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这时,食为天又公开宣布,生意亏损,不得不裁减员工,并主动联系当地商号、世家大族,说饲料不足,愿意以肉食品换购稗谷、靡子等粗粮。邺城周边的世家大族、各大商号,出于投机目的,纷纷以粟米、稗谷、靡子甚至谷子等粮食和食为天交易,换购肉食,短短十余日,邺城分场囤粮五千余石。同时粮价继续上涨,到五月下旬,粟米、糜子等粗粮价格都上涨了一倍。灾民本就无以为食,靠四处乞讨为生,现在粗粮价格暴涨,导致乞讨无着,邺城治安迅速恶化,抢夺偷窃事件不断发生,世家大族,人人自危。
精彩内容结束 五月末,天气好转,各地粮食价格在朝廷的干预下,也逐渐趋于稳定,流民也渐次返乡,一切又渐渐的回归正轨。
六月十日,族长刘亢自邺城返回,向各大股东详细通报了此次邺城风波的平息过程。此次分波自四月起,到五月末止,持续五十余日,最终,以食为天的全面胜利而结束。
四月份七郡国大水,导致粮食大范围减产,邺城粮价也开始上涨,食为天恰在这时宣布停业整顿,几乎在一天时间,市场上的肉蛋产品就成紧俏货。不到十日,粮价就上涨了两成,与此同时,说富商大族操纵粮价的传言开始在邺城四处传播,平民百姓则怨声载道。
恰在这时,食为天又公开宣布,生意亏损,不得不裁减员工,并主动联系当地商号、世家大族,说饲料不足,愿意以肉食品换购稗谷、靡子等粗粮。邺城周边的世家大族、各大商号,出于投机目的,纷纷以粟米、稗谷、靡子甚至谷子等粮食和食为天交易,换购肉食,短短十余日,邺城分场囤粮五千余石。同时粮价继续上涨,到五月下旬,粟米、糜子等粗粮价格都上涨了一倍。灾民本就无以为食,靠四处乞讨为生,现在粗粮价格暴涨,导致乞讨无着,邺城治安迅速恶化,抢夺偷窃事件不断发生,世家大族,人人自危。
邺城令韩馥顶不住压力,亲自登门请食为天帮助平抑粮价。族长刘亢趁机提出,要求韩馥发布公告为食为天避谣,否则怕饥民被人利用打砸食为天企业。韩馥一口答应,在发布公告的同时,派出三十名郡兵保护食为天经营场所。同日,食为天集团发布公告,说前段时间发生的瘟疫和谣言乃是有人故意陷害,现在经过二十余日的观察,养殖场中再未发现有瘟疫流行,并宣布,旗下所有商铺,三日后统一开业。
三日后,食为天产品大量上市,同时宣布,每日向灾民施舍稗谷五十石,当日邺城粮价应声回落,一日之中下跌三成。与此同时,受惠百姓对食为天纷纷表示感激,至此,食为天集团成功树立起正面形象,而讲经传法、散施符水的张角,因为无法解决饥民的肚子问题,早早就偃旗息鼓的离开邺城,不知所踪。
六月十三日,自雒阳传来消息,原九江太守卢植因病辞官后,在雒阳缑氏山中修养,目前已经大好,不日即将开馆授徒。族中得知次消息之后,立即决定派遣子弟去雒阳求学。也不怪刘族这么积极,因为在大汉,提起学者,当以郑玄、马日磾、蔡邕和卢植四人最为世人所景仰,若能拜得这四人中一人为师,那就等于进了后世的北大清华,无论你学问如何,都会被人所重视。对大娄刘族最终暴发户来说,目前最需要的就是想方设法将子弟送入仕途,以提高族中的实力,因此为子弟选个好老师就非常重要了。
不过刘备并不着急去缑氏拜师,自他有了后世的知识之后,对拜师求学之类的事情就没什么兴趣,何况他这段时间正在忙着为试验新的酿制葡萄酒方法而做准备。先是试制陶瓶,原本想烧制玻璃瓶,可是这时代的玻璃,不仅价格昂贵,还无法吹制,只得放弃。
在汉代,制陶工艺已经非常成熟,而瓷器的烧制方法,在失传近千年之后,再次被工匠们发明出来。目前大汉流行的陶瓷制品,大约有灰陶、红陶、彩绘陶、釉陶和江南的青瓷。由于青瓷的制作工艺不够成熟,因此品质不好,没有受到重视。除青瓷外,四种陶器中,只有釉陶表面有釉,其他几种陶器都是无釉彩陶,而釉陶是黄绿色釉,色彩不够明亮,因此并不是很受欢迎,只是普通百姓家的用品,真正的富家大族,都喜欢用精美的漆器!
