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前世第一桶金(下)


本站公告

    本来最初的六家嫌江月馨要价太高,都想拖一拖,压一压价的。可自从龙裔楼加入后,这六家眼睛都红了。标不到手稿不要紧,龙裔楼要出手,也就没他们什么事了。可是能跟龙裔楼同一时间段推出新书,这份荣耀可是要抢的。扬名立万的时刻到了,这六家施展开各自的本事,也不找洛顺儿了,托人直接求到了洛尚天和洛毓飞那里。

  洛尚天最初只是听江月馨说闲得无聊,想玩玩,因为疼惜她,就应了,谁曾想她一部书卖得如此样百出,搅得整个京城都热闹起来了。现下京城说起洛家,就只有一个大少奶奶了,传得她惊才绝,甚至于龙觉寺门口算命的东方先生,胡弄玄虚地拈着山羊胡对所有来算命的人说:“你们不知道吧?我早算出来了,那洛府的大少奶奶,可不是个凡胎俗物,那是西天王母娘娘手中的一支御用翡翠雕狼毫笔,被侍不小心遗落,才来到凡间的……”听的人作恍然大悟状:“噢,怪不得她的书,跟我们听过的不一样呢,搞不好是王母娘娘听过的书呢……”

  洛毓飞听到这些话时,简直哭笑不得:好嘛,感情我娶了一支狼毫笔,怎么这个狼毫笔变的人,自己却不爱用狼毫笔呢?

  他说的没错,江月馨确实不爱用狼毫笔。她小时候乱七八糟学了不少东西,唯独没学过写大字。她本想,死了的江月馨应该会用毛笔写字的吧?可是她错了,那个已经不知投胎到哪里去了的江月馨,是个典型的古代子,红一流,字倒是认得几个,写就不行了。自己好歹念过十七年书,这手字实在是没脸给人看。

  后来有一天,她突然想起了她小时候看过爷爷用的一种蘸水钢笔,一只笔杆,一端插一只钢笔尖儿,有的还有一个肚儿,用来存墨水。她就画了一张图给洛毓飞,央他给自己做一支。谁知洛毓飞几天后给她拿回来了,竟然是一套象牙雕梅兰竹菊四支笔杆,笔尖是铜做的,另一端分别镶着打磨成椭圆形的红蓝绿紫四宝石。

  就这套笔,差点儿让江月馨失了身。现代用过无数水圆珠钢笔,用完了就扔,谈判签字的时候,她有一支万宝龙笔,贵得令人咋舌,也不过是镀金镀铂金之类。这么精巧的东西,在现代也只有拍卖会上才能得见吧?看到这套笔的一瞬间,她就想往洛毓飞怀里冲,可是半道刹住了:江月馨,别丢人!为一套笔就要献身,太掉份儿了吧?

  洛毓飞现在想起她看到那套笔一瞬间狂喜的表情,心里都甜甜的,可惜她后来刹住了,唉!  

  再回头说这书,剩下这两家怎么定,因为求到洛尚天和洛毓飞那里了,便不是江月馨一个人的事情了。三个人在洛老爷的书房一顿商量。盛苑老板盛三斗与洛尚天有点儿交情,洛尚天需要接待个客人谈个事儿,基本上都在那里,这次盛老板亲自来求,洛尚天想给他个面子,以后也好见面。剩下的几家也是各有关系,最后商定给德天楼,这是内务府广储司李公公的人情,虽然李公公不是个什么大,但他是内务府直接与洛家打交道的人,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嘛。

  这件事就这么拍定了,接下来的日子,江月馨又找到了在公司上班的感觉,每天早起请安后,就回锦蕙院自己的书房默编《射雕英雄传》。。。默写加瞎编的意思。旁边有两个小丫头,是从府里会写字的丫环中挑出来的,江月馨写完的,她们负责抄一遍。

  本来她没有书房,可是一个念了十七年书的知识,却没有自己的书房,这让她很不习惯。有一次她央洛夫人给她设个书房,洛夫人请示了洛老爷后,就照办了。

  写累了,她就去后园走走,左右没人的时候,她还会练两下子活动活动胳膊腿儿。。。自然是江月海教她的那点儿剑术,还有她自己学过的跆拳道。

  晚上,老太君高兴,就讲一段书,大家都沾光跟着听。老太君不高兴,她就当放假了,请了安就回来看书,活到老学到老嘛。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在她交出第三十回后,三家已经把银子都给齐了。

  这样,江月馨就挣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银子。。。纹银两千两。

  她说让帐房先收着,用处她再想想。

  说书这三家的情况,倒都是按她的主意,凭门票听书。

  不过龙裔楼的门票市面上基本全在达贵人的手里,据说没有公开发售,普通百姓是买不到的。听说讲的是全本,那说书的是京城最有名的玉柳先生,确实精彩,说到热闹处,刀光剑影,烟尘滚滚,听者如身临其境一般。

  而江月馨的手稿,就被用一个紫檀木的架子展示在龙裔楼书场的入口处,据说还有两个带刀侍卫守着。江月馨乍听之下差点儿乐了,至于吗?后来一想,这个庆亲王还真是聪明,他显然是受自己的启发,知道这东西本身珍不珍贵不重要,看你怎么捧它。如果一本书摆在那里,谁都能看,它就不珍贵。如果旁边立两个带刀侍卫,你想看还不敢靠前儿,抻着脖子才能看清,这本书就珍贵了。

  庆亲王跟自己倒是一路人。

  另外两家,盛苑是另辟了一处院子,收门票五两银子一张,一回讲三天,一天只讲一遍。谁要是有钱,又实在搞不到龙裔楼的票,就可以到这里来饱耳福了。

  德天楼则是全场开放为书场,进门一两银子,也是一回讲三天,这是两家商量好的,为了共同的利益。不过德天楼是全天滚动播讲,也是人满为患。

  这三家不管哪家,都不是普通百姓能听得起的,最便宜的德天楼,听一回也要一两银子,一个普通的百姓家够吃一个月的了,拿去听书,岂不败家?

  于是那些没钱标书的茶馆酒楼,就点儿银子,着人每天去德天楼听,记下了回来跟着讲。居然也是生意兴隆。

  正所谓各得其所。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