤来几个禁军,按着地图所写地方法命令他们缓缓打开大门。随着一阵刺耳的“吱吱声”,久没开动地大门终于推到了一边。
等到大门完全打开以后,一阵耀眼的金光把整个密道照得如同白昼般光亮。大门后面地允及文武大臣等到眼睛适应这种强光,看清楚里面地东西后就全愣住了。大门里面那个高三米。长二十米,宽二十米地巨大空间里居然堆满了金黄色的金砖,而在密室四周有几十箱正散着巨大地光芒地珠宝,强光经过金砖的反射后落入允等人的身上。犹如他们也成了黄金般闪闪光。
这么多的黄金就算是贵为皇帝的允看到也感觉喉咙有点干,它地总价值恐怕比大明开国以来数十年财政收入加起来的总值还要多几倍。
允总算明白朱元嶂临死前为什么说密道里有“可使大明帝君东山再起之资”了,的确,如此多的黄金,恐怕是蒙古人四处征伐、搜刮而积聚起来的巨大财富。有如此巨大的财富作支撑的话。就算本来贱如一个乞丐,也未必不能一统天下。
可是如今地允已不想再打仗,四年有余的兵戈,早已使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如今燕王已入主应天,天下已尽归其所有,天下一统在望,他建文帝只想天下百姓能安定生活。而惠盛大师不出意外地话,他将在那遥远的国度。
允虽是如此想。但是他地大臣们可就不是如此想了。看到如此多的黄金,齐泰早已激动不已。他对着允跪下,用有点颤抖地声音说:“皇上鸿福齐天。如今得此宝藏必能产除叛逆,一统四海。天下幸甚,百姓幸甚矣。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其余众人也一并跪下叩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允苦笑一声,上前扶起齐泰对着众人道:“朕得此宝库确实幸甚,但如以此为资与燕王再起兵戈,天下百姓未必幸甚。各位爱卿,朕深知尔等情愿追随于朕,对朕忠心耿耿,朕倍感欣慰,但此一来,势必引来燕王追捕,朕不愿与之再此兵戈,亦不愿尔等为此丧命。此处黄金就赐予各位吧!无论文臣武将,禁军兵卒,宫女太监,均按官职大小赐予金铂。出此密道以后尔等就各奔东西,隐姓埋名,过你们的日子吧!”
众人听闻允如此说,不禁微微有点愣。虽然心里不太情愿,但皇命如此,只能叩头答道:“是,皇上。”黄金分予各兵丁奴婢后,安排他们地藏身之所,带着文武百官顺着通道出了宫。出宫后,各自遣散,允身边只带二十几名亲信前往惠盛大师的安身之所而去。
而此时,应天守将朱景隆打开金川门迎降,燕王朱棣最终取得了“靖难之役”的胜利。兴高采烈的朱棣率领大军进入应天城之后却现,朱允及一部分大臣,文武百官,全失去了踪影。而在宫殿一处燃起了熊熊大火,脸色一变,失声令下:“快救火!”
熊熊大火,滚滚烟尘,点点火星席卷而上天空,仿佛带走了一切恩怨,带走了洁净的灵魂……
由于火势巨大,这一座金碧辉煌的皇宫已经烧成灰尽。
一名将士来报:“殿下,因火势太大,整个宫殿已经毁于火海,没有一个生还,也辨认不出谁跟谁。”
朱棣一听,怒上心头,一脚揣开来人:“什么?一群废物!快下令,全面搜寻皇上皇后。”
来人一个惊讶,没敢多说什么,马上退了下去。一旁的郑和倒是露出了笑容,这是他自从跟了朱棣那么久以来,第一次在众人的面前高兴的笑容。他凑过朱棣的耳边道:“殿下,何必动怒?宫殿烧了那不更好?这样你就可以说你救驾来迟,皇上已经葬身火海,那你不就名正言顺的登上宝座了吗?至于你的皇帝侄子与灵儿,我们可以事后再慢慢寻找。就不信,作为天子,连寻找俩个人就找不道。”
经这一提醒,朱棣也变了一个笑脸马上按此办理。
燕王朱棣开始地毯式地寻找允和灵儿,可是一无所获,不但如此,连伺候皇帝皇后的贴身宫女与太监都毫无踪迹。抓来了太监宫女询问了皇后是否已死,最后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这样朱棣就纳闷了。既然已死,为什么没有向外宣布,也没有墓葬,顿时感到里面一定有什么大家不知道的事情。这样使朱棣更加的想要找到他们俩。
