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五章 双龙相争A


本站公告

    朱元璋在世时,朱元璋生性多疑,喜爱杀戮,严政伴随而来的是凝重的政治气氛和君不信臣,臣过于怕君的局面。**-**他善武,看不起文官,在修定之时,甚至规定文官不可以封公侯.这造成文官的地位非常低下,轻易不敢议论国政.而对武官特别是和他一起开创帝国的功臣,他又非常忌惮,称帝不久就大肆残杀功臣.这种做法的直接后果是无论文臣或武将全都人人自危.大臣们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环境里,一旦异变出现,朝中重臣,文武百官恐怕没一个能与大明共渡难关的.

    除了严政,朱元璋的另一个政策更令得后世大明中央皇权面临巨大的挑战.

    洪武年间朱元璋先后于洪武三年(1370)、洪武十一年(1378)、洪武二十四年(1391)三次共封25人(二十四子和一个从孙)为藩王,分镇全国各地。他认为,“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今诸子既长,宜各有爵封,分镇诸国”。藩王的权势极重,拥有指挥军队的权力,朱元璋本意是要以藩王来确保朱家江山,但是这个政策在解决大明边防问题的同时却留下了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宗藩问题.如此做法将大明的后世之君置于异常尴尬的境地,皇令出不了都城,皇权不如王权,一旦藩王产生异心天下必将大乱,大明岌岌可危.

    朱允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峻性,但是苦于朱元璋还在,一直没能解决,朱元璋驾崩后,初登帝位的他,意识到必须立即改变这种情况。虽然,朱元璋去世当晚,他亲口教育朱要持严政,善待叔父,诚心诚意的去求待各藩王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保我大明千秋万代。永固天下,虽然后面还有如若他不肯,那就只有削藩王,保住江山。杀朱棣的口御,但是朱元璋尸骨未寒,就要他做出诛杀叔父血腥的事,满朝文武会答应吗?

    数月后。建文帝刚下朝正在御花园散步,一边走一边想着心事。

    就在今天在朝堂之上,他向满朝的文武大臣试探性放出要进行新政的消息。当然,他知道撤藩远比取消严政来得困难,所以对于撤藩。他只透露了要削弱藩王权利的可能,结果令他喜忧参半。喜的是对于取消严政,满朝文均持赞成地意见,忧的是对于藩王问题。大部份大臣都持反对意见,这说明藩王在朝上已经势力不小。

    想到这里。他不由轻轻地叹了口气,抬手唤过小成子:“传御膳房送三个人的点心过来。”小成子跪着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一会,点心送上。朱允闲来无事正坐在亭子里看着湖里的荷花出神地时候,忽然听到一个太监唤道:“兵部尚书齐泰。太学东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晋见!”

    不久,两个穿着整齐官服满脸惶恐一高一矮的中年人来到朱允面前三呼万岁跪下行礼,朱允等他们行礼过后才微笑道:“二位爱卿平身!”

    两人起身退到一旁,朱允又指着身旁的两张石凳接着说道:“两位爱卿方才下朝不久,想来并未用膳,坐下陪朕用些点心吧,”

    两个人着实有些受宠若惊,又很惊讶,自从皇后云霞后,这位新帝就很让人琢磨不透,息怒很难从他的脸上看出,忙跪下谢过皇恩,小心翼翼地坐下。

    他们二人是在下朝地路上被宫里地太监追上传旨晋见皇上地。此时正不知皇上召见自己有何用意。忽又听朱允说道:“二位爱卿是朝廷重臣,国之栋梁。今天朝堂之上,一番见解颇得朕心。只是如今朝廷之上。反对削藩甚多。爱卿可有实施之法否?”

    原来今天朝上对于削藩一事。大部份地大臣都持反对意见。就算不是持反对意见也基本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只有兵部尚书齐泰。太学东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表示赞成并详数藩王对大明地几大害处,深得朱允赏识。下朝后朱允苦思良久。对撤藩之事一定要拿出一个计策来不可。于是传旨两人入宫想听下两人有没有可行之法.

    兵部尚书齐泰抬起眼角偷偷打量了一下朱允。只见朱允正热切地看着他们两人。齐泰心想:看来皇上真地是决意削藩了。这可是我大展拳脚地机会。不能错过。遂站起身来跪在桌前出声道:“皇上此番新政臣有一策献与皇上想来此计定能促进新政地施行并降低新政施行其间地阻力。”

    朱允一听。忙说道:“哦?爱卿有何计谋且详细说来!”

