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埋头发展 上 (修)


本站公告

    这一段时间,吕智钧在龙泉关工厂里忙得是焦头烂额,痛感分身乏术。又不能把自己的能力表现得太过于明显,什么事都要跟这几个“高级”知识分子商量着办。于是乎,这些痛苦只能自己默默承受了。

    “人才,现在最迫切需要的是人才!”就在老吕为缺乏人才痛呼不已的时候,瞌睡终于碰上了枕头。与张德沛一起前往天津采购器械的王兆良从北平给他带了十几位以前在奉天的同校学弟过来,这些人都是才从燕京、清华等大学毕业的东北流亡学生,也是经过北平地下组织以及王兆良主持、领导的北上支队那个小小的党内机构的严格考察后合格的先进青年。这些人的到来,使老吕终于可以有机会从工厂里繁重的日常事务中解救出来,能够把精力投入到部队的训练和建设当中去了。

    老吕与王兆良带着这些个新来的大学生在这两个小小的厂区里转了那么一圈,第二天,这些人又与王承然等技术人员一起,在办公室里闷了一个半天。终于在拟定出一个详细的工厂发展方案之后,吕智钧就把这些高级人才往工厂里一塞,并交待,所有的经济工作由王兆良同志总负责,有问题尽量向王汇报解决。然后自己就屁颠屁颠地带着贴身的警卫员——李狗儿,现在叫李晟辰(在王兆良和高钟勋等文化人的一致要求下,把原来那个粗俗的名字改成了这个具有光明早晨意思的名字),骑着马,穿过内长城,跑到山西那边大山深处的那个叫李家峪的部队基地去了。

    “还是太祖爷说得对,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太久没到队伍上,老吕心里面也实在是闷得慌,手都痒痒了。毕竟搞经济工作不是他的强项,在前世自从进入航校以后的十几年,整天除了训练就是飞行,除了找老婆需要自己亲力亲为之外,生活上所有的事情基本都是由国家包干,不用自己操心,老早就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如果不是为了部队将来的发展和保住自己精贵的小命考虑,按照他原来的性格,能够坚持着呆在厂子里这么久的时间,就已经算得上是多烧了几注高香了。

    虽然吕智钧私下里害怕军权旁落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也是想看看自己提出的新式战术思想到底被执行的啥样了。现在不趁着大战前的宝贵时间先把现在的这些部队;将来的骨干训练出来,以后那可是肯定要吃大亏的!一想到那日军的那些个常备师团凶悍的战斗力,老吕就觉得毛骨悚然!那可不是吹的,十几万日军打几十上百万国军!那可真的是打得凶啊!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几乎占领了整个华北全境!现在,部队加强训练是没二话说的!不然,在将来的游击战中,现在这几百人的部队,可能连倭寇的一个中队都啃不下来!

    “平时多出汗,战时少流血!”这是老吕同志来到这个世界后,对部队的训练提出来的口号。

    在顶着保安团的名头以及粮秣得到了保证的情况下,秘密营地里的部队再次扩大,在招收了100余名附近被土匪们肆虐了许久的山区猎人之后,整支部队再次扩大到包含两个战斗大队(连),一个机炮中队(排),一个侦察分队和一个后勤/通讯(装备缴获自国军40军临时转运处的20瓦无线电台,可惜没有报务员和密码,暂时不能联系上25军军部)分队的250人的队伍。

    到达营地后不久,老吕立刻发现了部队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新战士们,尤其是那些刚加入队伍的猎人和太行山上的前土匪们对军人素质的养成大量重复的训练颇有怨言,普遍存在着畏难情绪。

    据老吕了解,原来现在部队中的干部们基本都是红军里的战斗人员,没有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所以大多只是生搬硬套在根据地时的那一套来搞,完全不知道变通,因此显得非常的生硬、急躁。在实在做不通思想的时候,最后会以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经常出现打骂战士的情况,造成新战士们的训练效果迟迟没能得到提高。更严重的,甚至出现了逃跑的情况。

    对于在部队中出现的这些类似旧式军队的训练、教育方式的现象,吕智钧的第一直觉里感到了问题的严重,在他模糊的印象中:好像红军不都是提倡爱兵如子的吗?怎么现在会出现这种明显违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政策的现象呢?这种作风不改变,那不就与那些军阀们没什么区别了?怎么能体现新式军队的现先进呢?这种令人头痛的问题,一定要改正过来!不然,队伍一定会成为一盘散沙,谈何部队纪律的形成,战斗力的提高!

