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未雨绸缪


本站公告

    随着历史的车轮顽固的向前推移,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事件一个接着一个的通过在地下组织在平津地区的情报网和与陕北苏区的电报来往中传到了吕智钧手里。

    听到这些几乎是同一时间发生在南方和西北的诸多事件,吕稚军只能无奈的摇头苦笑,有心无力的他也只能是对现在这个国家哀其不幸,恨其不争了。他这只小小的蝴蝶还没有那种能够扇动历史轨迹的能力与资格。

    可悲可叹的国人哪!到了这样危险的时候还有精神在那里内斗不已。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借口或者羞于启齿的理由,但终究还不是为了自己的那些个既得利益集团在那里争权夺利?浑没看到在东北面已经吞噬掉一大块国土的贪婪肉食者已经在这一年制定了一项作为长期国策,基本方针的《国策基准》,以确保它在东亚大陆实施掠夺的统治地位。更是在悄悄地磨利了它的爪牙,正虎视眈眈的准备再次伸出它的魔手。

    无奈之下吕智钧只得咬着牙,一次又一次地狠狠操练着他的部下,让手下的战士们苦不堪言。同时,也通过在山西建立的秘密交通线,多批次、小批量地把他的那个小型工业基地生产出来的弹药尽量地多送些到陕北,让红军的实力更加强壮一些,希望能让那些身经百战的红军战士在西征打通“国际交通线”的过程中尽量的减少一些牺牲,尽力的多为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保住一些力量。毕竟,这些能征惯战的铁血战士们都能够成为既将到来的那场战争中的坚强柱石。

    但这样的做法也让基地的那个只有十来台各种机床的小型军火工厂进入了长时间的满负荷运转,直至所有储备的化学原料和制造弹药的铜、铅等金属原料相继告罄,短时间内的高强度的工作更使得那些工友们怨言频发(工厂基本上招收的都是流亡到平津地区生活潦倒的东北工人——王兆良的老乡们,所以对在乱世中给与他们工作及生活出路的老吕和老王等人非常感激,暂时不会就此问题激化矛盾。在基地的建设期间,为了保证基地的生产、工作的有序进行,王兆良还发动工人们开展了一场“三查”运动,抓获了一小批伪满和当局的特务,纯洁了工人队伍。说实话,吕智钧对曾经参与过“肃反”的王兆良在这政工和反谍方面的工作能力相当佩服和满意的。)。没办法,吕智钧只得一面心痛地拿出一大笔银子来安抚人心,提高工作生活待遇。一面提出要自力更生,自行想办法解决原材料的生产技术,让高钟勋等几位科研人员立即把研究重点转移到解决原材料生产的工作方面上来,下达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在三个月的时间内解决这个问题。

    经过高仲良等技术人员全力的攻关,最后经过一个多月多次的反复研究、试验,终于发明出一系列非常巧妙的“土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

    他们发现在基地中的那个月产几百吨钢铁的小型钢铁厂使用的都是本地出产的高硫铁矿以及含硫量较高的煤矿。针对这个特点,在炼铁煅烧的工序中通过向炉气喷雾吸收的办法,利用老百姓平常使用的陶瓷管、陶缸等日常生活用品,进行了一系列巧妙的组合搭配,创造性地发明了“缸室法”制造工艺来取代外国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接触法”、“铅室法”等传统硫酸制造工艺。用这种廉价的“土办法”取得了这种被称为“化学工业之母”的原料——硫酸的成功制造。后来,利用这些批量生产出来的硫酸,相继成功地制造出大批的硝化棉炸药、无烟发射药、硝铵炸药等,加上“仁和”贸易行在华北各地收购地大批铜、铅等关键材料,解决了弹药生产的燃眉之急。

    在使用了这一系列“土办法”生产出化工原料后,出人意外的是,这些办法还大为减少了炼铁厂在生产过程中的废气排放,保护了周围的环境,而且使得工人们的生产、工作环境大为改善,工作的干劲和热情以及生产效率也大为提高。还降低了基地被暴露的可能性,减轻了防守的压力,让本就对秘密基地的保密性、隐蔽性非常担心和重视(不然他也不会下令把这个基地建成分散洞窟式的了)的吕智钧开心不已,达到这个意外的效果也算得上是无心插柳之得吧。

