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设下狡兔三窟之计


本站公告

    董昭和其他宣诏的人一去就是两天。这两天里,刘协与众臣日夜苦捱。每天硬着头皮喝那种粥,真叫喝啊喝啊就习惯了,肚子饿狠了,还有什么东西吃不下呢?吃了两回才知道,这东西就是野生的高粱、粟米混在一起熬的。洛阳这一带,老百姓死的死、逃的逃,田地里也没人管,以前收获时掉落在地里的粮食颗粒自己发芽、生长、结实,与杂草混在一块。刘协与百官回到洛阳,就断粮了,百官只得到野外去采这些野生的粮食充饥,高粱米壳、粟壳就拿木头、石块舂开。这样做出来的粥,真正是纯纯的天然绿色食品,绝无农药、化肥、添加剂,可就是太TMD难吃!吃过了又太TMD不顶饿!

  吃是问题,睡也是问题。刘协倒还有一张龙床,虽然它是茅草上面盖了一匹粗麻布铺成的,只有五尺宽,但总有个地方躺着。刘协和伏皇后伏寿、董贵人董翠――也就是董承的女儿,晚上就猫在上面睡。百官就没有这好事了,只好苍天为被,大地为床,天天晚上看月亮、数星星,浪漫得浑身发抖。也有不少人去搂了一堆干草来,堆在墙壁边,晚上就往里一钻,权当被褥。这一吃不好、睡不好,体质不强的就生了病。刘协毕竟是现代人,平等观念那是比古人强了许多,实在看不下去,索性叫生病的晚上就在杨安殿里睡,虽然无床无被,能有个屋顶挡挡露水寒气也是好的。这些病了的倒是感恩不尽,一个个涕泪交流,山呼万岁。

  韩暹也时不时来捣乱,这家伙本事不大,野心不小。一直想趁杨奉、张杨在外的时机,从朝廷上弄个更大的官名,压过他们两个一头。其实刘协已经封他为大将军了,再往上还能封什么官呢?他要再加封,那杨、张二人又怎么封呢?如果惹起他们不满,倒霉的还是汉家小朝廷。这两天刘协与百官除了出去找吃的人,其余的人就成天呆在杨安殿,坐着养气辟谷,尽量不去招惹乱兵。韩暹耐不住,天天就直闯殿上大闹。刘协由着他吵闹,闭目垂帘,装死而已。百官们也装聋作哑,由着他指着鼻子痛骂。韩暹骂累了,见没人理他,气得一甩袖子走了。

  两天后董昭回来了。群臣翘首以盼,脖子都伸长了一截。见他回来了,大臣们群起嘘寒问暖,打听消息。董昭也不理他们,直趋殿上,禀报道:“陛下,大喜啊!那杨奉听了臣一番说辞,再看了信,果然深信不疑,当即同意如曹操有粮食送到,立刻让他进京。如今事不宜迟,迟恐生变,陛下宜立即下诏,请曹操进京。臣愿再为前驱,前住兖州宣诏。”

  群臣听了,喜出望外。当即就有人提议给董昭加官进爵,一番议论过后,照大家的意思,封了个符节令的官号给董昭,并委任他为朝廷的宣诏使,请他立即前住曹营宣诏。董昭得令,又立马起身东去曹营。

  这次董昭走了之后,群臣一个个精神百倍,而刘协却满腹心事。自己虽然到处请人进京,但是毕竟曹操近水楼台先得月,只怕还是他先赶到洛阳。果真就这样落到曹操手中,在那混吃等死?想到这他就不由得自怨自艾:老天爷把我丢到这个时代也就罢了,为什么还要叫我当什么狗屁皇帝。虽然在前世只是个农业大学毕业生,但是总还在社会上跑过几年生意,不当这个皇帝,总还能跑跑生意发点小财。当了这个皇帝,反倒是小命堪忧哇。这几天刘协天天在“龙床”上闭着眼想办法,最后终于下定决心,得未雨绸缪,早作安排,布下一个日后翻身的局。

