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四章节 满载而归


本站公告

    从马车下来,李鸿章就看到眼前的一片空地上,厂房林立,硕大的烟囱沽沽地冒着浓眼。厂房的正门上用浓浓的镏金大字书写着一段德文。李鸿章不懂德文,也知道这肯定写的是兵工厂的名字。李鸿章看者眼前这座所势雄伟的兵工厂,心里不停地赞吧:“也罢,看看人家的兵工厂,再回去看看咱的,即使是金陵制造局也仅仅只有人家一角大而矣。”

    就在李鸿章悠闲地欣赏克虏伯兵工厂的雄伟的时候,大门忽然敝开,从里面迅速闪出一队人马来。紧接着是欢快的音乐声。

    这时一位中年人迅速走到李鸿章面前,只见他戴着一身礼服,拿着一根文明棍,一副绅士的模样。“哈哈,不知中堂大人远道而来,有失远迎,还望中堂大人不要责怪。”通过翻译的一番介绍,李鸿章才知道眼前的这位中年人就是克虏伯的主人---阿尔弗里特•克虏伯。1811年,阿尔弗里特•克虏伯的父亲弗里德里希•克虏伯在普鲁士境内、人口仅有三千的埃森城建造了一个小熔铁炉,发明了一种生产铸钢的新方法。这便是克虏伯军火工业公司最早的雏形。

    1826年,老克虏伯去世,其长子阿尔弗里特•克虏伯当时才年仅十四岁。阿尔弗里特•克虏伯性情刚毅,决策果断,眼光更是超凡卓绝。他继承父业后,在发展铸钢厂的同时,扩大经营,将公司的主要业务转向军火生产。这个十四岁即开始制造大炮的孩童,硬是将一个小型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军火业的巨头。想想克虏伯兵工厂的历史,再看看眼前的这位小克虏伯,李鸿章觉得他简直就是一位军事奇才。由此心里也更加对他有了一番崇拜之情。在门牌号外寒暄了一阵之后,克虏伯就把李鸿章迎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分宾主落座后,李鸿章先是向克虏伯表达了自己对克虏伯兵工厂的仰慕之情,自己以前同兵工厂的交易以及自己对兵工厂的仰慕之情等等,说的非常至诚。克虏伯表示他对李鸿章的访问非常惊喜,也一直非常期望能一睹位高权得的李鸿章风采。也许是历史的巧合,两人互赠礼品,李鸿章送给克虏伯的是一盒精心采制的西湖龙进茶和价值连城的景德镇瓷器。克虏伯赠送给李鸿章的是一座微型银制克虏伯后膛炮。

    晚上克虏伯又盛情筵宴款待了李鸿章一行,席间约定明日参观完兵工厂后,再就合作的具体事宜作深入探讨。

    晚宴结束后,李鸿章美滋滋地睡了一大觉。第二日还没天亮的时候,他就早早起来了,洗刷完后先是活动了一下盘骨,然后用了点西式早点。就开始欣赏起克虏伯兵工厂的胜景了。此时由于正处在日月交替的时候,天正朦朦胧胧亮,远处高耸的烟囱已经开始喷云吐雾了。工人们伴随着机器的轰呜声也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了。虽然自己的住处远处工厂,但李鸿章在心底仍然很强烈地感受到工厂地热火朝天的工作场景,虽然他以前也曾经多少亲临江南制造局和金陵制造局等视察工作,也曾经多次目睹工厂火热的工作场景,起初他也曾天真地以为大清的军事工业已经逐渐和世界接轨了。但今天当他亲自站在世界顶级兵工厂面前的时候,他切实感受到了大清和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无论工厂的规模还是产品的质量,大清和世界强国都差了一个很大的档次,大清要想真的和他们比肩,还任重而道远。虽然李鸿章心里有很大的落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相信光绪皇帝有能力拯救已入餐后的大清。大清正逐步迈出现代化的一步不就是李鸿章多年的努力吗,中华英才辈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世界的工厂,世界的屋脊。

    大约八点左右,克虏伯就驱车前来迎接李鸿章了,今天的克虏伯一身轻装,显得很是潇洒和活泼。也话是他觉得今天是他向东方的俾斯麦炫耀自己家族的最好机会,换句话说也话今天和李鸿章的会面,将会使克虏伯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因为他知道东方的大清是一个对先进的军火需求量大的惊人的国家。只要是世界上聪明的军火商都会想到大清,所以他也是对于这块大蛋糕早已垂涎。

