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仕女图(上)


本站公告

    说白了,像什么画家的作画风格啊,用墨习惯啊,这些都是虚的。这是那些专家拿到台面上忽悠人用的,广大的古玩贩子们从来不会以这些鉴赏标准来做买卖。

  不是他们不愿意用这个,而是他们根本不懂啊!

  说到画画,我是很有发言权的。所谓的画家风格,除了明显的用墨方式,其它的一些细微差别哪里是一般人能够看得出来的?

  通常专家点评一幅画,都是有完整的套词的。写意的就说潇洒飘逸,用笔自如;工笔的则说严峻细腻,写实紧凑;老人画的就说苍劲有力,雄浑大气,女性画的则说温婉纽约,精雕细腻。

  在绘画界浸淫多年,对绘画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的艺术家或许真的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大多数的学者未必有这个功力,更遑论学识不高的小商小贩了。

  (这些话说出来,不知道我会不会被那些挂羊头买狗肉的专家活吃了?嗷呜!怕怕!)

  中国传统绘画,不管是什么立轴横幅册页手卷还是扇面屏风,所用的材质无非就是分做两个大类:纸本和绢(绫)本。不要跟我说什么画在瓷器木头鼻烟壶上,那些不在讨论之列。

  拿着一张绢本的古画放在你的面前,你要怎么样下手鉴定呢?

  那些整天挂在嘴上说看风格看笔法的,我就不写了,网上一查一大把,要教就教实用型的知识。如果你真的有着像我爷爷那样扎实的鉴定术,该怎么分辨自然是不用多说了。现在针对的就是对画家甚至对字画都不太熟悉的藏友。

  古玩行里有一句老话叫“绢保八百,纸寿千年”。意思是古代的文人墨士认为绢和绫丝一类的书画地子只能存放几百年,而纸张则可以储藏千年以上。这句话有没有错我不敢下结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现在新出土或者是早已在世上流传已久的字画,元宋以前的绢本确实是非常罕见的。

  绢丝的耐久性比较差,远远比不上纸张的纤维结实。一般来说,有了上百年历史的绢丝,它的柔韧性早就消失了。新绢绫的表面很光滑,摸上去柔软细腻很舒服,可是流传了几百年的老绢却绝没有亮光,丝上的绒毛也完全退掉了。绢的颜色不但是绢面一致,就连绢丝里面也是一样的,这些特点是新绢很难很难做假的。

  宋代以前的绢本字画我就不提了,因为那都是百分之一千的国宝级文物,私下买卖是要被咔嚓的。砸在手上也卖不出去,要不就当传家宝,要不就捐给国家好了。

  宋朝的绢丝保存到了今天,肯定是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的,因为早就已经被氧化变得枯脆干燥,一碰就要散了。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古代的绢是什么样子的。如果没有看过的话,可以到旧货市场的字画店去转转,重点看看绢本字画。

  宋代的绢匹织法都是单丝成列,就是说横向的丝线和纵向的丝线都是单丝的。别看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可其实用在绘画上的绢绫还是比较粗的,横竖丝的粗细也不一样。到了中后期的时候就稍微好一点。

  历史总是要发展的,人类的技术也是越来越高超。元代的丝织物比起以前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绢丝的横纵依然还是单丝成列,可是现在的绢丝却比较细腻。

  到了明代,丝织物的织法有了改变。这个时候的绢本字画,绢丝纵向还是单丝,可是横向却变成了双丝了。而且这个时候的绢绫细腻精美,排列整齐,质地已经很优良了。

  最后到了清朝的时候,由于织机的改进,绢丝的横纵都是双丝了,之前沿用了几百上千年的单丝绢基本上已经绝迹了。

  这些都是对古代纺织有深入了解的人才知道,一般的造假者是想不出来的。知道了这些规律,对鉴定绢本字画基本上可以说成功了一半。

  要是有哪个人对你兜售元宋的绢本名人字画,可是绢本的丝线却是双丝,你想都不要想,肯定是假的。如果你还是要买的话,我只能对你无奈的竖起中指了。记得以前琉璃厂有一个外号叫张一眼的,对字画鉴定很有一套,只要是绢本地子的字画,拿出来只要一眼的功夫就能立辩真伪,其实他就是运用了我说的这个方法。

  中国字画地子的另一个主要部分就是纸本字画。这个要鉴定起来就比较复杂一些了,三言两语的讲不清楚,因为藏友需要对纸质很了解,经常接触过才好理解,要不然就听得云山雾罩了。