    乘着原料问题得到顺利解决这个东风,全重4.5公斤的改进型的98式半自动步枪,掷弹筒,迫击炮等武器也开始小批量的生产出来。后来,随着德国方面提供的火炮和运输车辆的陆续到来,技术人员硬是把进口的半履带车与20mm高炮简单的组合起来,加装了5mm厚的顶置钢甲和手动坐圈,改进成了自行高炮,并为其配备了少量的钢芯穿甲弹,使得高射火炮防空的安全性和反装甲战斗(老套的高炮平射,老吕认为对付小倭们的那些“豆战车”、“奇哈”等薄皮棺材, 20mm火炮的杀伤力就完全足够了。还不值得用上后来威震天下的88mm高炮,那4门宝贝可是为基地的要地防空专门准备的。)的灵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吕智钧装作不经意间提出来的一些新鲜的点子,让技术人员们开阔了眼界,拓宽了思路,不再拘泥于原有的研究方法,更多的新型技术得到了突破性的进展。于是,让吕智钧高兴的看到:空心装药、火箭发射技术、高锰合金钢的研制以及无坐力炮、40火箭筒、6管7.92mm和20mm格林转管机枪、炮等相对廉价,便于生产和携带的小型支援火器等一批设计、发明相继涌现了出来,研究人员们针对德方提供的20、88毫米高炮的设计图纸也进行了修改,把其简化、改进成反坦克炮并试制出两门样炮。这一系列的发明让军工基地完成了一定的技术储备,更多熟练的专门技工也在期间被批量培养了出来。今后,一旦在电子、发动机、战机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做出一些成果来。那么,这个大山里面的秘密基地就会真正成长为一个门类齐全的工业研究和生产基地。

    不过,让老吕同志稍感郁闷的是,受限于矿产原料的来源渠道以及工厂的生产规模,决定了李家峪基地的兵工厂只能小批量的生产武器装备,每年仅仅能满足2千人左右齐装满员的德式轻装部队的弹药消耗。到37年夏季为止,基地兵工厂在产能完全达到设计标准的情况下,生产出来的98半自动步枪,掷弹筒,迫击炮,60毫米无坐力炮等武器的总量也仅仅装备了太行纵队的一个满编主力团,而且在这个团中,连半自动步枪也不过每个班装备两到三支,只能起到班排小组战斗火力的支撑作用。

    就此,决定了太行纵队以后将只能以开展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攻坚战为辅的战术了。于是,吕智钧为了更好的加强部队游击战和伏击战、运动战的能力,以自己父亲几十年打猎,尤其是在山里打狼、打野猪的经验为借口。让基地被服厂使用本地出产的土布和自己制造的染料设计、制作适用于华北地区的迷彩战斗服、简易战术背囊等一些非常具有实用性、隐蔽性的战斗装备。并且为每一位主力部队的战士们配发了适宜于春、秋两季战斗的自制迷彩服各一套,并在服装上容易磨损的部位特地加垫了一层厚厚的羊皮,使得战斗服更加的结实、耐用。

    当服装刚刚发放到主力团和侦查分队战士们手上的时候,包括王兆良在内的很多干部战士都难以理解,一致都觉得这种花花绿绿的新军服实在太过难看,穿上去好像乞丐服一般,认为没有必要去改变红军部队的传统习惯。

    尤其是吕智钧的那位在侦察分队的便宜师弟——少林俗家弟子王汝城更是颇有怨言,甚至闲言碎语地放出许多怪话来:“小师兄(其实,王汝城的年纪要比吕稚军大两岁)现在就喜欢弄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这花衣服是让小媳妇们穿的,老子宁愿打一辈子赤膊也不穿这娘们穿的衣服!”

    结果这事让他闹得还挺大,原来就有一些在心里面不是太服气吕智钧的原红军战士以及新来的青年学生们也在背后推波助澜,一时间搞的部队里人心浮动。

    看到情况不对的王兆良,赶忙召开了班排长以上党团员和干部们的扩大会议。在大会上作为太行纵队的政治部主任(上级派来的政委还没有到,所以部队的政治工作由他暂时主管,老吕只是按照组织上的规定分管而已,权利还没有老王同志大。这也是当时红军部队里的现象——政治挂帅!党指挥枪!)王兆良神态严肃地批评了部队里出现的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现象,接着,吕智钧在会上着重介绍了装备这种迷彩战斗服的作用和意义。结果到最后,还是只得以命令的形式强制性的要求党、团员们一定要做好、做通战士们的思想工作。当然,这个命令还是做了一些妥协:平时训练的时候可以穿原来红军的军服,只是在到了战斗的时候一定要把迷彩服穿上。许多干部和党团员虽然在思想上一时还转不过弯来,但最后还是凭着党性和纪律服从了上级的命令。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