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太学


本站公告

    三月,随着冰寒渐去,天气日暖,到处燕舞雀跃,草碧柳绿,正是大地生机盎然之际。举目而望,天阔云淡,别有一番清爽气象!当此境地,无分男女老少,纷纷春游踏青,一舒冬日以来久抑的枯闷。

  长安,既是汉晋时的古都名城,也是当世三国中西魏的政权及文化中心,这就使得它拥有一份不遑让于江南的儒雅风情――春游论文,踏青吟诗。特别是在三月三的上巳日,曲江流觞,野宴吟对,既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也使不少人由此名动天下,成就了许多人的风雅声名。

  于是乎,长安城的上巳日,逐渐成为一种变相的文坛盛宴,无数名士、墨客、贵官、豪强留连于长安城郊的野宴上。而长安城南的乐游原,因其地势最高便于览胜,既有渠河(曲江池)于南侧曲流,又有玫瑰树和苜蓿草等特色的花草,更成为人们游宴的绝佳去处。

  乐游原上的临水一隅,西魏太学院的老少四十余师生刚刚排摆好春日野宴。国子祭酒卢诞正为诸人介绍新人:“这位乃是尔等新来的同窗,大将军杨忠之子杨坚。本来,杨坚后日方才入学与大家见面,然老夫以为今日既是上已佳节,正是大家交流联谊的大好时机,便将杨坚招来相聚,尔等也自介一下,尔等今后要好好相处才是!”

  这位新来的太学生大概年在十四五岁的样子,生得宽额隆鼻,剑眉炯目,样貌绝非似凡俗中的人物,而在他的眉宇间更透出远超于侪辈的沉稳气度、儒雅的风采,更让人觉得他是个可以信托的人。却正是刚刚出师般若寺、初返长安未及三日的魏承恩!

  原创于汉朝的太学院,由于世事沧海化桑田,虽在名义上仍是全国最为高等的学府,但实际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贵族学校,院中的太学生几乎全是高官贵戚的子弟,太学院也变相地成为孕育未来高级朝臣的摇篮!年已四十五岁的杨忠一片苦心要雕琢爱子,对于初回身边的儿子并没有多加表面上的爱慈,即把杨坚(为叙述便利,魏承恩今后一律称为杨坚)报入太学院历练。

  杨坚依着北方贵族的礼节,右手抚胸而躬地言道:“杨坚自此而后即是诸老众兄的学生、同窗,今后还望诸老众兄多多指教!”

  “杨兄过谦,弟乃丞相三子宇文觉,今后我们要多多亲近!”一紫袍银绶穿戴的少年首先起身自介。杨忠既是当朝有数的大将,杨坚当然是立嗣各人所要拢罗的对象。

  (此时代,男年二十,举行冠礼,方“名”外有“字”,故二十龄下之人,多仅以姓、名、排行而称)

  杨坚尚未答礼,又一位紫袍银绶穿戴的少年起身言道:“小弟虽无大才,然却也入学二载,杨兄初入太学,若有甚么需要尽管来找小弟。”他语音微顿,接着躬身自介道:“小弟名唤宇文邕,杨兄可呼小弟佛名祢罗突便是!”这宇文邕谦逊而又亲切得紧,既没有象宇文觉那样抬出宇文泰的名号,就连自己的佛名都一麻利地报了出来,倒让杨坚生出一丝好感。

  对于南北朝后期的历史杨坚虽不甚知,却也知道在宇文氏中论及雄才大略,除了宇文泰外就唯数宇文邕了,而宇文邕也是家族中在位最久的帝王。如今眼见年才十一、二岁的宇文邕如此平易近人,杨坚心底一动,瞬间定下以后与宇文邕交好的念头。

  “哦,你就是忠叔的儿子杨坚?!我是独孤家的老四独孤藏!”杨坚才欲答礼,一个比较粗莽的声音突兀传来,语气中透着一股欣喜和亲热。

  杨坚循声举目,但见相隔十二、三个席位上,一位年在十五六岁的粗壮少年正冲自己咧着嘴笑,而在他的身边,一位白衣飘飘的少年双目炯然地向自己注目!