  其实我们鉴定字画的小窍门还是很多的。对用设墨啊,朱砂啊,印章啊什么的,有一些诀窍普通藏友和专家都没有留意过。而常年跟古玩打交道懂得这些鉴定诀窍的文物贩子,都有着各自的心思,一般也是不会轻易透露给别人的。

  好了,点到为止。扯了这么远也差不多了,再说下去就要变成古玩知识培训班了。

  说这些东西其实也是有必需要,要是有藏友喜欢听的咧,后面还会陆续透露一些内幕的。

  园子里这么多的摊子,那天那个农民伯伯也不知道怎么神使鬼差的就跑到胡胖那里去了。也是活该他背运,碰到胡胖那丫见钱眼开的的主儿还有他的好么?

  一见到那些画,当时胡胖心里就乐开花了。虽然丫挺的没读过什么书没有学历文凭,可是终究是在古玩行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了,眼力见识也不是吹出来的,身上没有两把刷子怎么在这行混得出头?

  当时按照胡胖的估价,这本册页在市面上的价值应该可以卖到一万块钱出头。等到胡胖一通忽悠,结果仅花了八百来块钱就把农民伯伯乐乐呵呵的打发走了。

  后来胡胖拿着册子来找我,我们仔细看过以后惊讶的发现,这本画的作者真事真不是盖的,水平对比我们开始的印象高出一大截,所用的书画地子也是上好的苏绢.根据这两年古代册页逐渐开始走翘的势头来看,把它定为两万块钱也丝毫不过分。

  这都是一年前的事情了。

  在潘家园做买卖,不怕没生意,就怕没好货。已经过了这么久,以胡胖的商业小头脑,怎么会砸在家里这么久都没有出手呢!这倒是稀罕了。

  现在站在面前的这三个人,看起来好像是有点子身份的。一个西装笔挺的年青人手臂里夹着个黑色的公文包,小分头上的定型水抹得简直是闪闪发光,白白嫩嫩的小脸上堆满了笑容,对着跟他在一起的黄头发老外小声说话。

  由于说的是英语,内容是什么我也不太懂。别看我是211工程出身,可是最差劲的就是英语了。让我做几道英语测试题还行,但要是用口语跟人对话,那就差老大一大截了。

  老外冲着年青人点点头,年青人便又冲着他旁边的一个中年秃顶点点头,秃顶就对着胡胖说:“你再开个价吧!老实说你的这个东西根本值不到这个价钱,都是经常逛园子的人了,你别狮子大开口。”说话的口气冰冷之极,不带一点感情色彩。

  这个中年人又高又瘦,年龄虽然不算太老,可是脑袋上却已经没剩下几根头发了。不但中央不富裕,连靠地方支援的可能性也不太了。那个顶谢得真是,我谢谢他了!

  干巴巴的脸上挂着一副金丝小眼镜,看上去倒是挺有文化人的气质,只是半眯缝着眼睛脸上看不到一点表情,一副不苟言笑的样子谁欠了他几百块钱似的。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在社会上混了几年,我也算阅人无数了。尤其是在超市里工作的这段时间,每天的人流量这么大,形形色色的各种面孔什么人没见过?

  我一直认为身为一个优秀的销售者,一定要能学会“以貌取人”。只要能够抓住顾客不经意间流露出的某些表情,再通过这些表情准确的分析出客户的购买心理,才能打蛇打七寸做到有的放矢,成功的游说顾客爽快的掏钱包。

  就拿眼前这位有着一个锃光瓦亮的脑门的中年人来说,单单是从他浑身上下散发出来的那股浓厚的书卷气,说他不是从事文职工作估计都没人相信。

  这种人在大学的时候我就见得多了。比如像那些导师教授什么的,不管是平常下了课以后就神龙见首不见尾型的,或者是整天埋在书堆里做研究型的,还是一天到晚挺着个大肚子穿梭于各大饭局中应酬型的,他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骄傲。导师对学生骄傲,教授对导师骄傲,脸上的表情永远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和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一定不能扫了他的面子让他感觉下不来台。这一类人是最看重面子的,因为大学老师特别是教授这个身份头衔,在绝大部分人的眼里,还是有着很耀眼的光芒的。

  瞧我凑了上来,胡胖只当是没看见,不动声色的和秃顶眼镜男打哈哈:“一看您就是懂行的专家了。得,我也不跟您兜圈子了。算是交个朋友,以后多多光顾我的生意就成了。您给这个数就得。”胡胖犹豫了一下,然后伸出三个手指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