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节 战场(1)


本站公告

    瞄准镜中的山路上一片寂静,风吹过,枯草摇曳。

  天是铅灰的,正在酝酿今冬的初雪。

  没有太阳,不必担心物镜的反光。

  夏少校潜伏在一处山脊上,位置比山路略高,直线距离在千米之内,中间隔着一条深深的峡谷,就算日军能发现他也无法靠近,因为他占尽地利。中不足的是,山脊上光秃秃的,没有任何可作掩蔽的物体,岩石也很坚硬,无法挖散兵坑。不过,山脊上倒是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处石坑,想必是经过千万年风蚀雨击而留下的岁月之痕。

  夏少校找了个最大的石坑作狙击点,先将坑内淤积的碎石和泥土清理干净,然后人躺进去试了试,腿能伸开,宽度稍差点,深度正好能将身体遮住,总体来看还不错。

  他没有清除坑边石缝中枯黄的草,那是最好的风向标。

  德式野战背包放到旁边的石坑里,取下防风防雨的军用毛毯,折成两层垫在坑内,冷时可以掀起一层把自己裹住御寒,他无法确定潜伏多长时间。夏少校坐在坑内,左手持枪,右手反复拉动枪机,将弹仓内的子弹一一退出,用净布擦亮后再挨个压回去,最后自弹药包内掏出两个上满子弹的弹夹放到顺手处。他架起枪,瞄瞄对面蜿蜒而上的山路,空搂了一下扳机,随后满意地拍拍枪身,自言自语道:"宝贝儿,这十几天憋坏了吧!别急,一会儿就可以开荤了!"

  强忍住想吸烟的念头,摸摸口袋里的金质烟盒,夏少校不想起敏那丰满火热的身子。敏不喜欢父亲抽烟,却对夏少校网开一面,甚至还特意给他买了两条他最爱抽的"大前门",让老桂郁闷得直翻白眼。敏很聪明,并不死缠着夏少校,来去自由,如此反而能抓住他的心。

  那之后,夏少校大部分时间都住在老桂家,很少回驻地。他反正是闲人一个,回去也无事可做,正好乐不思蜀。师部长也知道他在羊井镇有个人,但根本懒得过问,想起来时派个勤务兵过来看看,名义上是送军饷,实际上是确认他是否安全,不然出了事就不好向他那个在军政部的朋友交代了。

  过了十几天双宿双栖的日子,夏少校的心又飞向了太行山。他是个天生的战士,手中持枪的感觉比握住敏的更让他兴奋,温柔乡留不住热血男儿,千里太行山才是他纵横驰骋的战场。

  国破家亡,枪为谁鸣?

  过了四十分钟,山路上依旧毫无动静,天空中飘落细小的雪霰……

  夏少校是前天进山的,日本华北方面军直属第26独立混成旅团的主力比他早了两天。前方的山路是通往八路军根据地的必经之路,日军是旅团级规模行军,应该不会比他快。

  第26旅团进山的消息是勤务兵来羊井镇找他时说的。

  他留勤务兵吃了顿饭,有酒有肉,可比的伙食强多了,知无不言。

  对于日军第26旅团,夏少校并不陌生,上次拂晓突袭干掉的鬼子就是该旅团的。其旅团长犬养一郎(听名字就够可笑的,用中国的俗话讲就是'狗娘养的')原是日军第6师团(攻陷南京、制造大屠杀的主力部队)的一名大佐,因战功卓著,被调到华北方面军负责组建第26旅团,专门用于山地作战,并晋升为少将。

  别看是直属方面军的部队,第26旅团的战斗力很一般,成员多由日本国内的预备役兵组成,年龄偏大,不少人都已经成家了,有了子家庭,作战时自然不肯拼命。不过该旅团害起华北的老百姓来,手段却异常毒辣,尤其是对,不论老幼,一律,完事后还往饱受凌辱的人里插入刺刀、木棍、石块等物,百般虐待致死。

  前些日子发生的、震惊华北的榆树沟村大屠杀就是该旅团的"杰作"!

  今天就让你们这群杂种血债血偿!夏少校暗暗咬牙。

  他当然不会傻到独自去对抗一个旅团,主要是想通过狙击来迟滞日军的行动,为太行山抗日军民的疏散转移赢得时间。

  他的第一狙击目标是军,最好那个狗娘养的一郎少将就在先头部队里,好让自己一枪送他下地狱,来世不管转生成什么牲畜,都要比狗下的强!

  作为一名受过严格训练的狙击手,夏少校的耐力是超一流的。他可以一动不动地在狙击点内潜伏24小时,不吃不喝,不用排泄,在没有任何补给的情况下能在野外生存七天以上,仍可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有时候,等待也是一种战斗。

  当雪霰变成细密的雪时,远处的山路上终于出现了模糊的人影。夏少校赶忙举起挂在脖子上的德国"蔡司"八倍望远镜,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

  出现在山路上的日军约有一个中队的兵力,赶着二十多匹骡马,背上驮着弹药箱和轻型迫击炮,没有看到大口径山炮一类的重武器,应该是轻装的侦察步兵。日军的行进速度很快,排头兵离狙击点有两千米,不久便可以进入射程

  本书作者:崔俊峰请支持正版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