    通过与这些干部们一一私下进行谈话、了解,原来,这些独立团的干部战士基本都是红25军在准备长征之前,临时从工农赤卫队里抽调上来,加强了大量政工干部以后才组建起来的,还没来得及理顺部队里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仓促的踏上了长征的道路。后来,在作为后卫部队的战斗当中,基本上全靠着那些政工干部们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才能够坚持着带领部队一路转战而没有散架。等到打完最后的那场阻击战,以及吕智钧转世来到之前,那些政工干部就只剩下了王教导员一人!原来在队伍中人数较少的时候,随着老吕同志走狗屎运的连战连捷,深得战士们的人心,这种缺少政工干部的弊端一时还没有能显现出来。现在部队经过一反扩大,各种矛盾和缺陷立刻就展现得淋漓尽致。

    为了改变当前部队里的这些尴尬现状,吕智钧只好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地干上了他并不善长的思想政治工作,召开了幸存下来原红军的党员及干部战士们的扩大会议,针对部队里,特别是新建部队里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作出了严厉批评。吕智钧再次向这些干部们提出:在部队里一定要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谁若违反其中规定,一律一捋到底,严惩不贷!

    在统一了干部们的认识以后,制订出了各种政策并在部队里公示、传达。同时,在把后世那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歌当中比较敏感的那些带有革命军队的痕迹的歌词作了更改以后,在战士中间进行传唱。务求每位战士都能会唱并且掌握歌词的意思。

    接着,他让王兆良从龙泉关秘密调来大批的粮食,在部队推行了一日三餐制,这样一来,大大加强战士们的营养需求,足以应付残酷的训练。同时,也让那些本来就带着“当兵吃粮”习惯思想的土匪、新兵们大开眼界:没想到当个保安团的兵倒当出了个一日三餐来(这时在中国的乡村里,习惯上都是一日两餐,绝少有吃早餐的习惯。),可彻底颠覆了他们对军队的一贯印象!对训练的抵触心理也大为降低,亦非常配合了。

    在这段时间里,吕稚军是无所不用其极。在这些训练过程中,老吕除了耐心的指点、提高战士们的单兵、防空、防御、小组合成战术、村镇进攻等综合能力外。每每都身先士卒,陪着他们在一起摸爬滚打。有了长官带头作为榜样,新兵们训练起来就更加的起劲了。

    除了这些,吕智钧继续花样繁出:在队伍里又推广起文化教育学习,务求提高这些带有深刻中国农民特色的部队战士们的文化素质,为此,他不惜代价,再做通了老王等负责积极工作的同志们的工作后,冒着减缓工厂的建设、生产速度的风险,从工厂里抽调出几位主持生产的文化人来到秘密营地,当起了文化教员,开办起了晚上的文化学习班,要求这些教员一定要狠抓战士们“保家卫国”等思想观念的教育,让所有部队的官兵都能够学习到中国的近、现代史,在潜移默化中,让他们明白到了当兵的真正含义。随着这些文化、政治思想教育的开展,在所有的干部战士中间,起到了很好的转化思想的作用。

    同时,老吕还自己亲历亲为,在新战士中间挑选出表现突出的人员,与“老”红军们一起,开办起两个班、排、连各级主官的战术培训班,以求提高这些部队中的精英们的指挥能力。同时,在暗地里招收那些在思想教育中表现突出的新战士,加强了部队里基层党、团组织的建设。一时间,部队的军政素质得到了飞快的增长,让偶尔来到基地的王教导员赞不绝口,对老吕前期从工厂里强行拉走技术人员的行为也表示了谅解。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