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惨死黄牛百八五,莫怪古迹蒸馍岭


本站公告

    两个孩子笑嘻嘻的走进老师房子,余刚莫名其妙,问:“你们笑什么,有啥喜事吗?拿的什么?”

  苏黑牛说:“余老师,昨晚食堂煮了几大锅牛肉,今早人都去吃,我妈在食堂做饭,不见你去,叫我俩拿来的。”

  这时候站在旁边的余妈说:“前几天,我们那里人都议论说鲁家村的一头牛从圆蒸馍上面滚下来摔死了。”余刚笑着说:“妈,您听错了,是蒸馍岭,非常大的土堆,形状像蒸熟的馍。”此话暂且不说。

  却说这鲁家村,虽不是山明水秀,但却被名胜古迹包围着。村南五里地处有一坐山,名叫马鞍山,再往南三十里就是秦岭山脉。村北八里有一渭河,宽一百多米,河水长流不息。渭河北就是广阔的黄土高原。渭河南岸,有一葫芦形状的沟口,人叫葫芦。三国时期“火烧葫芦”就是从这里点火的,直烧到马鞍山为止,今天的鲁家村就在这两地中间。多少年来的开荒耕种使这里变成农田,但是,东西两岭仍像两条巨龙横卧在两边,今天的那棵大柿树也就夹在这两龙中间,被两条巨龙护爱着。村西十里处,有一石头河,十分壮观,河水时大时小,河水大时,好像巨龙出海,河里的石头像千军万马,在巨龙的指挥下,气势磅礴的奔向渭河;河水小时,好像刚刚结婚的新娘望着丈夫微笑,曾有无数的男老幼来到河边,修整两岸,种上五谷草。石头河西,就是百米高原,名叫五丈原。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就住在这里与渭河北岸的曹军作战。在一次大战役撤退前,诸葛亮怕曹操看出自己缺少粮草,就谋计下令,迷惑敌人:百万兵一间在有土的地方堆起好多大土堆。距鲁家村二三里地的平川地区,也堆起了七个大土堆。在庞大的土堆上,盖上席布,席布上面撒上粮食,惹来无数的鸟儿在上面乱叫。曹操派来的探子果然上当,急忙回去报告说:“蜀军粮草极多,到处堆满,特别是那距葫芦近处,有七堆粮食,一个个像一座小山,十年也吃不完。这些小山,就是今天的蒸馍岭。暂且不说。

  却说队长鲁见周前几天提出,要在蒸馍岭顶端,砍掉树木,变为耕地,他说:“每个岭要占耕地半亩多,我们把每个岭的顶端平整一下,可在上面种几棵玉米苗,同时表现了我们贫下中农天不怕地不怕的革命精神。”苏正义说:“那太危险了,那么高的岭,人拿着家具怎么上去呢?况且那些岭也没在咱村地里。”鲁见周说:“什么他们咱们的!了,不讲这个,不要说人不能上去,牛也能上去!”他带领几个小伙子把坡上的草木收拾了一下,围着岭开辟了一条弯曲狭窄的小路。然后就要拉牛上岭。却说几年前队里买了一头大黄牛,力大无比。干起活来又很听话,别的牛都是两头牛拉一套犁,而它独自一头就可拉一套,而且走得快,虽说买时价钱很贵,但人们却也高兴,认为值得,都满意的说:“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嘛。”因为牛价是一百八十五元,面对巨额,人们又觉得心疼,就给大黄牛起名“百八五”。鲁见周牵“百八五”上岭,饲养员鲁大伯阻拦,让他另牵一头牛,但胳膊扭不过大腿。只好说“要千万地小心”。起初,牛怎么也不肯上,几个人就前拉后赶,牛不得不走。人和牛一起踏着羊肠小道,绕着高陡的蒸馍岭艰难的前进,在每一棵树跟前,都要把缰绳拴在树上,稍微的歇息一下。人和牛身上都流着汗水,终于快到了几十米高的岭尖,眼看着红旗就要插在蒸馍岭顶峰。忽然“百八五”一步踏空,滚了下去。鲁见周和几个小伙子大吃一惊,眼巴巴的望着黄牛一直滚在坡下。

  村子的人们闻知此事都匆匆赶来,饲养员鲁大伯一边跑一边小声骂着。人们一传十十传百,围在旁边,兽医也把自行车放在路口,背着药箱跑来。说牛已鼻眼出血,停住呼吸,不行了。大家哭丧着脸用牛车把牛拉回家。鲁家村的人们都小声骂着鲁见周,含着眼泪悄悄的怀念着“百八五”。小孩子们却背着大人的笑着,等待着吃牛肉。

  大黄牛尸体拉回来后,放在饲养室跟前的车房里,饲养员鲁大伯哭得泣不成声,社员有的在哭泣大黄牛死的可怜,有的在哭着自己的185元钱。此时,谁也不敢说磨刀杀牛的话。鲁见周见人们都用不满的眼光望着他,就哭着大声说:“算了,大家也不要太伤心,我出钱给“百八五”买个棺材,再做个圈。”他又号召立即在苏家院黑牛家召开党员和贫下中农会。

  会议决定:立即在兽医站开个证明,再写申请向县乡政府汇报此事。等调查批准之后,再磨刀杀宰,剥皮取肉。

  第二天县来人调查后,同意杀宰。周围群众,都来享餐。利娥和云霞共同动手,盛好汤肉,让黑牛和润远给余老师端去。

  余刚接过牛肉,见两个孩子望着余妈。就笑着说:“这是我妈。”

  “奶奶,您好!”两个孩子同声问候。余妈回音后。心情高兴,暗暗夸赞儿子把农村土棒娃娃教得这么懂事、懂礼貌。

  下午,学生不上课,余老师说:“妈,走吧,咱去西岭村看看。”乃真是:“论古说今赞河山,希望工程就眼帘。莫嫌今天狂风起,再看明日家园。”要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