  以刘协所知的曹操的精明,这个局不布得高度秘密只怕难躲过他的耳目。董昭离开的这天晚上,等到半夜时分,刘协咕哝了一句:“朕出恭去了。”便下了床。董翠迷迷糊糊地也要起来服侍,被他按了回去。刘协轻手轻脚地来到殿外,借着月光,找着了躺在屋檐下一处干草堆上的杨彪。轻轻地拍了他两下,毕竟是老年人了,杨彪睡得并不沉,一拍就醒了。睁开眼一看,杨彪慌忙爬起来。刘协不等他说话,便做了个噤声的手势,然后又做了个随我来的手势。杨彪满脸疑惑,又不敢开口问,只得随着走。刘协带着他来到一处无人的角落,四周只有虫鸣唧唧,并无丝毫人声。停下脚步,刘协让杨彪在一块稍为平整的青石上坐下,然后纳头便拜。

  杨彪被刘协的举动吓了一跳,忙站起来道:“陛下如何行此大礼?”

  刘协将他按坐回青石上,自己也找个干净点的地方坐下,然后道:“汉室失德,诸侯离心,朝廷上众臣也是死的死、散的散,如今剩下的就这几十个人。自阉宦作乱以来,老太尉您一直忠心耿耿,尽心竭力保护皇室,朕这个皇帝能活到今天,没有您是不行的。如今皇室正处于危急关头,朕有要事要托付给您,还需老太尉再多辛苦劳碌啊。”

  杨彪奇道:“为陛下尽忠,是臣子的本分。不过如今诸侯即将到来,艰难时刻就要过去,为什么陛下说是危急关头呢?”

  刘协道:“洛阳无粮,杨奉、韩暹、张杨三人只知劫掠,不知经营,对朝廷也是嚣张跋扈,全无供养的意思。下诏请诸侯来,乃是应急之策。最终朝廷落入谁的手中,尚在未定之天。但不管落入谁手中,如今朝廷穷途末路,势必不得不让他大权独揽,汉家朝廷始终不能摆脱危险。”

  杨彪道:“陛下之忧,也是老臣之忧。这几年,臣竭心尽力,希望能说服诸侯效忠朝廷,但无一例外,全是自私自利之徒,臣早已失望透顶。陛下忧心于此,想必有所图谋,臣恭听陛下谕旨。”

  刘协便向杨彪说出了自己的安排。请他联络几个信得过的大臣,不管朝廷最后落入谁手,找借口相继辞官,在杨彪的统一领导之下,先谋得一块地盘,培养一支忠于朝廷的势力。然后自己寻机脱离军阀控制,与杨彪汇合。

  接着,刘协又和杨彪讨论了细节。杨彪点了几个人打算要他们一起走,按刘协的意思,是有一点才干的都带走,一个也不留下最好。但杨彪再三劝说他不能让太多的人走,人走得太多最后掌控朝廷的诸侯会起疑心,况且人一多了就难以保证秘密不泄露出去,最后两人一起定下了张喜、冯硕、董芬、种辑等人。但这几个信得过的人都是文官,要出去打出一块地盘来,没武将怎么行呢?对这点杨彪倒是认为杨奉手下很有几个将才,如徐晃。刘协随即给他点明,一旦诸侯进京之后,杨奉大概在洛阳附近就呆不住了,务必不能让他手下的大将被别人笼络了,需得先下手为强,找机会争取多拉几个人走。特别对徐晃,一定要重点拉拢。

  但最难安排的是刘协和杨彪之间怎么联络,刘协可不想用“衣带诏”这样原始的手段。这几天他苦思冥想,打算用一个后世经常用到的一种密码联络手段。在一本书中按第几页、第几行、第几字编成分作三段的数字密码,只要两人共用这本书,即可实行信息秘密交流。刘协把这种方式详细交待给了杨彪,杨彪听了连连表示明白。一一交待完毕,刘协看时间也差不多了,忙和杨彪一前一后溜回去睡觉。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