  杨坚微一错愕,思及独孤藏的父亲独孤信确实是父亲杨忠的生死袍泽,他旋即整容一一答礼。

  杨坚虽知设在帝都的太学院,既是真正意义上的贵族学校,即连西魏八大柱国的子孙都在此学习,可能会有几个志同道合人士所结的小圈圈,但却没有完全料到这里也犹是朝堂上的缩影般――朋党暗存!

  特别是一手拥立北魏皇族建立西魏朝廷的宇文泰尚未立嗣――宇文泰代魏自立的必然性人人尽知,他的继承人绝对是未来的一代帝王。这就更使得许多人在虑及攸关将来的利益下,力挺自己中意的宇文之子,并对立嗣的竞争对手隐隐打压,甚而处处针锋相对!

  如今宇文泰的十二个儿子当中有三人最被朝臣看好:第一位是宁都公宇文毓。作为宇文泰长子的他不仅贤名卓著,而且他的岳父更是在军中威信仅次于宇文泰的大司马(职权是总管全国兵马)独孤信;

  第二位是略阳公宇文觉。他虽是宇文泰的三子,却也是宇文泰的正妻魏公主元氏所生的嫡子,若按照自周以来,汉晋沿用的立嗣以嫡不以长的嗣子承袭例制,他颇有继承宇文泰功业的可能;

  第三位是辅城公宇文邕。自古以来,立嗣的规矩,虽或是立嫡为嗣,或是立长为嗣,但身为四子的宇文邕在许多朝臣看来却也很有为嗣的可能。这不仅是因为他“幼而孝敬,聪敏有器质”,大有乃父之风,更因为他深得宇文泰的私心偏爱,宇文泰常与人言:“成吾志者,此儿也!”

  如今宇文觉和宇文邕都在太学院中“读书”,而太学院中,以独孤信的四子独孤藏、太尉李虎之子李?、高?为首的是拥长(宇文毓)派;大司空于谨之子于翔、宇文泰的小外甥尉迟运、大司农刘孟良之子刘?及郑译则是拥嫡(宇文觉)派的中坚;而宇文泰的五子安城公宇文宪、大司寇赵贵之子赵檀、王轨与刘休徵却是拥邕派的代表。

  因此,车骑大将军、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杨大将军的儿子初入太学,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争嗣三派争相拢罗的对象。

  当然,太学院中还有一些学生飘然于立嗣三派之外,比如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官侍中兼尚书衔柳敏之子柳昂,故雍州都督皇甫道周之子、也是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忠郡公、雍州刺史韦孝宽的外孙皇甫绩,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贺若弼,新义郡公之子韩擒虎,临贞县伯、武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岐州刺史王雄之子王谦,辅国将军、汾州刺史杨敷之子杨素,沁源县公、灵州刺史赫连祥之子虞庆则(汉化改姓)等。

  而在接下来的自介中,最令杨坚意外的是,这个太学院里的太学生中,不仅有许多自己知道的历史名人,连史上杨坚早期班底中的重要人物大部分都是现在的同窗:谋士高?、解难福星郑译、大将杨素、贺若弼、韩擒虎……

  并不完全熟知这段历史的杨坚却不知道,柳昂、虞庆则、刘?、宇文忻之流也属于史上杨坚的早期班底人物。

  惊喜之余,杨坚不得不慎重考虑自己将来所要采取的处世态度,因为他非常清楚,这些人物绝不会无缘无故地聚集在自己的周围,一切都还得靠自己的才能和努力来使他们折服!因此,杨坚表面上虽是举止依旧,沉静如初,不失风度地与众人答礼,暗地里却仔细观察着同窗们的举止风度,并筹思收服高?等人的方法。

  请朋友们以投推荐票、收藏的形式来支持本书,谢谢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