由于翻遍了整个皇宫都寻找不到俩人的踪迹,他们就好像是人间蒸了一样。朱棣为了不留下“杀侄夺位”的骂名,只好在现那具烧焦地尸体时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出兵只是为了“清君侧”,并不是为了当皇帝。为什么你要死。几日后,以天子之礼安葬了这具尸体。
朱棣也顺理成章的登上了皇位,次年改元永乐(14031424年)。朱棣正式成为大明第三位皇帝,后人所称他为“明成祖”。
至于明惠帝朱允的失踪或逃亡,以及其身世之迷,坊间广泛流布,众说纷云……
有一说明惠帝朱允是“出亡为僧”了。
他剃了头。换上僧衣,带着九个人来到太平门内的鬼门。鬼门是内城地一扇小门。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朱允一行出了鬼门。只见水道上停着一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老僧。老僧向朱允叩称万岁,快速带他们君臣一行上船。于是建文帝便削为僧。像朱元璋当年一样,当和尚云游四方去了。
还有二说是漂洋出海,不知所终。
有传言建文帝泛舟出海,去了南洋,并在某个小岛上过着自食其力的恬然隐居生活。当时中国去往南洋的人很多,据说张士诚失败后,他的一些部下就逃往南洋,拓荒移民。近人有人考证建文帝避难泉州开元寺,并在开元寺扬帆出海,最终隐居印尼苏门答腊岛东海岸,然而没有更多的证据,仅仅是猜测而已。
不管有什么样地传言,朱棣在有生之年不断派人四处寻找,后来派郑和下西洋就有寻找朱允文的目的。他还专门派户科给事中胡分在穷山僻壤、市井城镇搜寻了16年之久。
有三说是北京西山说。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和郑晓《吾学篇》中,记载有正统七年,建文帝因年纪已老,就到广西思恩州官府,自称是建文帝。当地官员急忙上报朝廷,将其送至京师。朝廷派老宦官吴亮前去辨认。建文帝一见到他就叫出了他的名字,吴亮否认。建文帝又说当年他进膳时,扔一片鹅肉到地上,吴亮像狗一样趴下去吃掉。吴亮听后伏地大哭,回去后就上吊死了。建文帝被迎入宫内,老死于宫中,葬于西山,不封不树。
有四说是江苏吴县说。胡分在民间秘访了16年之久,在朱棣临终前一年的一个晚上,忽听胡分求见,于是朱棣在卧室中单独如见胡,胡报告说已经访到建文帝,说他确实削为僧了,躲藏在江苏吴县的普洛寺内,已经一心向佛,无意复位了。后来明英宗朱祁镇将已经老了的朱允文接到宫中养老。《文汇报》地记徐作生亲自到江苏吴县去考察,现了建文帝出亡时遗留下的一些遗迹、遗物,并结合文献资料,认为建文帝当年藏于吴县普济寺内,不多久姚广孝归隐禅寺,在姚广孝地监护下,建文帝隐藏于穹窿山皇驾庵,直到1423年病殒于此,葬于庵后山坡上。这也自成一说。
有五说是四川望京寺说。有人则认为建文帝在四川平昌佛罗寺躲藏过,并病逝于此,葬于寺后山坡上。建文帝之所以选择佛罗寺,是喜欢这里偏僻难寻,不容易被现。因他常常面向京城的方向暗自哭泣,后人就把佛罗寺改称望京寺。
另外,近几年有人自称建文帝后人,献出《让氏家谱》,称建文帝通过地道逃离南京,假扮僧道,云游各地,后隐居于武昌,死后就葬在武昌洪山。笔注意到金陵晚报地报道:南京有线电厂退休工程师让庆光老先生带着一本保藏多年的《让氏家谱》找到记,翻开家谱,让先生告诉记,建文帝当年并没有**死,而是逃出南京,改名让銮,在湖南湖北一带定居。世代繁衍生息,让庆光先生本人就是明建文帝地十五世孙。至于为什么建文帝出宫隐居民间后,改姓为“让”,更名为“銮”,让庆光解释说,建文帝认为自己是逊位退国让出江山的,所以改名“让銮”,是让出了皇位地意思。当然,这一说法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
对建文帝出亡谜案的解释、传说、附会决不是上面列出的几种,有许多凄美的故事在许多书籍、口头上流传开来,而且也必将流传下去。当然,建文帝的结局到底怎样,谁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这成为了中国古代的四大悬案之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