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


本站公告

    先谈一下猪和南竹们:)

    七七:现在还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对于她的格,总的来说,应该不会是很讨人喜欢的,但她会成长,等她经历的事情多了,她便会懂得有些事情不是一厢情酝行的,她要走的路还很长。

    嵇康:好像目前为止,他给大家的印象似乎很坏,请真正历史上的嵇康迷们不要砸我,我没有要侮辱他的意思,其实我个人认为嵇康的行为是正常的,一个人被人这么强迫,难道还要希望他无缘无故就主吗?那会很雷的,大家耐心看下去,我虽然还原不了一个历史那样完的嵇康给大家,但他的格不会很差。

    司空风立:嗯,那银头发,让我想起了杀生丸大人(流鼻血中~~~),司空目前这人很受大家欢迎,但我要说,冷静点,多点联系上下文,多点……(我不能剧透,嘿嘿),总之,大家看下去吧。

    接下来是嵇康的资料,大家可以看看,增加一下对历史嵇康的了解也是不错的:)【资料全部来自网络】

    嵇康(223——262年或者224——263年)

    嵇康,字叔,本姓奚,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人。“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三国时魏末诗人与音乐家,玄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为人耿直,幼年丧父,励志勤学。后娶长乐亭主(一说为曹操孙,曹林之;一说为曹操曾孙,曹林之孙)为,在曹氏当权的时候,做过中散大夫的职。

    嵇康从小喜爱音乐,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晋书.嵇康传》云:嵇康“学不师授,博览无不该通”,他精于笛,妙于琴,善于音律。他创作的《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与东汉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足见其影响之大、成就之高。而《广陵散》更是成为晰十大古琴曲之一。他的《声无哀乐论》、《难自然好学论》、《太师箴》、《明胆论》、《释私论》、《养生论》千秋相传。

    魏晋名士、“人中龙凤”的嵇康(字叔),在这些名士中间应是最具含金量的文化偶像,堪称中国文化谱系里第一等的可爱人物。他把庄子的哲学人间化了,因此也诗化了。于是,在他身上,有一种令我们心醉神迷的气质和飘逸才情。

    谜“话”嵇康

    段战江

    黑格尔曾说过:“中国的个人在精神上是没有个的。”这样的批评虽说刺耳,却颇有几分道理。就中国传统的读书人而言,千百年来,在孔夫子“大一统”的思想教化下,在当权者“高大全”的名利引下,多是心甘情愿地放弃了个体尊严和独立精神,乐此不疲地浸在老祖宗传下来的帝王学和黑厚学里,人云亦云,蝇营狗苟。于是乎,中国的古代历史便尴尬地呈现出“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的怪圈,毫无进步可言;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寡淡地陷入“四书五经”的古板经典里,毫无乐趣可讲。

    好在是,沉重的历是忆中,还留存有一抹鲜明的亮。譬如魏晋时期那些“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名士,以一种非常规的姿态,标立出一种自觉的文化人格,开拓出一块自在的心灵秘土。因为有他们的榜样力量,中国传统读书人才可爱了许多,轻松了许多;因为有他们的精神滋润,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树也才蓬勃出那么精彩的文化枝丫。

    魏晋名士、“人中龙凤”的嵇康(字叔),在这些名士中间应是最具含金量的文化偶像,堪称中国文化谱系里第一等的可爱人物。他把庄子的哲学人间化了,因此也诗化了。于是,在他身上,有一种令我们心醉神迷的气质和飘逸才情。他以其人生的不完整,以一种穆重的“悲剧意识”,激烈出一种别样的人生模式和人文意义来。自他的“个体悲剧”之后,当中国知识分子再次面临“理想照不进现实”的人生困境时,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将理想和现实隔离开,同时自由地参照他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活出他们各自的精彩来。

    嵇康容貌之谜

    ——他为什么那样帅?