    由于担心李鸿章被工厂嘈杂的声音所干扰,克虏伯就把李鸿章安排在了一个远离工厂区的寓所,因此众人驱车行进了将近半个小时才达目的地。

    还是昨日巍巍耸立的大门,还是昨日林立的建筑但在今天李鸿章看起来好像显得更加减观了似的,为了纪念也为了将来在大清的国土上崛起一座类似的兵工厂,李鸿章特地率领所有在场的大清官员合影留念,在相机定格的一瞬间,可以清晰地看出李鸿章的双眼流露出的不是艳羡,而是殷殷的期待和勃勃的信心。

    在克虏伯的引领下,众人抬脚就进入了这座融合了世界先进军事的殿堂。由于在外面看到的只是蔓延无边的围墙,猜不透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建筑布局。待众人踏进院内,都不禁为眼前的影象大吃了一惊,只见整个工厂占地大约有五千亩左右,既有露天厂房也有封闭的厂房,工人们像赶集市似的不停地来来往往。各种各样的汽猎、起重机等现代性的设备竟相映入人们的眼帘。李鸿章年的都有点眼花缭乱了,其余的人面对眼前的情景一个个也都是目瞪口呆。

    众人一边观看,克虏伯一边给他们进述兵工厂的发展历史,原来位于德国埃林的克虏伯公司最初只不过是个小小的铁匠铺,干些找铁之类不起眼的小买卖,传到老克虏伯手里时,只有三间茅屋而矣,后来老克虏伯创造出了“罐钢”,又用这种性能极好的钢造出了优良的后膛钢炮,克虏伯到此才名扬四海。听到老克虏伯从三间茅草房发展以今天数万间厂房的规模,李鸿章对于这个三间茅草屋起家的备国人佩服有加,称其为“有大本领人。”

    接着克虏伯又毫不隐读地说,兵工厂之所以会有今天完全仰赖于爆发在一八七零年地那场普法战争。普法战争在大的意义上奠定了普鲁士在欧洲强国地位,但也为兵工厂铺就了腾飞的康庄大道。因为这场战争,克虏伯工厂里雇佣的工人数激增,工厂规模威信扩展,厂房里加班加点赶造大炮军火,伴随着前线轰隆隆的炮声,兵工厂也日进斗金,在强大资金的支持下,工厂的规模和技术也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兵工厂也因此有了今天拥有数万名工人的规模和世界一泫绝对可以与英国和法国的著名兵工厂相比肩的技术。

    “贵厂的发展轨迹和成就实在令本人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也许就是天道酬勤的结果吧。”

    “兵工厂能有今天,既有个人奋半的结果,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战争催发的结果。”

    “先生所言不虚,相信在当今年内这个世界里,兵工厂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李鸿章走了大约一个小时左右也没有把兵工厂外围的生产情况看完,可见兵工厂的规模之在,随后,克虏伯又领着众人参观了制造大炮的现场,只见在火花四溅的环境中,工人们有的正在风汽锤夯实配件,有的正在检查炮弹的质量。克虏伯向李鸿章介绍说:自从德国的灌钢技术不断发展后,克虏伯兵工厂已经完全舍弃了用铜铸造大炮的方法,而是全部采优质钢。这种用钢铸造的大炮不仅性能好,而且耐用持久、不易腐蚀。李鸿章看着眼前一个个荥光发亮正在待状的炮壳,在心底对兵工厂的技术还是非常俩服的。实际上在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晚清购买的克虏伯大炮在军阀割据甚至在后来的淞沪会战的时候仍然在使用,可见大炮的质量是多么优良和经久耐用。

    从炮弹制造车间出来后,克虏伯又把众人引到了末来武器研究所。克虏伯对李鸿章说:“虽然德国的大炮技术已经在世界上算是一流了,但仍要不断更新技术,以顺应新时代的发展,如果仅仅停留在对原有技术的孤芳自赏上,也许几年后克虏伯兵工厂就要从世界上消失了,所以我们特意成立了一个示来武器研究所,以使克虏wWw.伯制造的武器永远属于世界一流。”听了克虏伯的一席话,李鸿章感慨万分,相对于洋人的与时惧进的态度上,愚昧无知的大清却一直抱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不肯苏醒甚至到了观念上的固步自封对于一切外来的东西都要排斥,可大清那些所谓的大儒们就不想想为何汉、唐能够强为何在,宋、明为何弱在何处?实在让李鸿章深深感到小小光绪皇帝的不简单。

    “阁下着眼于未来的眼光,实在是令在下感到佩服。在下相信兵工厂在您的领导下一定会更上一层楼。但不知贵厂现在又在研发何种先进的大炮?可否告知一二。”

