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阴转晴


本站公告

    31/3,阴转晴

  我怕我的过会给我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就是怕到时候老帮主会把我的丑事一概地给抖了出来,就是最怕的这一行被打包了。原因很简单,午休过后我还在宿舍里找周公聊天,头一回睡到的这么的晚,也来不急上的厕所便草草地来了教室,好在老帮她不在,趁着时机溜了进去,倘若真的是被抓到了,那我的新旧账可就更多了,一起算也要让我一直摇头,除了这样我真的别无他法了。

  说这些为的还不就是因为我最不喜欢的老师这个职业,他们的职业道德都是一样的狗屁。

  老师,还是老师,始终就是老师

  老师,就是老师,老师,始终就是老师。老师,是一种职业,是一种利益也是一种道德。在受九年义务教育时,从小学就有课本说老师的棒了,喻老师为一朵鲜,淳扑鼻;喻老师为一束阳光,照普万物;喻老师是一位母亲,哺育儿;喻老师是一盏明灯,照亮未来;喻老师---这朵,是谢了的,这束光,是照不了五寸远的光,这个母亲,怕也是后母,这盏灯,是忽明忽暗的五瓦特光线罢了,这---都是些烂摊子。在初中书里,有作家说老师的温暖,老师的亲切,老师的和蔼,老师的笑容。但在这普通的高中中,我认识到了的老师,就是老师,一般的老师,是职业上的一种类型号,是教育学生的老师,始终就是老师,多一不可。不过,老师也有反常的时候---

  在一则笑话中谈到,学生某A君受到了老师特有的恩惠,A君求老师帮她及格。A君说:“老师,往后要是有需要我帮忙的时候,尽管开个口。”他拍着胸膛说着。“好,那现在你先帮我一个忙好不好?往后要是有人问起你的语文老师是谁,可千万别说是我啊!”“就这么简单?”“嗯!”“好,我答应了!”虽然只是个笑料,但却也集中了无数的典型示范。老师为了“桃李满天下”竟也这般的闲着,我也真弄不懂这样是不是真的佛光普照了?就这样的老师来教育着学生的。当然了,在一定的范围中,这种例子数不胜数,之所以说这样的老师不正常,但还是有正常的时候的。

  还有这么一个例子,B君说:“老师,我背完课文了,是不是可以回家了?”“走吧。”这样简单,老师也就这般顺理成章地答上了一句,顺便点了个头。这样的老师是不般的正常,将来也肯定是无所作为了。但有更是超直觉的老师,之所以他这样不平凡的,也就在这么的一天中,他可以:

  这么风和日丽的一天中午,C君调皮至极,对着老师狂喊狂叫的:“老师,下午再留吧,我饿了!”老师微微一笑,走了过来,说:“怎么了?还不回去?这可不是我要留的你,是你在留你自己呀!你看,别的同学饿了就早完成了作业,不用留下来做的,而你,是自己在跟自己过意不去,来留的自己。”“那我走了!”“如果你昨天晚上少看点儿电视的,就不用留了,现在就可以回家了,但你昨天晚上看了多少电视你自己知道清楚吗?说不定,你不看电视的话,现在我们可能会在一起吃饭了。”“老师,那下不为例,行吗?”“只要你明天晚上保证是先做完了功课,那就行了。”这种时代了,还真的来这一套,先罚你一番,再和你另当别论,不过,也许还是有可能见效的。---经过一番的学习,谁都点下了高贵的头颅了,最后,师生两个就步入了食堂,高兴地品了一番佳肴。这样的老师不多见吧,更是少见,出师无名,出师有道,师出同门---这么些师有名堂的,都是些冠冕堂皇的话。

  更有一种更少见的是,他一上完自己的课,想再找着他那是异想天开了---

  我一直怀疑自己小时候是个天才。所谓小时候就是从刚出生一直到现在了,当然了,我也不愿意接受,相比这下我现在是个神经病。所以我还是要在别人面前装出一个虚伪的人,也虚伪地用了怀疑这两个字。我这做人也做得太失败了吧。

  黑墨迹时疏时密地散落在日历上。这么些事儿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错了,老师是不是我们的指明灯,关键是在于他始终都是老师。这样的老师,有好有坏,有唠叨的也有动不了金口的,有爱管闲事的也有漠不关心的,有一上完了课就不见首尾的也有一整天都陪着同学们的---这样形形的老师,有的说是亲如故,有说是忌如匪,有说好未来的,也有当前利益的,有顺其自然的也有顺之其然的---丰富多彩着---

  教师,千万别捧上了。

  谁把教师当作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职业,那人是傻冒;谁捧走了教师,那人是个庸人;谁把教师说是太阳,什么人之心,那人是个痴儿---宁可穷光棍一个,也千万别揽上教师了。

  “留”学笔记

  中国教育所追求的,或者口头上所追求的“素质教育”,在这里可谓是实现了。英人称之为“LiberalEdu”,或曰“博雅教育”。不过旧式的博雅教育主要指古典语言和文学的学习,尤其拉丁文和希腊文。至今拉丁语对于该校十三至十六岁的学生仍是一门必修课。就补习的拉丁语的成交来看,我算是幸免于难了。