    与长相古怪的孔子或是外形邋遢的庄子相比,嵇康可称得上是一位优质的大师级文化偶像。

    无论是以古代的传统的标准衡量,还是用现代的或后现代的标准判断,嵇康都“看上去很”。“风姿特秀”的他,身高七尺八寸(近乎1.87米),长的也是很有范儿,史书上说他是“伟容,形仪”。遗憾的是,那个时代没有影像资料,我们无法直观地欣赏他是怎样一个帅法。不过根据当时人们夸赞他的评语,可略知他的风采,譬如说他像萧萧清风一般明爽俊朗,和凛凛寒松一样高拔清峻,他肯定是“帅呆了”;而他的好朋友山涛形容得更夸张,说他是“站时就如孤松独立;醉时就似玉山将崩”,醉酒后还能如此“拉风”,保持玉人一般的好看姿态,真可谓酷毙了。

    这样天生一个俊小伙,自然像漆黑里的萤火虫一样,太过鲜明,太过出众。他的哥哥嵇喜在《嵇康别传》里很不谦虚地夸耀他是“正尔在群形之中,便自知非常之器”。至于嵇康的姿仪如何非常,怎样出众,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有一旁证,颇是有趣。说是嵇康死后多年,他的儿子嵇绍来到京城洛阳,有人见到后就对嵇康的朋友王戎说:“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卓然昂首,如野鹤之在鸡群。”王戎回答:“君未见其父耳。”由此可推想嵇康的风度仪态又是到何等境界,难怪被后人誉为“一世之标”。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当年嵇康进山采药时,会被遇上的樵夫惊呼为神仙了。

    然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相貌堂堂的大帅哥,却有“土木形骸,不自藻饰”的坏毛病。如果说不爱打扮也罢,关键是他疏懒得已经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譬如说十天半月脸不洗,头不梳,甚至懒到不愿起身而常常憋尿的地步。即便如此,时人还是不吝誉之词,夸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对他如此偏爱有加,并非是大家已经痴迷到连他的缺点都爱的地步,而是缘于那个时代流行的社会风潮太过浮华和做作。据同时代的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里记载,当时的上层男士,崇尚阴柔之,非常重视个人修饰,出门前不但要敷粉施朱、熏衣修面,而且还要带齐羽扇、麝尾、玉环、囊等各种器物挂件,于此方能“从容出入,飘飘若仙”。如《三国志》里就记载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说是曹丕有一次骑马出行,因为身上熏熏得太多,连马都有些不舒服,居然在急躁中将他的膝盖咬伤,最后气得曹丕杀马泄愤。由此观之,那个时代的男士是何等的矫揉造作。试想一下,与那些脂粉扑面、轻移“莲”步的“人工男”相比,嵇康的天生丽质是多么令人神清气爽呀。想来嵇康对自己的“天然”也是感到非常自豪,所以他才会那样坦然地把邋遢当成有个。

    除却俊的体貌外,嵇康还是个令人嫉妒的天才作家。因为太过聪明,所以他不但口才了得,“善于谈理”,而且文章也写得精妙。无论是作《高士传》,传上古以来高士之,还是作《太师箴》,明古今帝王之大道;无论是写《养生论》,谈“清虚静态,少私寡”的导养之理,还是作《声无哀乐论》,辩“外内殊用,彼我异名”的音乐哲理,都令人耳目一新。

    除此之外,嵇康还工于草书,其墨迹“精光照人,气格凌云”,被列为草书妙品。并且他在书画方面也颇有功底,唐朝时尚有他的《巢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散佚。

    既是偶像派又是实力派的嵇康,在其充沛的才情中,最具魅力指数的还当数他在音律方面的深厚造诣。按他在《琴赋》序中的说法,“少好音声,长而玩之,故精于笛,妙于琴”。除却对传统的琴曲熟烂心胸外,他还擅长创作新曲,所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称为“嵇氏四弄”,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晰古代一组著名琴曲。当年隋炀帝曾把弹奏“九弄”作为取士的条件之一,由此可见其水平之高,影响之大。

    我们所熟知的是嵇康以弹奏《广陵散》而闻名于世。而这首已成绝响的曲目,据说除嵇康之外,无人会弹。《晋书·嵇康传》里记载,《广陵散》是由一位称自己是古人的神秘人士传习给嵇康的,而在《太平广记》里,作者更是绘声绘地将其说为鬼神传授,这样的迷信说法,自然不足为信。按常理判断,它应该是一位隐于民间的江湖高士传授,或者原本就是嵇康自己创作,只是太过珍爱此曲,才故弄玄虚的。

    嵇康如此多才多艺,在今人看来,可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其实,除却嵇康的个人才情外,还与当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氛围紧密相关。魏晋时期,是一个文士精神高度强势的时代,因为在政权非正常的混乱交替中,“下疾其上,君猜其臣”,早已国将不国了。颠倒纲常的君臣争斗,血腥无情的政治屠戮,使得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和文明秩序轰然崩坏。在犹如地狱的人间,屠杀成为当权者唯一的控制手段,享乐成为苟活者最好的游戏办法。

