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本站公告

    战骑和陷骑主要是出击,但是这个游骑却显得有点多余,它主要是辅助兵种,作为机动力和警戒力量,如果防御出现缺口,可以第一时间补上去,作用不是很大。

    只要能够合理搭配,这对于步兵阵势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不过曹操和赵扬说的时候,还没有多少带兵经验,所以还是有不少缺漏,但是这个已经是打破常规了,从这里面也不难看出曹操为什么被称作“兵法大家”。

    多亏了这个思想作为基础,赵扬找来了高顺,叫他先带领400人训练一下。

    高顺毕竟是并州土生土长的,加上曾经是近卫马术也是好的一流。况且他本人还比较严禁,要不是现在他还没有什么战功,赵扬都想把全部的骑兵都交给他训练。

    不过关于这个游骑,赵扬也改变了一个地方——改成弓骑。

    这个弓骑么,相信玩过《三国志》的人都知道,攻城的时候,这玩意是最厉害的。

    弓骑,据说是元国的时候,忽必烈的蒙古骑兵最先成型并且应用的。他的原理,也并不是多难,实际上就是借助马的速度,加上弓弦所带来的启动力,增加弓箭射出时的相对速度(参照物是大地,上过初中的人都应该知道~~),从而扩大射程。

    按照一般的攻城办法,因为弓箭的射程远远不够射到城墙上面,即使射到了,也都是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缟。所以,包括《孙子》《吴起兵法》中,都提到了建高楼(也就是俗称的井栏)、土山来增加射程。

    但是《吴起兵法》中特地说了,攻城为下,三个月用来制造兵器,三个月用来造土山和高楼,三个月用来打仗,这样的大部队长期在外,不但耗费劳力(壮丁都被征走了,只剩下386199部队种田,也就是老弱妇孺们在家种田,收成影响很大),而且大军在外一天,消耗就达到千金!!

    要是忽必烈都这样打,再让他活五百年也不够。

    所以,当初忽必烈南下的时候,都是让骑兵策马奔跑,到了射程之后,再将弓箭射出去。

    因为蒙古人基本上都是小小年纪都能在马上拉弓射箭,所以难度不大。

    但是弓骑的威力却还不足以攻下城池,因为什么??

    首先是精准,纵使骑术箭术再好,马狂奔的时候准头也会差,何况是朝上面射!!

    而且,箭矢射到城墙上之后,威力也小的可怜了,人只要散开并撑起一面小盾,这种方法,简直就是浪费箭枝。

    但是蒙古大军射的是什么箭??那是将火媒——也就是将核桃掏空,塞入慢性燃料绑在箭枝上,在射出之后,火媒因为氧气充足,在将要落地的时候就会着起来,几轮箭射下来,全城人都烧死!!

    元国(注意,是国而不是朝代,此时还没有……

统治全中国)那个时候,奉行的是种族灭绝主意,比法西斯还厉害,当时北方损失了90%的人口,而且当蒙古骑兵攻入四川的时候,接近两千万的人口,但是经过蒙古骑兵的屠杀之后,竟然只剩几万人,几近成为无人区!!在那一段时间,是最血腥的时代,全中国损失了7000万人,相对于那个时候只有1亿人的中国来说,简直就是种族灭绝!!

    在那一段时间,是中国人口的低谷(愤怒一下!!!)。

    虽然赵扬对这个弓骑的这种用途十分愤怒,但是,弓骑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一阵箭雨过来的时候,任何将领都会下达两个命令,一个是分散开,另外一个就是就地趴下,用小盾遮挡,这个时候,只要步兵冲击就可以。

    但如果只是让弓兵射击,首先自己已经进入敌人的射程了,再就是别人已经有了防备,威力就很小了。

    但是如果有了弓骑这个“奇兵”,完全就会出其不意,打乱敌人阵势,再配合上步兵,辅助以陷骑和战骑,简直是一个绝妙的战争机器!

    ~~~~~~~~~~~~~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