    一般正在研究开发中的新式武器都属于军事机密,是不方便透露外人的,但李鸿章现在是德国最尊重的客人,又是克虏伯公司的大主顾。再说克虏伯也有意对李鸿章炫耀一下他们最新的成果,好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就笑着对李鸿章说道:“中堂大人,实不相瞒,我们正在研制开发一种最新的远程大炮,相对于以前大炮的射程只是十几公里左右,这种新式的大炮将有可能达到五十公里以上。如果真能研制成功的话,我们就可以轻松地集中距闻较远的目标。只是这个项目由于技术的原因,我们还在研发之中,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能攻克相关技术难题,克虏伯大炮依然是世界一流的兵工厂。

    李鸿章一听也很惊诧,这种他想都不会想到的事情,而现在德国已经开发研制服,这种就是差距啊。

    “贵厂真是深思熟虑啊,这种大炮如果能尽快生产出来的话,一定会助贵国早日登上世界霸主之位啊,如果贵厂真能研制的出来,在下一定向贵厂的批量购买。

    克虏伯听后哈哈大笑了一番,又领着他们到别处参观去了。虽然克虏伯兵工厂以制造大炮闻名于世,但大炮制造必需采煤和炼钢为前提。因此在这两方面,克虏伯公司也非常注重新技术的开发,它们的采煤和炼钢都几乎脱离了手工操作,而采用了机械半自动化,大清朝的那种靠人力挖煤和马车拉煤的现实在德国已经成为历史了。另外随着克虏伯对灌铁技术的改进,它们炼就的钢材质量好的出奇。当然囿于历史的条件,它们的机器设备也都显得极为笨重,但这在当时已经令李鸿章这一代人叹为观止了。李鸿章想想大清有那么多的煤矿和铁矿,如果能像德国这样采用先进技术开采的话,大清可能也早就步入现代化了。通过对兵工厂的一番仔细考察,李鸿章也更加坚定了和克虏伯兵工厂的合作信念。

    经过一个上午走马观灯的考察后,李鸿章对这座神奇的兵工厂总有了个大致了解,同时他也为自己以前如此钟情于克虏伯而庆幸。午餐时,李鸿章和克虏伯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并在一名翻译的陪同下,边吃边聊。

    “中堂大人,不知您对今天的参观还满意吗?”

    “克虏伯先生,实话告诉你吧,在下现在还游兴末尽呢,要不是行程匆忙,在下一定拿出一个月的时间待在这里好好学习一番。“

    “中堂大人太过于谦虚了,现在这个厂子的实力能经得住中堂大人参观一个上午已经是倍感荣幸了。哪敢让您考察一个月啊。“

    李鸿章用勺子将一勺牛肉汤放进嘴里,道:“说句实话,参观完贵厂在下真是感慨良多啊,我们要向贵厂学习的地方实太多太多了。在下有个请求不知能讲否。”

    “中堂大人太不把在下当朋友了,还有什么当讲不当讲的。您有话尽管直说吧,只要有利于咱们未来合作的,在下一定照办不误。”克虏伯拍拍胸脯保证着。

    “先生爽快,那在下就直言了吧,在下想请阁下的兵工厂与我大清合办个兵工厂不知先生是否同意。”盯着克虏伯的反应。

    克虏伯先是一愣,但马上就爽朗读的笑道:“其实在下早就打算去贵国发展了,只是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吧。既然大人在这说了,我是百分之百的千赞同的。”

    李鸿章一听非常的高兴的:“这真是太好了,来克虏伯先生为我们的将来的合作干杯。”说完举起一杯红葡萄酒一饮而尽。

    “中堂大人不瞒您说,在下早就有意往亚洲发展了。亚洲各国尤其是贵国幅源辽阔,煤矿、铁矿等矿产资源相当丰富,且大多数国家都在由传统的军事装备向现代化转移,绝对是一个发展军事的好机会。再说现在东方的市场都差不多被英国、法国垄断了。我们德国再不奋起直追,恐怕就没有发展空间了。所以在下也一直恳求俾斯麦首相多方为我们在远东开发市场,只可惜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今日看到李中堂也有此意在下真是欣喜万分啊。”

    “阁下言重了,依照贵厂现在的实力在任何一个地方都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牵手贵厂,对我大清的军事发展绝对是大有裨益。临行前,我皇帝陛下一再嘱托在下,希望能进一步拓展和贵厂的合作空间,因为这仅关系到大清的未来,而且还有助于中德两国未来的发展。”

    “年来加强我们之间的合作绝对是一个明智之举啊,但不知贵国打算怎么合作。”

    “在下希望贵厂能在大清开设一个分公司,由大清和贵厂合资办厂。在合作的具体事宜上,我们可以仔细商讨一下,不知阁下以为如何?”