    对于那些拥有强健精神和独立人格的文士而言,混乱的背后便是自由,权威的缺失救于自主。何况,血腥而残酷的政治清洗已经让他们感悟到生命的脆弱和短暂。为了从令人生厌的现实世界中逃脱出来,他们纷纷专注于生活方式和个人情趣方面的创新,在空灵的玄学和虚无的清谈中寻求精神的安慰,在高雅的情趣和时尚的风潮中寻求个体的自尊。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这个时代迎来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生命力和创造力的艺术高峰,无论诗歌、绘画,还是书法、音乐,都在争相绽放。这些繁荣着,怪异着,热闹着,寂寞着,令我们欣慰,又让我们感动。

    在那样一个文艺极其繁荣、思潮极其多元的时代,身为创造者和参与者的文人群体,其自我意识和文化自觉突然被激活,他们断然颠覆一切,又积极创新一切,表现出一种近乎狂热的创造意志和人文倾向。除却纷纷加强诗琴书画方面的“硬”指标外,对于自身的“软”实力也非常在乎。这个“软”实力,指的便是文士的个人风姿和气度修养。也就是说,他们乐意在自己的言藤止里渗入“行为艺术”,活出一种唯的气质和动人的生命精彩来。这是一种流行的人生态度,也是一种集体的心理格。因此,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在魏晋时期,漂亮的男耗名士会那么多。

    在这样的大时代背景下,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文化偶像或学术明星,就必须内外兼修。只有将容貌、个与才情顺利嫁接,才能绽放出诡谲壮丽、流光溢彩的文明之来。“意趣疏远,心放达”的嵇康,也正是凭俊逸之、才情之高,顺时代之风,随社会之好,才成为领一代□的高人名士的。

    那个时代,像嵇康这样既有丽的外形体貌,又有丽的风神气度者,也是稀缺之物。因此对文艺“粉丝”来讲,其嵇康那颇有“迷死人不偿命”的惑力和杀伤力,甚至可能会使他们达到因仰慕而痴迷,因痴迷而疯狂的地步。

    嵇康的儿子嵇绍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叫赵至的少年,他14岁那年到洛阳太学参观,看到当时在太学里写石经古文的嵇康,惊为天人,于是等嵇康写完后要乘车离去时,他就跑过去询问嵇康的姓名。嵇康觉得有趣,便问他:“小孩子家为什么问这个?”赵至小大人似的回答道:“我看先生风度翩翩,气宇轩昂,非比寻常,所以想结识一下。”嵇康见这个少年出语不凡,就把自己的情况告诉了他。赵至是一个典心文艺少年,遇到嵇康这样大师级的偶像人物,自然是喜不自胜,日久天长,他竟对大师相思成病,甚至得了癔症,竟多次从家出逃,“数数狂走五里三里”,去追寻嵇康。赵至的家人苦劝严防不顶用,就医扎针也不管事,如此折腾了两年,赵至终于在16岁那年成功出逃,几番周折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渴慕已久的偶像嵇康,并跟随嵇康回到山阳,做了嵇康的入室弟子。

    最后啰嗦一下:)

    我的文同一章分两次更,所以那些留言很积极的同学在同一章就不要多次留言了,打一次分就够了,这里是非多,小人阴魂不散,一直在角落里看着我们,像幸运星MM同学的留言,前面很多全部被删或者清零了,很可惜,所以以后大家小心点哦,一章打一次分就够了:)

    为了感谢一些读者一直以来的支持,我准备回馈大家,如果小白脸能顺利出版的话【这句是重点哦!!万一半途出不了,我就没办法了,到时候可就不要怪我哦】,截止到今天这一刻(2009年3月14号晚上八点钟)为止,在《小白脸靠边站!》里写过长评的同学我会赠送样板书,所以留过长评的同学请继续关注小白脸那文,到时候如果顺利出版了,我会在小白脸那里通知大家,以便我将书寄过去(不附带照,嘿嘿~)

    【PS:乌龙的样板书全部送给其他作者了,所以对在乌龙那里写过长评的读者说声抱歉,不过以后有机会再出书,会多回馈给读者的:)】

    嘿嘿,找了个银发男的照片,流口水中~~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