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次的大迁徙是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由于西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形成对汉民族影响深远的“五胡乱华”之局,中原地区的不少官员和平民,也纷纷随着渡过黄河南下。为了避免和原户籍者发生混淆,便把这些新来的户籍称为“客”。这是“客”字第一次在中华民旅上出现。
第二次大迁徙是在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黄巢举兵起义及“五代十国”,天下大乱,客家先民又从皖赣某地居所,现迁往江南南部、福建西北及广东北边。
第三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127――1644年间,金元相继入侵,宋高宗南渡,地这过程中,许多客家人均卷入保卫宋室、抵抗元兵的勤王战争。宋亡后,他们只好退往更偏远的广东东、北部。
第四次大迁徙在公元1645――1843年间,这次迁徙却是康熙皇帝为了争取南方的民心,赐给每个男子8两银子、妇女儿童4两银子,鼓励客家人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一向以客家人为荣的朱德同志的祖辈就是在这一次迁徙时,从韶关移居四川的。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发生于太平天国起义末期。由于太平天国的首领洪秀全是客家人,太平天国失败后,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向偏远的南方,甚至向东南亚等海外地区迁徙。
目前,全世界有客家人约4500万人。其中,国内4000万人,国外有500万人左右。在海外的客家人分布很广,较集中的是东南亚一带,新加坡的李光耀、和国际知名作家韩素音均是客家人。国内有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共有17个省、185个市县,其中客家人占95%以上的纯客县50个,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方是赣南、闽南和粤东北部。广东的客家人有2000多万,占全省总人数近30%,其中纯客县15个。
河源作为东江流域的纯客家地区,最早的客家先民来历可追逆到秦朝。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平定南越后,为进一步开发岭南,派屠睢、任嚣、赵佗带50万兵卒驻守,还下令将数十万名“罪人”发配到岭南。赵佗先为龙川县令,后为南越王。龙川的赵、韦、官、任四姓居民就是第一批进入龙川与当地土著族人杂居的中原人。但是,作为客家人大规模迁徙到河源地区的时间,却要推到客家人第三次大迁徙这一时期,即公元1127――1644年间。
河源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承传着客家民系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广东梅县的山歌文化独树一帜。河源的东江客家菜则比较有特色。
客家习俗
客家人的习俗大致上包括全国性的传统岁序节俗,地方性崇拜、礼节等。
(一)、主要节日:
☆春节:有拜年,游乐活动等,是最隆重的节日。
☆立春:即交春。
☆元宵节:正月十五是中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元宵节吃元宵,玩灯,赏灯,猜灯谜。
☆二月二:开正节。
☆清明:客家扫墓习俗多从春分开始,清明达到高潮。
☆端午:客家普遍称为五月节。节日主要内容是吃粽子,雄黄酒,龙舟赛。
☆七月节:也即鬼节。
☆中秋:民间通称八月节。吃月饼,赏月等风俗大体各地相同。
☆重阳节:客家人叫“九月节”。
☆冬至:客家人有“冬大过年”之说。
婚姻礼俗:
客家人的婚姻礼俗受古时风尚影响较重,,主要仍以传宗接代为目的,但余文与张丽是自由恋爱的。客家人男婚女嫁讲究“明媒正娶”,客家社会正式的婚姻关系是一种“嫁娶婚”,招赘之风并不盛行。
过程仪式大部分仍沿旧习:如相亲、送定、报日子、送聘金、盘嫁妆、接亲、拜堂闹洞房等。
以上复制自百度,龙川百科,主要想阐述的论点是客家话是当时的主要百姓用语,那么秦人呢?也是讲客家话么?还是讲今天的陕西腔?至今,具体语言还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能够说明,不过,总的来说,汉语语系通过DNA排列,寻找根源的方式,我觉得不是特别靠谱,不过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或者说是想象力来提供可以采纳的方法。
只能根据历史的角度,小小的猜想一下,客家话或许正是真正的华夏祖辈所使用的语言,而现在我们使用的语言可能是被北方语系,或者是戎狄、匈奴等少数民族语系所通化,然后产生的新的语种。
就好像在先秦,巴蜀作为独立于中原的国家存在,从现代的历史角度看也是属于少数民族,他们说什么呢?而后,经过两千年的迁徙互动,才能产生现代的川音。
所以,我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求证语系,从而寻找人类迁徙的路线图,也是可行的。不过,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只有神和在场的人才知道,因此,DNA科学的取证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历史更精确,如果套上历史的观点或者是历史的求证,可能得出的结论会产生真正的影像也说不定的呢。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