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回明》这么久,总觉得有些话要说,大家总喜欢对女主角议论纷纷,让我记得最清晰的还是最初的那个小小身影。现在蓦然回首,才发现一切的感动都来源于那个忙忙碌碌的身影。
无论是棺堂被逼时流下的泪水,与丈夫一起喝下的那半碗粥,那层薄薄的被子,那个躲在柴垛下瘦小身影,那双略微粗糙的小手,那个冬天是属于幼娘一个人的冬天,她就如一个独自表演的演员,用她本色的演出让我们和她一起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
幼娘是幸运的,因为她遇到了杨凌,从此有了幸福可以守候;幼娘是羞涩的,她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那份纯真,那份羞涩才是最让我们留恋的啊,因为它的稀有,当现实生活充满那些整天用命令的口气与你讨论人生的女生时,我就在想我的幼娘哪里去了?
那年冬天过去了,遥远的京城在等着这个乡下姑娘,“悔叫夫婿觅封侯”。于是各色的美女开始出现,性格各异,娇妍美丽,她用自己的纯朴心性与那些女孩子们融洽相处,她知道自己缺少什么,她愿意为了丈夫去学那些琴棋书画,待人接物。
那个在城墙上与鞑子作战的矫捷身影又出现了,法场之上,钢刀之下,那个小小的身影举着一幅字画,为夫君喊冤。那句“愿与夫君同罪”掷地有声,打动多少人的心肠。“夫妻本是同命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无数这样的事情让我们变得感情麻木不堪,不知道在情感的忠诚与背叛之间的筹码是多少,于是我们在婚姻的选择上变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在后面的段落里,幼娘的情节变得越来越少,然而她的每次出场都让我们心里牵挂,为她的一笑一颦,一句憨直的傻话,一个可爱的动作,做错事后羞涩的表情,或许这个人物已经成为超越这本书的一个存在。这让我想起沈从先生《边城》里的翠翠,同样的质朴纯真,同样的羞涩迷人,同样的让人不能忘怀。
没有谁敢说再让她受苦,这是我们有些承受不起的感情。当然这也限定了这个人物的发展,她的个性让她无法深层次的走进杨凌的生活,家庭或许是最好的归宿。希望关关能再给幼娘一些展现的空间,给她一个美好的结局,毕竟我们的生命里总有些不能承受之轻。
我觉的幼娘本身的人格魅力就是几千年来勤劳善良,贤惠质朴东方女子的集体缩影。她代表了中国几千年来生活在社会底层,一直默默奉献,任劳任怨的女子形象。正是由于她们的存在,让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真,善,美。
从撞棺守节到法场救夫,一点一滴,最终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有些善良,有些羞涩,有些土气,有些侠义的好姑娘。她没有玉,雪的多才多艺,没有马怜儿的妩媚动人,没有高心的医术精湛,没有成绮韵的指挥谋略,没有公主的高贵典雅,没有崔莺儿的豪侠武功。她不需要与别人比,她就是我们心目中那个冬天里的那个小小的身影。仅仅是那个冬天里的半碗粥,床上的半层被,就让我们感动的热泪盈眶,感叹不已。
也许,许多年以后,我们偶然想起一本书,记不清书名是什么,记不起是谁写的,也记不的具体的情节,只记得曾经有一个小小的身影让我们深深感动过,或许我们不记得她的名字,却难以忘记那年冬天那层薄薄的被子散发的默默温情。58xs8.com