    “嘿,在世界各地开设分公司也一直是在下的梦想,如能在亚洲第一国建设分公司,在下当然求之不得。如果能依赖贵国丰富的煤矿和铁矿资源的支持,相信克虏伯兵工厂一定如日中天。只是不知怎样合资建厂法呢。”

    “在下是这样考虑的,由贵厂出技术和机器设备以及相关技术人员,我们提供劳动力、生产场地和所需的一切矿产资源以及所需要的资金由我们出,利益分配六比四。不知阁下以为如何。当然建厂的地址由阁下选定,只要达成一致意向,我们大清政府将保障贵厂在华的一切权宜,并积极为产品的出口寻找出路。另外为贵厂其他的产业提供一定优惠条件。”

    克虏伯一呼心想李鸿章给出的确良条件已经相当的优厚了,想想其他兵工厂没有优惠条件还硬往亚洲钻呢,这样的有利条件岂能浪费。再说这也为德国日后向远东扩展势力提供一定睥基础,虽然德国的技术得到一定的损伤,但只要限制清政府保障它们的技术专利,维护他们的技术特权也是未尝不可的。

    “中堂大人的建议,在下也没什么异议,只是希望贵国政府能切实保障我们在华的一切权宜,维护我们的技术特权,不要利用我们的技术与别国政府进行什么交易就可以了,当然也希望贵国的确良武器定制尽量以兵工厂为主。”

    “这个自然,我们也不会作舍近求远的事,至于贵国技术的保障问题,我们可以诚信担保,绝不滥用和进行非法的交易。”李鸿间的表态也极大地打消了克虏伯的顾虑,于是两人又在培训工作人员等达成一致意见,并暂且将合资公司命名为中德虏伯汉公司。另外克虏伯还决定在武汉建设新的兵工厂。一切事宜都谈的差不多后,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克虏伯签订了一个合作草案。待克虏伯将合作意向交由俾斯麦审批后再签订正式的合同。

    签完草案后,李鸿章和克虏伯都异常兴奋,两人频频举杯欢庆合作愉快,现场的记者们也者不失时机地将这历史的一幕定格了下来。第二天各大报纸也对这一新闻在头版上进行了报道。有的报纸以“德国开始把目标瞄向亚洲”报道,有的则以“克虏伯新的壮举”等,当然还有的报纸把目光对准了大清,以“沉睡的觉醒“、“远东局势小变动与大格局”等来渲染清政府在柏林会议上外交活动。

    李鸿章和克虏伯两人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谈判,加上两人都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很快就敲定了合作意向。在大清设立克虏伯兵工厂的分厂。签完协议书后,李鸿章显得比较兴奋,他觉得自己措爬滚打搞了这么多年的洋务运动,工厂没少开,企业也没少建,但由于缺少技术和管理不合理工厂都很不景气,一个个都几近破产了。这次来到德国,在认真执行光绪皇帝命令,把德国知名公司都拉到大清,甚到还把世界一流的兵工厂也给请了过去,看来大清只要好好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把它们的先进技术掌握到手,并能超过他们。

    和克虏伯告别之后,李鸿章率领队伍前往德国的参观伏尔铿造船厂、西门子公司等一些在德国举足轻重的企业,并邀请他们。并与他们签订了一系列合作。从参观德国之余也深深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又结交了不少商业上的合作伙伴,为以后中德两国在更多范围进行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个月的奔波之后,李鸿章射身子骨wWw.有点吃不消了,但想想自己这二月取得这么多的成绩,这点疲劳算不上什么了。好在东西该买的都买了,该合作的都合作了。也没什么可以停留了。

    数日后,在俾斯麦宰相的陪同下李鸿章登上了开往埃及方向的邮轮“威廉”号,另外克虏伯、伏尔铿、西门子等一些设备雇用了两艘万吨级的商船,里面装载了大大小小的机器设备。邮轮徐徐开动后,俾斯麦挺着胸膛。右手举到帽沿,行着军礼。而李鸿章站在甲板上,两手握着胸前,频频摆动,用一种虔诚的姿势,为俾斯麦祝福。俾斯麦伯爵一直注视着李鸿章,直到轮船离去。就这样两位俾斯麦结了他们第一次的会面。

    谢谢大家的支持啊,给点票啊。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