刘备现在做不了玻璃,一时又找不到会烧瓷器的窑工,要想有所创新,也就只能在烧陶上想点主意。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后,刘备以精心淘洗的白色纯净陶土,在益农作坊化铜的炉子中(化铜炉能达到的温度在800到1000度左右,若太高,陶土会融化成液体流掉。)烧制出细密的白陶。这白陶的白度相当高,可惜的是,刘备不会上釉,因此白是白,但是既不亮,也不够光滑。不过这年代制陶工匠很多,给陶器上釉的技术也不是什么绝密,上次从中山国请回来的青铜师傅就见过陶工是怎么上釉的。
其实说来简单,就是以草木灰覆盖在陶胎表面,送入炉子里再烧一次,就那么一烧之后,陶胎表面就多了一层玻璃质的东西,具体为何,工匠也说不清楚(这种草木灰釉是最原始的上釉方法,我国在商代就已经掌握,相信汉代上釉的技术更高)。用这种方法,刘备成功的给白陶胎上了釉彩,可惜的是,这个釉彩不够透明,有点发青,因此烧成的陶片白中泛青,有点象鸭蛋壳的颜色,还是没有后世的白瓷漂亮。不过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这中白中泛青陶片,由于有了釉,因此显得很亮,有一种清洁质感,而且打碎后断口细密,没有明显的孔洞,敲之还有金属声音,这点与以往的陶片的声音相当不同。(西汉墓中就出土了陶编钟,不过很罕见,大部分陶质地不够细密,所以本书将那种陶器设定为贵族陶,不常见。)
刘备将这种陶片命名为青釉白陶,又采用转轮成型的方法,仿造后世江苏名酒洋河大曲的酒瓶形状,烧制了几个瓶子,看起来相当不错,就此定型。让益农作坊继续烧制,并一次订购了两百多个陶瓶,请人分别写上浮香、暗香、蕴香二字,烧制成功之后,那字的墨迹居然略微润开,显得相当的漂亮。这个瓶子,看起来已经相当接近后世的瓷器了,只是由陶土烧制,炉温稍低且胎质较厚而已。益农联社的股东都觉得这陶器可以大量生产,因此立即开始着手选址设立窑厂,准备将青釉白陶推向市场。
六月二十,葡萄开始采摘,坡地和河滩上两处共一亩地的葡萄,分四天摘洗完必。由于雨水之时葡萄已经过了扬花期,而成熟前那段时间阳光非常充足,加上防鸟害防蜂害的工作做得到位,因此今年葡萄大丰收,这一亩葡萄,足足收了有一万多汉斤(换成公斤也就一千多点)。在小翠的帮助下,刘备连着四个晚上都忙于破碎葡萄,装坛发酵。
这次,刘备特地试验了两种新的发酵方法,一种是剥皮添加酒曲发酵,另一种则是带皮加酒曲发酵,这样各发酵了两坛。而其余的葡萄,则全部按去年的方法,直接带皮破碎,分装在六个大缸中,任其自然发酵。
六天后,刘备开始分离发酵并不完全的酒液,每天都分装三十瓶酒液,以泡桐软木制作的木塞密封,让其在瓶中继续发酵。四天之中,按三种配方,分装了九十瓶酒,各自贴上发酵方法,装瓶日期,放置一边。不过密封装瓶后不到两日,就有十多瓶爆炸,幸亏刘备早有防备,将酒瓶分开放置,才没导致连锁爆瓶。再过四天,所有酒液的第一次自然发酵基本完成,刘备开始过滤分装。这次近万汉斤的葡萄,大约酿出七千多汉斤的酒液。先期分装的九十瓶酒约有了一千七百余汉斤,剩余的五千多汉斤,全部按去年的方法密封装坛。
