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外第二章:将帅!


本站公告

    所谓山无二虎,军无二帅,将军的衔级其实比帅要低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要叫“统帅”和“领将”、“大将”的原因吧。

  文天祥、戚继光等是恰巧赶到点子上,如果他们不做,还会有别人做的,

  (虽然这么说,但并不代表我不尊重他们,对了辛弃疾也是和他们一样)

  项羽、狄青、班超及徐达常遇等纵然有将才,但也无机会展示,

  这也就关系到他为什么不能抓住机会展示自己了,

  被人牵制着走,借助谋士的,自己没有虎吞山河的能力的,统统不算。

  为帅者,调兵谴将,各施所用!虽然能掌握国家命运,但也需身先士卒,和军师不同的区别。

  帅:

  孙武(孙子兵法据说是人家一个字一个字写的嘿嘿,慢慢背吧).

  吴起(战国楚名将,与孙武齐名,曾为孔子高徒子夏的学生,著《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齐名).

  王翦(大秦第一名将王翦及其子王贲是大秦疆域的主要开拓者,秦朝一半以上的领土是他们父子俩打下来的).

  白起(借用别人一句话:攻魏,屠降卒二十余万。后攻赵,在上党大破赵军。屠降卒四十余万。原子弹的威力也不过如此吧).

  韩信(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唉,快佩服死他了).

  岳飞(十分十分的仰慕他,象仰慕周恩来总理一样).         周瑜(可惜碰上了诸葛亮,不过诸葛是军师,不会上去和人掐架的).

  曹操(奸雄、枭雄,但确实很牛叉,不得不服).

  卫青(对于他和李广及霍去病争这个职位,多读读他们的事迹就知道了).

  成吉思汗(人家都打到俄罗斯了,谁还有这本事,看过《狼图腾》的就知道蒙古人为什么这么牛了).

  中国的隐士我相信很多,有这能力应该不少,不过人家既然隐了,不求名,就不要给人家颁奖了.

  为将者,率兵而战,攻无不克!虽却不是把握整体战争大局的。也不是项羽史万岁等莽夫可比的。

  (虽然我很佩服项羽,也很喜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句诗,还有很怀疑史万岁那时的皇上怎么能容他叫这名字).

  将:

  孙膑(鬼谷子的徒弟、“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妙笔啊,只可惜孙武把他掩盖了).

  乐毅(“乐毅攻燕齐五年,攻齐70余城,皆为燕地,唯独莒、即墨未攻下。”应该不是齐国没人呵呵).

  蒙恬(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其弟蒙毅,大家都很熟悉吧,和苏弑他们父子仨在各自领域牛叉无比).

  廉颇(司马光所言:“廉颇一身用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此真可以为后代用人殷鉴矣。”).

  李牧(当世名将,若不是赵国,唉,“赵之所恃者李牧,而卒杀之,以速其亡”,李牧本为帅才,局势限制只能为将).

  霍去病(18岁从军,22岁为大司马,24岁因病而死,确实可惜,天嫉英才啊,如若不死比卫青成就要大很多).

  李广(“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大家一定都学过,说的就是他).

  赵云(别说你不喜欢他,诸葛亮交代的事,没有不漂漂亮亮完成的,但苦于没有机会领兵而已,但也豪无怨言).

  李靖(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身经百战,无一败绩).

  除了这些人,你还有什么意见没有.

  袁崇焕(人家确实很牛的,只不过和岳飞一样惨,不了解的去翻资料).军师:姜子牙、管仲、张良、诸葛亮、刘伯温,大家应该没有争议吧!

  大将军——名。起于战国,历代多沿用,而以汉代地位最尊。汉初以韩信为大将军,其后又称为大司马大将军,位最尊贵,霍光、王凤等皆曾任之。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大将军——汉时军职最高勋衔。东汉时最高的职,在朝廷掌有实权。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三国时魏、吴并增置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唐宋于十六卫皆置大将军;明初徐达为将军;清初年羮尧及诸王也曾授予大将军等号,督师出征,礼遇殊异,然并非常设,事毕则废。参阅《通典.职十一》。大将军:位在三公上,掌征伐。属有主簿(记室)、列曹掾(都督)。

  将军——指将军。将军——名。秋时诸侯国以卿为将军,始有将军之称。战国时用为武名。汉代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临出征之统帅亦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度辽将军等。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繁,除沿用汉代旧称外,又有龙骧、骁骑等名号,其常置而有专职者仅为少数。唐代,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自唐至元也以将军为武散。明代总兵有挂印并带将军号者。此外,宋、元、明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清代的将军有四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专由满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黑龙江、吉林、伊黎等边疆地区,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三为临时出征统帅的称号,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四为正一品到从二品武封赠之阶。 西汉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其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

  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苏武的父亲苏建伐匈奴有功,封为“游击将军”、“右将军”。

  平东、西、南、北将军——汉置。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三品。

  右将军——名。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如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可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三品。

  护军将军——保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前将军——常设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设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开府治事,属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三品。

  轻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

  上将军——主将,统帅。

  后将军——将军有前、后、左、右的名号,位上卿。

  中将军——将军的一种号。

  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不常置,位比三公。二品。

  镇东、西、南、北将军——位次四征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二品。

  东汉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五品。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四品。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三国时均置此号。

  扬武将军——东汉有此职,三国均置。五品。

  三国魏

  折冲将军——三国魏吴所设杂号将军五品。

  将军——魏晋以后,中央军逐渐形成两类。一类是实职,掌军队。在西晋即领军与护军将军(资格浅的叫中领军、中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各将军,总称“六军”。此外还有“四军”、“五校”。南朝领军将军下属有外监、制局监,掌兵器、兵役,多以寒门充任,一度得皇帝信任,权力膨胀,“领军拱手而已”。一类是虚的荣誉衔,并不领兵。地位最高的为骠骑、车骑、卫诸将军,还有四征(征东、征南……)、四镇(镇东、镇南……)等将军。他们虽不领兵,却“开府”,即建立将军府,设属(长史、司马及诸参军),以为荣宠。如系实职都督(见下)带将军号,这些属就要在都督指挥下承担军务。

  次将——职位次于主将的将军,即副帅。

  安东、西、南、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东大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魏吴有置。

  建武将军——三国曹魏置。五品。 建威将军——三国魏置,吴蜀亦置。四品。

  昭武将军——三国魏置杂号将军。

  昭德将军——三国魏置杂号将军。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曹魏沿置。五品。

  讨寇将军——魏、蜀置杂号将军。五品。

  卫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二品。

  武卫将军——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兵。四品。

  牙门将军——三国魏黄初年间始置,无定员。蜀、吴亦置。五品。

  蜀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蜀亦置,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右大将军——蜀汉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吴

  横江将军——仅三国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之。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五代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设立的高级将军职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清

  按清制,将军有四类——一是宗室的封号如辅国将军之类;二为各地驻防旗兵长;三则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四是正一品到从二品武职封赠的阶。

  古代和现在的军级,差太远了.

  所以现在的将帅,要好于古人的.

  (END)

   

  因为本人最近事情繁重,为你的阅读带来的不便,请你见谅.

   正文下一章

  一剑惊魂58xs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