  我有点怀念国内喧杂的教室和私下看闲书的自由。当一个班仅有十二人时,作为学生,在课堂上是难以干别的事的。教师的水平无可挑剔、大多数人毕业于牛津,剑桥或伦敦大学,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的大有人在,这里似乎没有师范学校的概念。教育形式和时间与国内区别不大,不过其气氛更为活跃,学生对课程也更感兴趣(否则就不会选择这门课了)。作业的形式一般都是Essay-Writing,如撰写书评,时评,论文及短篇小说等。不求研究详尽,惟求能发现问题,触类旁通,广泛博引,以证己言,如此循序渐进而臻佳境。除此以外,此校还没有导师体制。我主修经济。每周五晚餐前,我与宿舍另一位同学到其房间里,由他评论我们上周的文章,指出理论上瑕疵之处,或列出一份参考书目供背景阅读。当然,也并不都是如此严肃,常常有一搭没一搭地与D先生谈昨天的布道,S太太管理宿舍时的怪癖,甚至D先生的猫的史等。D先生的会客室布置得相当舒适,镶板式的墙面上挂着淘来的毯和几幅狩猎的蚀刻版面,灯光柔和,摄政式的扶手椅坐垫极为柔软,各种书籍报纸,其中不管装订精的旧书横陈四处。在如此环境下,连D先生的饼干和可可奶也成味了(虽然他也忘了何时买的饼干)。

  他们,是谁在说他们好的,我恨。说到点子上的,他们也只不过是赚钱营利而可以过上生活的工具而已,是一堆堆在短小枯草上的狗屎,横堆在黄泥路上的一泡尿。他们,什么丫儿也不是,别崇洋媚外了。

  韩先生说过的他们之所以沦落到了当教师的份儿,就因为他们是大学里把书读得最差的一些“伙头军”。一点不假也不含糊,不然他们又为何如此的惨败,行为素来是依然“放荡不羁”。总而言之就是心术不正。别看他们小小家伙胃口还挺大的,一个月剥夺学生几千块还照样要领国家的薪水。里,他们可以到“百楼”吟诗作对,深一起共枕眠。他们比姓韦的更闱,比姓赖的更赖。绝字了得。

  想想还真的是潮州一带都尽姓了韩了。

  别是“物以稀为贵”,那是证据确凿的现场,只是小型的出现,大排场的一来更是一鸣惊人了,他们可都是“穷”且“志”“坚”。

  道路以目。九月的黄昏,影影绰绰的街道已嗅出秋凉。湛蓝的天,瑰紫的薄云,无星也五月,路灯才点上,那些温暖自怜的火光们,夹在茂密的槐木间。倘若在几年前,我的视力比现在强许多,能看清路边树林的叶子是如何层层叠翠的,而不是现在的一团青雾。一过了七月,树林不再调凝重,而流于忧郁,尤其在黄昏,那种日常的清闲也因逆光隐没不见,幽暗得趋近于森然。此时的城市是各个尺寸的剪纸拼凑的深口盘,搁在博物馆恒温的防弹下班柜里,缓缓转动着。

  早上,到小馆子付上一元的餐费,讲的是“方”语言。“来拿。”是对“低人一等”的老实小生意人说的。再会儿,对部下学生说着大声的话:“唉,过来,上午课叫你们班自习,我有事。”孰知他所说的事是“势”还是哪类方言的,这也是他们所常用的代名词,也从不说个由来是为什么不来上课的。老韩说的只是他们的面具而已。我说他们是一群凶恶歹毒的狼,狼子野心嘛,本难移,你,千万可别去忍上一身的“”。

  引火上身是司空见惯了的事,他们背地里的一切又一切是怎样的,你我都不知道,所以别蒙了。

  但有一种是例外的,我看过《和我》这部电影,所以我才说的是例外,但真的很少很少,少得实在是可怜。《与我》让我告诫我自己:

  假如可以移植的话,会认识我的,我也会认识她的。

  假如可以移植的话,现在的我,不是那种机械处世的人。

  假如可以移植的话,我会不再去议论世道,我会好好捧场“”的。

  一个,比上千万个比尔盖茨,所带来的财富是无尽的,将是一笔受用无穷的财富。她有开放的思想,早熟的观念,她爱学生,为了与学生“混”在一道,牺牲自己的财富。她始终跟着时尚---党的发展一起走,走过的是一条平凡不已的路,取得的是不平凡的财富,试问,世间能有几个?能多几个她吗?

  我始终梦幻着做的学生,朋友,但不能。朋友一生一起过,那些日子不再有,我行为古怪,思想混乱,学习一般,她压根儿就不想要的学生她会要吗?但我却真的很想当她的学生,可不能---

  这些都是司空见惯了的事,经常发生的。也偶尔会发生的,你身边好找。写的这么点东西的时候往往都是要选取最有用的时间阶段的,一天中也是没那么地好选择,不是上午就是下午,晚上除了做点作业之外就找不出空余的时间出来了,真烦咧!

  愚人节到了,真他妈的活见鬼了。怎么西方人就喜欢这种无聊至极的玩意儿呢,没劲。我人本就十分的严肃,想要玩的我,那是苍蝇贴上老虎屁股上了,找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往往也都会变的,也会变质的。邻桌玩的我:“唉,你鞋带掉了?”“?”无稽之谈的落出了这么一句话来。低下头去看个究竟,什么鬼影儿也没见到。“你,---”我都不便再发的飙。

  小黑板上写的周六周末不用上课,真的假的我搞不清,但我只知道今天是愚人节,又不知谁在捉弄人了,无聊至极,无聊至极!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