由于是试验阶段,刘备也搞不清密封在坛中的酒液,最终会酿出什么东西!小翠在见到一次爆瓶之后,轻易已经不敢下地窖查看。幸运的是,连着爆了二十多瓶之后,爆瓶现象逐渐减小,这几日,已经少有发生了。
在刘备忙于酿制美酒之时,简雍和小翠则苦恼于竹丝布的大量积压。自五月中旬以来,每日收回的布匹达一百五十段之多,家中已经积攒了四千多段的窄幅竹丝布、宽幅布也有三百多段。而刘备定的每段千钱的价格也实在过于高昂,因此至今无人问津。
对于销路问题,刘备毫不担心,唯一担心的,是怕竹丝产品流失在外。因为临近秋收,刘备让简雍和小兰,停止发丝,立即催收布匹,要求严格按发丝的重量收回布匹,控制竹丝布的流向,防止成品流失。早在五月底,刘备就拿出两百段竹丝布和几床宽幅床单等,交给苏张的商队,以进献的名义,送给皇上四十段,然后再暗中送给大太监张让、司空许训各十段。余下的竹丝布和床单等,则在洛阳城中以每段三千钱的高价叫卖,至于卖不卖得掉,都无所谓。现在洛阳还没有消息传来,结果如何暂不知道。
七月,秋收开始,今年涿郡虽然连下大雨,但最终没有成灾,特别是六月以来,天气晴朗,庄稼的成熟阶段,日照充足,因此今年的稻子颗粒饱满,各家各户的粮食产量都有所增加。到七月十二,秋收基本结束,刘备家亩产六石。由于连年丰收,族人都是甚为喜悦,这段时间,几乎家家都买了好酒好菜,庆祝丰收。
七月十六,苏张自洛阳返回,同时带了令人振奋的消息,原来进京之后,他们先进献给皇帝四十段竹丝布,但并未引起重视。次日,他们委托城中商户,以每段五千钱的高价叫卖竹丝布,连续三天也是只有人看,没有人买。于是苏双又暗中送给大太监张让、司空许训各十段竹丝布。几日后,就听说皇帝在西园穿着一种从未有人见过的竹丝布和群臣游玩,至此竹丝布开始引起人们的注意。不几日,先后传出司空许训、太监张让穿着竹丝长袍待客的消息,消息传出,余下的竹丝布两日内即被抢购一空。竹丝布就此一炮打响,数日间,要求订货的客商络绎不绝。临回来前,他们比照上等彩帛的价格,和雒阳老字号布商老福祥签订了长期包销协议。这次苏张回来,除了带回大量的货款外,还带回一个消息,那就是大儒卢植已经病愈,开始在缑氏授徒教学。
卢植在雒阳缑氏开始收徒教学这个消息,可是一件大事,刘备赶紧报给族长,结果当天,族里就催促刘备、刘俊、刘德然等人收拾东西,去缑氏拜师学习。刘备也不敢拖拉,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卢植辞官不久就会再次被朝廷启用,如果不早点把师拜了,一旦卢植起复,不收弟子,那就拜不成了。在个注重门第师承的年代,如果失去了拜卢植为师的机会,那可是一大损失。
--------*-------------
谢谢书友支持,今日三更,总字数超过一万四千,这是第一更。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