    齐泰直直身子。继续说道:“皇上,太祖洪武皇帝所立之严政及藩王之制,在洪武年间确乃治国良策,实使大明内无盗贼之乱外无边防之患.然如今立国日久,人心思稳,太平初现。再延用旧制恐为不妥。皇上今初登大宝,理应顺应民意。废旧制而立新制。推仁政而弃严政。崇皇权而削王权。臣下以为新政推行之难。难在削藩。因此新政推行之初。实不应过早触及藩制。皇上可先行仁政,善予于民。待仁政推行以后,天下百姓富裕。四海归心。此时再渐行削藩之事,定能事半而功倍。”

    朱允听完紧皱着地眉头才微微舒展开来。虽然还不能达到我想要地。但以目前状况来看。算是可行方法。拍案笑道:“好!先仁政后撤潘!卿家此计甚好!朕明日即布告天下,推行仁政,卿家二人当为仁政推行树立榜样。”

    二人慌忙跪下拜倒:“是,皇上!”

    黄子澄见朱允对齐泰之言甚为高兴,思索一番,他知道朱允最想要地最终目的----除去朱棣。

    连日来,朱棣频频质问允皇后地下落,是死、是活?要是死了,葬于何处?要是没死,能否见上一面?等等此类追问,语气带着杀气。而朱允早已经对他杀灵儿之事狠之入骨,狠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作风,现在人都已经死了,连尸都不放过,心里暗暗偷笑,你找吧!就是让你把整个大明翻过来,你也不会找到她地,我也不会再让你伤害灵儿,就算是尸也不可以。

    黄子澄上前接着说道:“皇上!臣对削藩一事也有一计,请皇上明鉴!”

    朱允一听,高兴了。“哦?爱卿请说!”

    “是,皇上!众藩当中,以权势论,燕王为最。臣以为削藩之时应先削弱小之周、齐、代诸王,剪其羽翼。待时机成熟之时再削燕王,如此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想来削藩一事定然不难。”

    朱允听完哈哈大笑:“好爱卿之言实乃良策,待新政推行以后,朕当按爱卿之言进行!来,两位爱卿请起,坐下陪朕用膳!”心情大好得没话说。

    “谢皇上!”两人站起身来小心弈弈地坐下陪朱允用膳完毕,后一同向朱允告退出宫去了.几日后,建文帝在朝堂之上正式下诏实行新政,归结起来共有五点:

    一,结束明太祖朱元璋尚武的政风,将六部尚书升为正一品(洪武年间为正二品),大力加强文官在国家政事中地作用。

    二,大开科举考试,下诏要求荐举优通文学之士,授之官职。

    三,宽刑省狱,废除刚猛治国,乱世用重典,法外用刑的制度.

    四,平反冤狱,为洪武时期的一些冤假错案翻案,一批无辜的官吏得以恢复自由,被配远方的人也得以回到家乡。

    五,减轻赋税,减轻田赋明显重于其他地方的江浙地区的赋税.(这是当年朱元璋憎恨江浙地区的缙绅当年依附张士诚而采取的惩治措施。)

    数月后,同样是在御花园内的某处亭子里,一个中年人身穿红色官袍跪在朱允面前,面带笑容,对朱允说道:“启禀皇上,新政得到朝中大臣,天下百姓的全力支持,如今天下归心,皇上英明神武,实乃百姓之福!”正是太学东卿兼翰林学士黄子澄.

    座上朱允亦面露笑容,道“此非朕一人之功,爱卿与齐泰均为有功之人,待明日早朝朕当为尔等加官进爵。”

    黄子澄叩头谢道:“谢主隆恩!”说到这里,朱允突然又面露愁容,道:“如今新政推行顺利,不日将对藩王进行裁撤。然而朕与之终为朱家子孙,实在不忍因而宗亲相残,以致天下动荡,百姓流离,爱卿可有良策?”黄子澄明白朱允心里担心的是削藩过程中会有藩王造反,到时不但宗亲相残,更会危及大明江山,但黄子澄心里更明白,此时不除众藩,待众藩日渐势大,大明更有分崩离析的可能。

    于是他舔了舔干的嘴唇,回答道:“皇上勿忧,臣以为众藩虽远离京城,但正如皇上所言,终是朱家子孙,想来定会了解皇上苦心一片,实为大明的江山社稷着想。且兵部尚书齐泰近来苦心经营兵部,天下兵马大半已尽归兵部调令,纵有藩王乘机作乱,想来也必不成气候。皇上旦请宽心!”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